來源:中公執業醫師

  3月5日,在北京護理工作者協會第二屆維權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北京市12家醫院臨牀護士心理關懷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同期發佈,護士羣體心理健康狀況令人堪憂。

  護士羣體40%存在焦慮情緒,其中重度焦慮達到6%,對工作和生活造成影響。

  心理健康狀況低於平均水平

  來自職業、家庭、身體健康等多方面壓力,讓護士的心理健康問題突出。

  2月22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佈了《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報告顯示少數人羣存在心理健康問題,醫護人員成需要重點關注人羣。

  醫護人員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醫生心理健康狀況低於我國普通成年人平均水平,焦慮、偏執、抑鬱等較爲突出,外科急診科和兒科醫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差。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更不容樂觀,顯著低於全國平均心理健康水平。

  上述報告結論在《北京市12家醫院臨牀護士心理關懷調查報告》得到細化。

  《北京市12家醫院臨牀護士心理關懷調查報告》研究對象爲2017年3月-2018年9月抽取北京12家三甲醫院在職臨牀護士,共填寫5074份問卷,實際回收3529份。

  通過對問卷分析顯示,40%的護士存在焦慮情緒,其中重度焦慮人員佔達到6%,不到30%的護士對現有生活和工作感到滿意。

  重度焦慮人數分佈較多的科室爲內科、外科、急診科、手術室、婦產科等,焦慮羣體80%爲初級護師和主管護師,二者是護士羣體的主力。壓力源主要是經濟收入、身體健康壓力以及與同事、患者溝通壓力。

  《北京市12家醫院臨牀護士心理關懷調查報告》建議要緩解護士壓力,重視心理疏導,設立關愛護士工作室,建立長期幫扶機制,醫院、管理者、法律法規三個層面需作出調整。

  醫院層面

  根據護理工作特點,建立價值體系、信仰體系和團隊體系,提高團隊認同感,緩解溝通壓力。

  管理者

  應採取積極的、有建設性的管理模式。

  1、面對身體健康壓力,合理排班,合理分配工作量,正視護士短缺的問題。

  2、面對經濟壓力,合理提高護士待遇,適當提高獎勵力度。

  3、給予護士羣體更多關心和支持,減輕其心理壓力。

  4、加大對初級護師和主管護師的關心力度,提高自我認同感及幸福感。

  國家法律法規

  落實醫療機構在保證護士人力配置,規範護士執業行爲、提升護士薪酬待遇、改善護士工作條件、維護護士合法權益等方面的主體責任。

  疏解壓力 加強維權

  壓力大、不受尊重、待遇差、受氣……護士羣體成爲高壓抑、高壓力、低待遇人羣,離職成爲行業熱點話題。

  根據2017年《中國護士羣體發展現狀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41.2%的護士在近一年內,遭受過患者或患者家屬的過激行爲,在受到的職業傷害類型中,她們的心理創傷比例最高,81.9%的護士希望在感到緊張和壓力時能及時得到心理援助。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北京護理工作者協會會長陳靜表示,愛護天使行動項目已正式啓動,該項目計劃二年內在北京護理工作者協會的全部會員醫院實施。項目主要包括開通護士救助綠色通道,建立心理健康成長小組,心理健康相關知識技能訓練。

  “護士羣體承擔了大量、具體的醫療事務。現實中護士遭受語言攻擊等冷暴力、微傷害多發,權利得不到維護,護士只能忍氣吞聲,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

  職業得不到尊重、權利得不到維護,整個醫療行業都會受到影響,最終受害的是公衆。“北京護理工作者協會第二屆維權工作委員會主任鄧利強坦言,護理工作者維權到了非常緊迫的時候,不能再讓護士流血流汗又流淚。

  作爲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利強表示,護士維權可借鑑醫師維權的成功經驗,近些年來中國醫師協會等社會各界在推動對輕微傷採取刑事處罰手段,不能讓打了護士沒有任何代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