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預防治療時間長,因此藥物的安全性尤爲重要。

  心血管疾病“越治越多”,一級預防刻不容緩

  “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ucular disease,CVD)是造成我國居民死亡和疾病負擔的首要原因。同時,CVD患病率持續上升,我國CVD患者超過2.9億例。”[1]

  如今CVD治療手段日益改善,而中國的CVD患者卻“越治越多”。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CVD危險因素患病率的增長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元兇”。

  2015年,一項對我國96121例成人(≥20歲)調查發現,理想心血管健康(4項危險因素+4種健康行爲全部合格)人羣僅佔0.2%,這也意味着,絕大多數中國居民均合併CVD危險因素[2]。

  如何才能跳出“越治越多”的怪圈?國外的實踐經驗或可成爲借鑑。

  上世紀70~80年代,美國開展了多項流行病學調查,如Framingham研究,明確了CVD危險因素,進行了大規模降壓、降脂等干預性研究,使CVD發生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3]。除此外,重視一級預防的治療策略在英國同樣取得了成功,近四十年來英國CVD死亡率出現明顯下降趨勢[3]。

  日前,《2019 ACC/AHA 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南》正式發佈,它與國內相關指南有哪些異同?對於國內一級預防的開展具有怎樣參考價值?醫學界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趙水平教授。

  採訪中趙水平教授表示,現階段在國內CVD的一級預防的推廣普及仍存在着諸多困難,因此相關指南的制定應充分考慮到臨牀實踐的可操作性。他特別強調,由於一級預防持續時間長,選擇降脂、降壓藥物時,藥物的安全性應成爲首要考慮因素。

  圖1:趙水平教授

  一級預防指南的制定應充分考慮可推廣性

  新版指南綜合了2013版心血管風險評估指南、2017版高血壓指南和2018版膽固醇指南等多部權威指南,涵蓋了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風險評估、膽固醇管理、阿司匹林使用、高血壓治療等多項CVD一級預防熱點內容[4]。

  本版指南中強調了心血管風險評估的重要性,建議對於40-75歲之間的成年人常規評估是否存在傳統心血管風險因素,並使用多隊列合併方程(pooled cohorts equations,PCE)模型來評估10年ASCVD風險。

  而在2019年年初發布的《中國心血管風險評估和管理指南》中,專家組建議採用我國最新的China-PAR模型進行10年風險和終生風險評估[1]。

  兩者相比,China-PAR 風險評估模型中未納入體重指數(BMI),而是採用了對CVD發生的預測效果更好的腰圍指標。此外,China-PAR模型並未將腎小球濾過率、高敏C反應蛋白、冠狀動脈鈣化評分、踝臂指數等新指標納入評估標準。

  趙水平教授充分肯定了中國指南“刪繁就簡”的做法。

  他坦言,目前在中國,一級預防的開展與推廣仍存在着很大的困難。趙水平教授分析道:“困難來自三個層面。”

  從個人來說,很多人難以堅持長達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生活管理。

  對醫生而言,一級預防的效果並非立竿見影,工作效益難以衡量。

  站在社會整體的角度考慮,究竟應在一級預防層面投入多少醫療成本,這樣的投入是否能取得令人滿意的回報,目前仍存在着爭議。

  “因此,制定一級預防指南更應當充分考慮可推廣性,儘可能做到簡便、清晰,且易於操作。”

  降脂治療應向降壓治療看齊:

  劃定準線達標治療

  與上一版指南相比,新版指南更強調降脂治療的重要性,而下調了阿司匹林在一級預防中的推薦等級。趙水平教授認爲,這是由於近年學界對動脈粥樣硬化疾病(AS)的認識進一步加深,膽固醇學說再獲鞏固:“大家已充分意識到,要預防CVD,降脂纔是硬道理。”

  在降脂治療上,新版一級預防指南與去年的美國膽固醇管理指南推薦意見保持一致,均將他汀治療作爲ASCVD一級預防的唯一藥物治療方案。

  指南推薦對於處於臨界風險(10年ASCVD風險爲5%-7.5%)或中度風險(10年ASCVD風險≥7.5%且≤20%)的成人,可依據風險增強因素判斷是否使用他汀進行一級預防,推薦中等強度他汀治療;對於40-75歲的糖尿病患者,無論估計的10年ASCVD風險如何,都需要進行中等強度他汀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該指南特沿襲了2018年膽固醇臨牀實踐指南中的推薦,建議對於20~75歲且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190 mg/dL(≥4.9mmol/L)的患者使用最大耐受劑量的他汀類藥物。這與《中國CVD預防指南(2017)》、《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等中國血脂指南中,推薦ASCVD高風險人羣起始應用中等強度他汀有所差異[5,6]。

  趙水平教授強調:“一級預防治療時間長,因此藥物的安全性尤爲重要。”

  他指出,HPS-2 THRIVE研究已證實,亞裔人羣對大劑量他汀的耐受度遠遠不及白種人[7],中等強度他汀更適合中國人。氟伐他汀作爲中等強度他汀的代表藥物之一,不僅能顯著降低患者血脂,在安全性方面亦具有明顯優勢。氟伐他汀經CYP450 2C9代謝,與環孢素A 、鈣通道阻滯劑、華法林、胺碘酮常用慢病藥物相互作用少[8,9,10],PRIMO研究、FAME研究等多項研究結果也爲其安全性提供了充分的循證醫學證據[11,12],是國人一級、二級預防的優選他汀。

  PRIMO研究

  該研究納入7924例接受他汀治療的高脂血症患者,治療至少2個月,以調查問卷形式收集人口統計學、治療過程及肌肉症狀。

  結果提示,在常用的四種他汀(辛伐他汀、阿託伐他汀、普伐他汀與氟伐他汀)中,患者經氟伐他汀治療後,肌痛/乏力症狀的發生率最低。

  圖2:研究中四種他汀的肌肉症狀發生率

  FAME研究

  該研究納入了1229名老年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平均年齡75.5歲),隨機接受氟伐他汀(80mg qd)治療(n=607)和安慰劑(n=622)治療。

  兩月後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氟伐他汀可顯著降低血脂水平,且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安慰劑組相似。結果充分證實,氟伐他汀對治療高危人羣降脂效果顯著、耐受性好。

  且因老年患者常伴慢性疾病,需服用多種藥物,該研究也側面說明,氟伐他汀在藥物相互作用方面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圖3:老年患者經氟伐他汀治療後,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安慰劑相當

  展  望

  趙水平教授認爲,降脂治療應向降壓治療看齊:“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血壓高於140/90mmHg就應該接受降壓治療,但血脂臨界值這一概念的普及度與之相比還遠遠不夠。”他期望,在不久的將來,血脂臨界值與降脂治療的概念能在醫生、媒體與政府的宣傳下深入人心,爲CVD的預防築起一道堅實、有效的防線。

  MCC批號 LEX1904357 有效期2020-04-08,過期資料,視同作廢。

  參考文獻:

  [1]呂相徵, 中國心血管病風險評估和管理指南編寫聯合委員會. 中國心血管病風險評估和管理指南[J].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 2019, 13(1):7.

  [2]Status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Chinese?Adults[J]. Journal of the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5, 65(10):1013-1025.

  [3]Circulation 2004;109:1101-7

  [4]WRITING COMMITTEE MEMBERS, Arnett DK, Blumenthal RS, et al. 2019ACC/AHA Guideline o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Executive Summar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9. doi:https://doi.org/10.1016/j.jacc.2019.03.009.

  [5]中國心血管病預防指南(2017)寫作組, 幹嶺,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心血管病預防指南(2017)[J].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2018, 46(1):10.

  [6]諸駿仁, 高潤霖, 趙水平, et al.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J]. 中國循環雜誌, 2016, 16(10):15-35.

  [7]Listed N A . High patient compliance with nicacin/laropiprant inlarge clinical trial: interim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results from HPS-2 THRIVEstudy released at 2012 ESC congress: drug trends in cardiology[J].Cardiovascular Journal of Africa, 2012, 23(8):471.

  [8]血脂異常老年人使用他汀類藥物中國專家共識組. 中國內科雜誌. 2015; 54(5):467-477

  [9]Alagona P Jr. Core Evid. 2010;591-105

  [10]Bates TR, et al. Expert Opin.Pharmacother. 2009, 10(18):2973-2985

  [11]Bruckert E, et al. Cardiovasc Drugs Ther. 2005, 19(6):403-14.

  Bruckert E , M. Lièvre, Giral P , et al.Short-term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xtended-release fluvastatin in a largecohort of elderly patients[J]. American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2010,12(4):225-2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