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级P2P平台红岭创投自2019年3月23日宣布清盘后,其兑付方案在业内一直备受关注。投资人等来了红岭创始人周世平的反思,也等来了公司计划的方案出炉时间,却迟迟不见方案踪影。原定于4月15日公布的兑付安排初稿因多种原因未出炉,公司内部表示将通过平台发布最新进展。

一番周折,4月16日,创始人周世平在红岭社区发布《最新进展汇总》,汇总上称,平台现金账户余额均在1亿元左右,初步考虑于本月25日之前开始兑付,本月只兑付两次,以后每月则兑付四次,以保障投资者的基本生活保障。

图片源于网路,侵权删

周世平还表示,兑付方案已经过了多轮讨论,因多数平台自主退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为此在平台退出过程中需要降低不确定性风险,为此方案借鉴了深圳市良性退出文件中的部分内容,还在降低人数及小额投资者方面做出了特别的考虑。

方案虽趋向于成熟,但现在正处于测试期,需要确定在平台退出过程中每个季度不良资产清收所提供的现金流,以保证兑付方案顺利进行。至于会不会途中生变,无人能预料。目前红岭创投已将兑付款的专用账户开好,并拟了出借人监督委员会选举办法,计划于月底正常进行兑付。公司称,红岭创投清收委员会名单初布定在本周正式开始工作,磨合两周后再确定名单,公司还承诺将不遗余力保障投资人的资金安全。

兑付方案的出台费尽周折,业内称,红岭创投走到今天这一步,总体上看与其大标模式和资本运作模式的失败有很大关系。

业内人士分析,红岭创投虽对外声称做大额企业贷,但实际上很接近私募企业债模式,这是本该属于证券公司打理的业务。公司的风险准备金很低,作为次级企业债,其计提的比例只有2%,如此必定会出现实质性的逾期,且运转困难。

对于逾期,红岭创投多采用展期的方式,将坏账打包成高利率理财产品后再次发行,然后收回现金流。这种业务流程像极了证券交易所发行ABS的步骤,而公司本该可以通过转股权、债务重组消化掉不良账户。

图片源于网路,侵权删

再分析局部,净值标没有被「消化掉」,也是造成失败的因素之一。

公司进行业务走到后期,在不良账户增多的情况下,红岭愈发像ABS发行方和AMC,这需要经历如抵押物额多方轮候、法院的审理判决等流程,因此将这套模式走下来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公司在此状态下生存,一是需要平台有充足的运营资金,二是有非常忠诚的投资方。

因此红岭的净值标要消掉很难,不仅需要靠净值标的手续费维持运营,还要用其维系投资人的忠诚度。净值标的存在导致资金被长期留在平台。

另外,红岭自身未定好位,经营的业务不太符合一个P2P平台的「身份」。作为P2P平台应在发挥好金融科技与互联网营销的优势下开展业务,但红岭做起了传统金融公司的活:发行企业私募债。经营时存在很大漏洞,公司内部虽然有银行高管打理,但缺少类似传统金融公司的内部稽查制度,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风控人员私下能收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大额「好处费」。

至于不良资产背后有多少抵押物,处置需要耗费多长时间,处理完后公司会出现多大窟窿,目前无从得知。这需要红岭创投与投资人用较长的时间得到答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