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貝利薩留)

  【1969年4月6日】50年前的今天,蔣介石的“八大金剛”張治中逝世,葬入八寶山

  【四處流浪的年輕人】

  1890年10月27日,張治中出生於安徽巢縣。他6歲入私塾,讀書十年。16歲,爲了生計開始四處流浪。

  張治中在一家商鋪裏做學徒,喜歡寫字算賬,常讀報紙。後來,他在揚州的鹽務緝私營充過備補兵,也當過警察。

  【黃埔軍校的隊長】

  1911年(21歲),辛亥革命爆發,張治中在揚州參加了起義。革命成功後,他進入保定軍校3期步科。1916年(26歲),畢業後,張治中到廣東參加護法運動,歷任連長、營長、師參謀長等職。

  1924年(34歲),張治中進入黃埔軍校,任上校代理入伍生總隊隊長,與共產黨員周恩來、惲代英關係密切。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師參謀長,廣州衛戍區司令部參謀長。

  (中間爲張治中)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

  1925年,張治中先後參加平定滇桂軍叛亂、第一和第二次東徵作戰,功勳卓著。1926年,北伐戰爭中,張治中任學兵團長,後擔任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教育長。

  1928年(38歲),黃埔軍校遷南京,改稱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張治中任教育長。

  之後,張治中多次爲蔣介石帶兵作戰,如1930年的中原大戰,1932年的淞滬抗戰,1933年平定福建事變等,是號稱蔣介石手下的“八大金剛”之一。但與其他將領不同,每次戰事完結後,張治中都會主動交出兵權,回到軍校。

  【淞滬會戰的“十比一”】

  1937年(47歲),抗戰開始後,張治中任第九集團軍司令,是上海“淞滬會戰”的前線指揮官。他指揮中國軍民苦戰三個月,共殲滅日軍6萬餘人,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夢想。

  然而,他指揮指揮數萬德械裝備的精銳軍隊,以十比一的兵力,圍殲僅數千人的日本海軍特別陸戰隊,卻沒有拿下來。蔣介石氣得在日記寫到:“撤張文白!”

  國軍被迫從前線撤退,張治中被改任爲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

  【燒燬長沙的大火】

  1938年11月,日軍進犯湖南,離長沙還有250裏,守軍竟慌亂中擅自放火,千年古城長沙被徹底燒燬,損失慘重,史稱文夕大火。三個直接責任人,被直接槍斃,張治中被革職。

  1939年(49歲),張治中到重慶,任軍委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一處主任,負責軍事機要,成爲蔣介石身旁的重要助手。

  (蔣介石身後爲張治中)

  【接送毛澤東的和平將軍】

  1941年(51歲),皖南事變後,張治中向蔣介石上萬言書,主張繼續國共合作、共同抗日。他代表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談判,從此成爲著名的“和平將軍”。

  1945年(55歲),日本投降,張治中與美國特使一同飛到延安,接毛澤東飛重慶會談。國共雙方簽署“雙十協定”後,張治中又隨機送毛澤東返回延安。

  (張治中與毛澤東合影)

  (張治中(左一)與毛澤東、赫爾利和周恩來合影)

  【釋放新疆的政治犯】

  不久,新疆出現革命暴動,張治中被任命爲西北行轅主任兼新疆省政府主席。張治中到達新疆後,下令釋放全新疆的政治犯,包括被監禁多年的100多位共產黨幹部,其中不少是高幹家眷。

  1946年(56歲),張治中與美國特使馬歇爾、周恩來,組成三人小組,負責協調國共雙方衝突。1947年,張治中再赴延安,和談未果,國共內戰爆發。

  (迪化各界慶祝和平大會上,張治中致辭)

  【留在北平的首席代表】

  內戰中,國民黨兵敗如山倒。1949年1月(59歲),蔣介石下野,代總統李宗仁展開和談。4月,張治中任和談代表團首席代表,赴北京談判。

  4月15日,雙方議定了《國內和平協定》八條二十四款。國民黨無法接受,20日行政院院長何應欽回電,斷然拒絕。23日,張治中留在了北平。

  6月,張治中宣佈脫離中國國民黨。

  【特別保護的名單】

  1949年(59歲),新中國成立後,張治中頗受重用,先後曾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副主席、和平解放臺灣工作委員會主任等職。

  (1951年國慶節,中間爲張治中)

  1966年(76歲),文化大革命爆發,張治中被抄家。隨後,毛澤東批准了一個“保護名單”,張自忠名列其中,得以保護。

  1969年4月6日(79歲),張治中在北京逝世,火化後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張治中題字:四海之內皆兄弟)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296篇作品,營員“貝利薩留”的第28篇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