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興能為你作答

三國時期出現了很多別具一格的精銳部隊,很多在歷史長河留下濃墨一筆,還有很多消失於歷史記載。大江東去浪淘盡,今天聊聊這些超級精銳部隊:

1.虎豹騎

指揮官曹純,曹真,曹休,曹操的一大王牌部隊。

因其作戰時非常勇猛,猶如虎豹一般,故名虎豹騎。虎豹騎的統領歷來都是曹氏將領,曹操最信任就是曹氏將領,虎豹騎掌管者歷來由曹氏將領所掌控,可見一斑。有野史稱,虎豹騎之所以勇猛,完全是因為最先組建者全是死刑犯,為生一息而拼全身。

2.陷陣營

指揮官高順,呂布手下大將,善於練兵。衝鋒之勢,有進無退,陷陣之志,有死無生。很多三國迷都認為從某種意義來說,陷陣營才是三國最強之軍,「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全軍僅有七百餘人,個個驍勇善戰,裝備配製精良。

3.先登營

先登營,三國時期麴義組建的精銳部隊,主掌弓弩。袁紹手下非常精銳的一支王牌部隊,界橋之戰中,大敗公孫瓚,一戰成名。可惜麴義最終因功高震主而被袁紹所殺,從側面反映了他的能力出眾。

4.白耳軍

白耳軍,又名「白毦兵」。見證了劉備蜀漢基業的強盛到落亡,指揮官陳到,蜀漢大將,歷史上「名位常並趙雲,俱以忠勇之將稱」。白耳軍曾多次挽救劉備於危難之時,後鎮守蜀漢東部。此軍見證了蜀漢的興盛與滅亡,陳到亡後30餘年,白毦軍精英所剩無幾,蜀漢亦走向末路。

5.白馬義從

公孫瓚手下超級王牌,俱是騎兵,有料稱常山趙子龍當時也屬於白馬義從,可見一斑。在當時也只有吃夠草原騎兵之苦的公孫瓚有魄力有能力組建一隊精銳騎兵了。由於公孫瓚酷愛白馬,故部隊清一色的白馬,又得口號「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白馬為證。」因此得名白馬義從。界橋一戰中,「白馬義從」VS「先登死士」,敗於弓弩之下,從此白馬義從消失於歷史,三國第一輕騎再無證明自己的機會。

6.大戟士

當時天下諸侯,袁紹實力最強,手下兩隻精銳之師,一個是先登死士,另一個就是大戟士。大戟士屬於重裝步兵,統帥是張郃,是袁紹部隊中的精英部隊,每個士兵都配備著大戟和重甲,而每個大戟士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銳。是袁紹跟公孫瓚相抗衡的一支精兵,可惜在與公孫瓚的戰鬥中遇到了以弓馬見長的白馬義從,反而被白馬義從給克制。但是並沒有史料可以印證這支隊伍真的存在。

7.解煩兵

解煩兵,又做「解煩衛」,由解煩營負責管理,是三國東吳一支直接隸屬中央的精銳部隊。公元221年(蜀章武元年),蜀主劉備從白帝東征吳國,孫吳方面由於兵力短缺,組建了一支新的精銳部隊,番號「解煩」,寓意「戰無不勝,能解困危」,其最初意在解劉備東征之煩。解煩兵的第一任將領為徐詳與胡綜。到建安末年,即以陳修為解煩督。到公元222年(黃武元年)以後,又分別由韓當、張溫各統一部分。陳修於公元229年(黃龍元年)死後,這支軍隊由誰統領,由於史書缺載,不得而知。

8.無當飛軍

後蜀時期,由諸葛亮在征服南中後,利用當地少數民族組建的一支勁旅,為諸葛孔明和姜維的北伐事業立下汗馬功勞。第一任統領王平,最後一任統帥是張嶷。張嶷身先士卒,最後與無當飛軍一起戰陣亡。在伐吳戰爭中大顯身手,連猛將錦帆賊甘寧甘興霸都死於這些蠻族手中。

無當飛軍的結局極為悲壯,姜維北伐中的第七次(公元254年),為了掩護主帥退卻,5000飛軍在末任軍官張嶷的率領下進行了最後一戰,寡不敵眾,最終全軍覆沒,主將戰死。之後,雖然還有飛軍之名,並且在防守陽平關等戰鬥中有所表現,但作為一個整體的無當飛軍,已經不復存在了。

說到您的問題,為什麼虎豹騎是最火的?

其實並不盡然,高順手下陷陣營名氣也不算太差,很多小說里都有陷陣營的出場,非常棒。當然兵種不同也不太好比。哈哈ヾ?≧?≦)o。


曹操有兩支宿衛精兵。一支為步兵,即許褚所率領的數百虎士,皆選自武藝高強之遊俠劍客;另一支則為騎兵,即曹純所率領的數百虎豹騎,豹騎(輕騎兵)早已有之,虎騎(重騎兵)則為官渡之戰俘獲袁軍馬鎧後創建(此前袁軍有三百馬鎧,曹軍則不過十具)。虎豹騎既為天下 驍銳,其所配戰馬當然是優中選優,武器裝備也代表著漢末最高水平,其成員很多都是從「百人將」中選補進來,至少都是連級幹部,就連日後的大將軍曹真、大司馬曹休等曹二代名將也都曾在這支軍隊中服役鍛煉,可見此部隊級別之高,已經到了駭人之地步。

三國時期有很多極強的精銳部隊,但只有虎豹騎在歷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為何?很簡單,因為歷史乃勝利者所書寫,虎豹騎身為大魏最強部隊,數十年來未嘗一敗,如此役,虎豹騎力斬袁譚,只是小試身手。之後,這支勁旅又隨曹操四處征戰:北破烏桓,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南擊荊州, 一晝夜行三百里,追襲劉備;西叩潼關,助曹操反敗為勝,擊潰了馬超、韓遂的西涼鐵騎!而其他精銳部隊,如高順陷陣營,全軍覆沒於曹操征徐之役;如袁紹之先登營與大戟士,皆在官渡之戰中灰飛煙滅;如蜀漢之白耳兵與無當飛軍,則因蜀漢不置史官而記載模糊。東吳的解煩兵,則戰績不顯;只有戰無不勝的虎豹騎,在曹魏的歷史上一路所向披靡,曹純死後更由曹操親自擔任統領,更加大放光芒。


八支?

不止吧。

呂布麾下并州近衛鐵騎。

高順麾下陷陣營。

董卓麾下湟中義從。

公孫瓚麾下白馬義從。

陶謙麾下丹陽兵。

劉焉的青羌和叟兵。

巴蜀突將。

劉璋依靠的東州兵。

麴義麾下先登死士。

張郃麾下大戟士。

曹操精編的烏丸騎射。

曹純麾下虎豹騎。

于禁麾下泰山兵。

典韋許褚統御的虎衛中壘。

張遼麾下800勇士,可能是收編的陷陣營。

陳到麾下白耳兵。

諸葛亮建立王平統領的無當飛軍。

諸葛亮組建的連弩士。

陳武麾下廬江上甲。

廬江上甲進化而成的解煩軍。

江東敢死軍。

甘寧麾下巴郡健兒。

孫權近衛車下虎士。

。。。

這都不全,所以何止八支啊。。。

只不過虎豹騎名氣大一些而已。但是你把它當漢王朝的羽林騎看,也就不覺得多麼震撼了。而虎衛中壘就相當於漢王朝的虎賁軍。

所以最牛的還是漢王朝。北軍五校。按照編製一校大概七百到一千人,北軍也就三千到五千。盧植當年用這支部隊直接把號稱數十萬的黃巾軍的最初據點鄴城都給端了,還把張角親率的數萬黃巾軍困在廣宗。

可惜啊可惜。還是虎豹騎的番號拉風,又是虎又是豹的,總之,人就這樣,總是會記住那些拉風的番號,誰會記得住步兵,長水,射聲,越騎,屯騎。。。。。。


謝邀!

一,步兵類

三國的有名步兵里,有演義里「五百校刀手」啥的,那得是宋以後有鄉勇時的叫法了,咱還是別說了,八一八史料里有記載的吧。

陷陣營:

呂布麾下大將高順部曲。

《三國志》引《英雄記》史載:

「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饋遺,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斗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

可惜呂布這貨多疑,陷陣營平時歸姻親魏續,戰時方歸高順。

白耳兵:

大家都說這是劉備的親衛軍,其實如 @關毛 哥所言,也是以訛傳訛。

《諸葛亮集》有記載:

「先帝嫌白帝兵非精練,(陳)到所督,則先帝帳下白眊,西方上兵也。」

眊,即氂牛毛,估計好多人不認識這個生僻字,就成了白耳(氂)兵了。應該是這支部隊都有個白氂牛毛旳飾品吧·,沒準還都是老劉編的,畢竟老劉好這口。。。

《三國志》引《魏略》載:

「 (劉)備好結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即氂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結之。」

無當飛軍:

網路謠言又出場了 ,」無當營「是有的,「飛軍」也是有的,但「無當飛軍」,是沒有的。。。

《三國志》引《漢晉春秋》載:

「(司馬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

《華陽國志》載:

「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

這倆湊活湊活,就被人編出個「無當飛軍」。

青州兵:

來自我們敬愛的曹老闆所招降的青州黃巾,據說得兵三十萬。。。老曹賣腎也養不起啊。。。再說了,一幫農民這個戰鬥力,呵呵。基本上老曹就是當屯田兵使了,打徐州的時候估計還有點用,後來感覺像明朝的軍戶一樣。不過這幫人軍紀呵呵,老曹一死就嘩變,「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可見沒啥用。

解煩兵:

是渣權在夷陵之戰前的動員兵,臨時招募,戰力在初期應該不會很強。不過屬孫家直屬, 陳武的兒子陳修都干過解煩督,可稱禁衛軍。後來擴充後應該就很強了。

《三國志》載:

「劉備下白帝,權以見兵少,使(胡)綜料諸縣,得兵千人,立解煩兩部,(徐)詳領左部、(胡)綜領右部督。」

大戟士:

蜀吳兩家的禁衛軍都出場了,袁紹同志的,也該露個臉啦。據說此軍為袁紹近衛,人人使戟。。。這當然是編的,而且有可靠消息說,是《宛如夢幻》的作者赤軍大大編的。。。

《英雄記》載:

「不為設備,惟帳下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餘人自隨。」

這是說人家的近衛扛著大戟跟著跑,又不是大戟兵團,沒準下回人家換大槍了呢。。。

二·騎兵類

三國的騎兵部隊,有名的不多,但都是大名氣,個頂個的大牌。

虎豹騎;

老曹的禁衛軍終於出場了,沒辦法,他是騎兵嗎。不過,他可以說是三國里最有名的部隊了。

《三國志》中引《魏書》所載:

「(曹)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中補之。」

由此可見其兵士之銳,百夫長當小兵,不能打沒天理了。

後來歸於併入正規的中軍,即武衛將軍手下,估計虎士和他們是戰友吧。。。說他們的功績嗎, 一提虎豹騎,不得不提它唯一一任的總司令——曹純。

《三國志》中引《魏書》所載:

「太祖難其帥。純以選為督,撫循甚得人心。及卒,有司白選代,太祖曰:』純之比,何可復得!吾獨不中督邪?『遂不選。」

他死了之後虎豹騎乾脆木有領導了,可見他幹得多好。其實後面曹休和曹真都接班干過,不過老曹那發了話,這總司令的頭銜也就沒有了。。。

西涼鐵騎:

要說真正的鐵騎部隊出現,也是人披重甲馬著具裝的南北朝的事了。還有人以《三國志》中引《魏書》所載的,「關西兵強,習長矛,非精選前鋒,則不可以當也」為依據,說馬超手下的是長矛突騎。。。

三國連馬鐙都沒有,搞鐵騎都算難為人家了,還長矛。。。難度略大好嗎。

所以,這就是純粹的謠言。

白馬義從:

又一支親衛出現啦,這次是公孫瓚,

《後漢書》有載:

「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

「義從」即是自願從軍的義士,非朝庭所募。公孫瓚本人好白馬,稱為「白馬將軍」,手下親衛拍個「馬」屁很正常,想想一出門,前後幾十騎一水白馬,一個字,帥。一開始幾十,後來又擴充,不過所謂三千之數是後來網文所編,據說又是出自赤軍大大的手筆。。。

《三國志》引《英雄記》載界橋大戰的場景:

「(公孫)瓚步兵三萬餘人為方陣,瓚步兵三萬餘人為方陳,騎為兩翼,左右各五千餘匹,白馬義從為中堅,亦分作兩校,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鎧甲,光照天地。」

從此可見,瓚哥統共萬把騎兵,三千白馬,這也。。。果斷不可能好嗎。不過公孫瓚手下部隊四分之一為騎兵,這比例相當可怕啊。而且為騎射攻擊,裝備還相當好。任何一支部隊也是兵種混編才是正常的。單一兵種大部隊,不現實,這些精兵里,步兵類里也應是主體為步兵,騎兵等其它兵種為輔的。騎兵,也要和大部隊一起行動嗎。

單一部隊打天下,那是小說。


最有名的就是潼關之戰,徐晃從浦阪津北渡黃河,最後曹操在正面戰場硬剛馬超聯軍的精銳騎兵,憑藉虎豹騎的驍勇大破關西聯軍。這是歷史記載的經典之戰,給虎豹騎濃墨重彩的一筆。曹操一向奉行精兵簡政,而虎豹騎作為精兵中的精兵,多次投入到戰役關鍵時刻而尤為突出。三國時期很多精銳部隊像白馬義從,陷陣營隨著主帥或者陣營的滅亡很快就從歷史上消失,而虎豹騎跟隨著曹操一路劍鋒所致所向披靡,經過亂世錘鍊,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隻異常驍勇精銳的騎兵部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