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好跟執教好是兩碼事,NBA歷史上多的是角色球員退役後成為偉大教練的例子。

卡萊爾職業生涯場均2.2分1.1助攻,當教練後帶領步行者、活塞都成為強隊,2011年帶領小牛奪得總冠軍。

科爾在公牛時期打替補控衛,主要得分手段就是投定點三分,但帶領勇士三個賽季就取得207個常規賽勝場,並奪得2冠1亞的戰績。

帕特萊利職業生涯場均7.4分,一場都沒首發過,但教練生涯奪得6個冠軍。

此外,像菲爾·傑克遜、喬治·卡爾球員生涯也都是角色球員,但教練生涯也都是千勝教頭。

而像斯波爾斯特拉、沃格爾甚至沒有打過職業籃球,當教練前是錄像剪輯師。

事實上,NBA歷史上,真正以巨星身份成為偉大教練的,少之又少。

本質上,打球跟執教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執教本身是純腦力勞動,因此智商是第一位的。但打球則既是體力活,又是腦力活,像威少這種,則明顯是身體天賦大於籃球智商的典型。

而很多角色球員之所以沒能成為巨星,並不是籃球智商不行,而是身體天賦差。像沃頓當球員時就是籃球智商超高的典型,只是作為白人身體天賦一般,且被傷病所毀。

另外,當教練要關注全局,而巨星其實未必要需要關注太多。像安東尼就更多專註於得分,大局觀其實還未必高於帕楚利亞等人。

而除了籃球智商以外,教練還要關注輪換、人際關係乃至訓練等等,而這些,同樣不是球打得好就能勝任。

事實上,當教練是一件繁瑣無比的事情,非常考驗情商及條理性。

而盧跟沃頓這種教練,球員生涯就以籃球智商高、情商高著稱,退役後成為不錯的教練,也在情理之中。


首先我認為現在就說盧指導和沃頓執教成功還太早了,盧指導和沃頓都是2016年才正式擔任球隊主教練,執教生涯都還不足2年。雖然盧指導執教的騎士拿到過總感覺,但是大家心裡都清楚其中決定性的因素是什麼。

他們兩個之所以能成為現在的主教練,主要原因還是他們都是從助教做起的,他們兩個球員時期,不是依靠他們出色的身體素質,主要還是依靠不錯的球商,他們能夠快速學習理解教練布置的戰術,也就是說他們從球員時期起,就學到了不少戰術。

特別是沃頓,當年在湖人隊時,由於受傷不能打球,主教練菲爾傑克遜主動要求沃頓來教練組從事技術統計等教練相關的工作,這也給他當主教練埋下了伏筆。

總的來說,他們兩個能成為現在NBA最年輕的主教練,主要還是是依靠著他們一點點學習,一步步積累,才有了現在的職位,不過現在他們都還需要時間去證明自己真正的實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