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提到了消費方面的一些事情,我們在結論上達成了一致,對於錢不是大風刮來的絕大多數人而言,任何消費都是能給人帶來愉悅感、幸福感的,唯獨兩件事兒例外,其一買房,其二買電動汽車。此時此刻,為這些花錢都是在惡心自己。

四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這些買家真的就心服口服? 【車動態】 自媒體 第1張

我們可以說不,然而考慮到出行限制一些焦慮,絕大多數人只能選擇妥協。房產我們姑且不論,4月份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又創新高,有時候我就在想,這些買家真的就心服口服?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狹義乘用車4月份銷量同比下滑17%,而新能源汽車市場依然出現了逆勢增長,以9.1萬臺的成績實現同比增長28.4%。銷量前五的車型分別為:比亞迪 元EV、帝豪EV、北汽EU系列、比亞迪e5、奇瑞eQ這些車型,前十唯一上榜的合資車型為帕薩特PHEV。

四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這些買家真的就心服口服? 【車動態】 自媒體 第2張

記得2018年國家信心中心做過一次調查,關於純電動車購買原因問卷,調研結果顯示,當下消費者之所以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有補貼、不限行、不用搖號等因素。也就是說,這些人在出行方面遭遇了一些困擾,而新能源汽車似乎成為了他們僅有的出路。

這也說明瞭,為何一些合資的電動車沒有出現在銷量榜單上,對於經濟能力較好的消費者來說,他們完全有能力通過再購買一臺燃油車的方式,來解決出行限制方面的問題。如果你留意汽車行業動態,就會發現最近一些高端的電動車品牌開始走下坡路了,因為市場需求不在那頭。

我曾經在一篇關於特斯拉的稿子裏講到,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之後並不會變得更好,馬斯克撓破頭也不會想到中國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是逼出來的。購買特斯拉的消費羣體不同,他們或許是真正的環保人士,亦或許是喜歡特斯拉的產品理念,這和出行剛需的關系不大,所以幾年前特斯拉還是藍牌的時候,依然有人會選擇它的產品。

無數的案例告訴我們,政策捆綁的市場是不會健康的,就好像今年燃油車市場遇冷和前兩年購置稅降低透支需求有很大的關系。而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則是需求趨向真實化,當沒有特定福利的時候,消費者真正想購買的新能源產品將會是一些高品質的好車,它們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可以剝離限行、限號政策之後,依然是物有所值的。

然而,政策主導的市場向著低價、騙補、油改電、快銷發展,這看似能給車企帶來很高的利潤,然而伴隨着越來越多的合資電動車入市,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卻沒有被構建完成,到時候彎道超車則會演繹成彎道翻車,淪為全球汽車市場上的笑柄。

待到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心服口服的時候,纔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真正健康發展的時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