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6 我們的移動城堡停駐在澳門

機場》澳門永利 〉澳門歷史城區-世界文化遺產巡禮(A)

民政總署》議事前地〉黃枝記水蟹粥+ 雲吞麵+炸雲吞 》義順燉奶

澳門的歷史城區範圍很大,我們計劃用3-4天的時間儘可能的多看一些

從澳門機場搭往「澳門永利」的接駁車,前往澳門半島,下車後往前通過永利的噴水池就可以看到過街的地下通道,出了通道就是舊的葡京酒店

沿著殷皇子大馬路往前走到 1.「民政總署」、2.「議事亭前地」

4975136B-E20E-465A-AE01-6AD03711E04B.jpeg

「民政總署」建於1784年,前身是市政廳,目前的規模是1874年重修的,具有南歐建築的特色

59C1ED3B-C31C-40B2-8778-BF471CE1F6EA.jpeg

民政總署正面,有一座噴泉那就是「議事亭前地」,當地居民稱「噴水池」是澳門的市中心,1993年用黑白色碎石砌成波浪狀,以襯託周圍顏色鮮豔的文物建築,讓前地ㄧ帶顯出濃濃的南歐風情

AD8D1581-27DB-4AF6-8B96-27A75CF7F034.jpeg

民政總署的後花園,保留了強烈的葡式風格,青花瓷磚處處可見(窗下、梯間)

6F624366-D113-4EF4-A8B2-5A4AFE78575B.jpeg

民政總署後花園

7E07DDD8-7B09-4F55-9F68-A9C0B709432B.jpeg

民政總署後院梯間也可見青花瓷磚的蹤影

過了噴水池在右手邊就是具有新古典建築的「仁慈堂大樓」,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路創立於1569年,負責慈善救濟的工作,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不但設有「育嬰堂」、「孤兒院」、「老人院」還有「痲瘋院」,「仁慈堂大樓」修建於18世紀中,到1905年形成今日的面貌

EEEB7140-BBD1-4E45-BE32-BCAC0ABEC660.jpeg

過了仁慈堂左手邊就是「黃枝記」,拿了號碼牌請耐心的等待,看了店門口的對聯「無酒安能邀月飲」「有錢最好食雲吞」,就清楚「雲吞」是必點的餐

E6960530-232C-40E4-BE36-D52D7BDAC495.jpeg

鮮蝦雲吞麵,整隻鮮甜Q彈的蝦,一口咬下真讓人滿足,難怪是招牌

31769A4D-1E3E-4AC1-9AB1-D43CD503A745.jpeg

水蟹粥,米粒全被熬成糊狀,和新鮮的螃蟹熬煮出暖心又暖胃的美食

排隊等待是值得的,五臟廟受到了充分的安撫,接著就是甜點時間了,在「聖母玫瑰堂」旁邊的巷子

035A9753-2872-4C89-9083-AE42D565FC27.jpeg

聖母玫瑰堂

就可以看到義順燉奶,燉奶喫起來就像奶酪(只是表皮少了一層口感脆脆烤過的砂糖)

8AE3FDDD-19EB-435F-A9DB-38F8E38E97E1.jpeg

161DCB07-0950-4417-B265-92765BDC788B.jpeg

紅豆和原味我比較偏好原味

接下來對宗教文物有興趣的人,可以進入玫瑰堂右側的聖物寶庫轉一轉

玫瑰堂是由道明會士在1587年建立的,是該會在中國的第一所教堂,教堂起初是用木板搭建,當地華人稱它「板樟廟」,因爲堂內恭奉玫瑰聖母,所以又稱「玫瑰堂」,祭壇是巴洛克風格十分典雅精緻,玫瑰堂前面的廣場就是「板樟堂前地」

AC6EE113-1F29-4228-A90B-863B348748DB.jpeg

依照路標很容易就走到「大三巴牌坊」

02375B64-4F3B-4B78-BCBA-A54BF73F808B.jpeg

5DDE6AB5-E691-44BC-8F32-134DF31E4A69.jpeg

大三巴牌坊是「天主之母教堂」建於1602-1640年該教堂附屬於聖保祿學院(遠東區第一所大學),1835年ㄧ場大火將學院及教堂燒得只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份的地基及教堂前的石階

今天頂著36度高溫走到這裡已經快中暑了,「大砲臺」就不去了,其實這一區還有一間「關帝廟」(又稱三街會館),和一間「哪吒廟」(建於1888年),因爲我很怕廟裡燒香的味道,所以全部跳過囉!

順著原路走就會看到「大聲公」的招牌,小小ㄧ間簡樸的店,他們的菊花茶真能解暑氣呢!

通過板樟堂街向前走進「大堂巷」,穿過咖哩魚蛋、牛雜、拌手禮的小攤,左邊就是盧家大宅了

B1859036-B09E-4357-8A0B-21720C8C48D4.jpeg

C0DC1174-BAAA-40BE-88B0-3C1FA207D77B.jpeg

 

F2B14FD1-CC2E-468A-9128-C91FA744F0E2.jpeg

24F82ED4-DDBE-474F-9B43-AFC94C8A91AC.jpeg

盧家大宅據屋內壁畫顯示,約建於1889年(清光緒15年),是晚清時期粵中民居典型的風格,有磚雕、灰塑、橫披、掛落、滿洲窗、青花瓷磚、鑄鐵欄杆,而一樓窗戶全是葡式百頁窗

過了盧家大宅,當你看到這片青花瓷磚畫,主教座堂就到了

 

791174AD-6FC3-4128-BDB8-6166E0A5AB9A.jpeg

主教座堂又稱「大廟」,恭奉聖母瑪利亞,建於1622年以三合土建造而成,主祭壇空間深遠,設計簡單僅以彩色玻璃窗爲背景,因爲祭壇下掩埋了16和17世紀的主教和聖徒遺骨,以往歷任澳門總督上任時,都會習慣到教堂把權杖放到聖母的聖像旁

3651CA82-65F1-4A86-B537-FF7D8D93079A.jpeg

 

77320A9B-D18D-49E7-A809-62F41FB3AF66.jpeg

58ED241A-B629-4A4E-B656-154E1C6EE257.jpeg

主教座堂旁的「主教公署」

—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