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失眠經驗擷萃

史載祥

失眠是臨牀上常見的症狀。近年來,由於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壓力增大,工作學習繁重,失眠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尤其是在大城市這種趨勢更爲明顯。長期的失眠會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中日友好醫院史載祥教授在繼承《內經》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多年的臨牀實踐,對於失眠的治療形成了獨特的辨證規律和用藥特點。現將其經驗總結如下。

1實證多從痰熱、心火論治

失眠,中醫又稱爲“不寐”、“不得眠”、“目不瞑”、“不得臥”等,早在《內經》指出本病的發生與營衛運行失常,陰陽失調有關。《靈樞•大惑論》雲:“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史老師認爲,失眠總因陰陽失調,陽不入陰,心神被擾所致。實證中又以痰熱、心火最爲多見。《景嶽全書·卷十八·不寐》雲:“痰火擾亂,心神不安,思慮過傷,火熾痰鬱而致不寐者多矣。” 引起失眠的病因有七情所傷、飲食不節、勞倦過度等,其中情志失調是最常見的病因。現代醫學也認爲情緒的不良影響是引起失眠的主要病因。而失眠也是許多精神疾病最早期的表現之一。肝藏魂,主疏泄。長期的情志抑鬱、精神緊張、所願不遂,導致肝氣鬱結,疏泄失常,鬱而化火,火邪傷陰,擾及心神,神不守舍,陽浮於外,魂不入肝,則不寐。膽爲清淨之腑,喜寧靜而惡煩擾,與肝爲表裏之髒。肝臟有病,易傳於膽。火邪易煉液爲痰,痰熱互結,內擾膽腑,則失眠多夢。

治療失眠經驗擷萃

以痰熱爲主者臨牀多表現爲入睡困難,甚至徹夜難眠,心悸心煩,口乾口苦,胸悶脘痞,頭脹如裹,大便乾結或粘滯不爽,苔黃膩,脈弦滑等。史老師常用柴芩溫膽湯加味,以理氣化痰,清熱安神。溫膽湯方出自南宋陳無擇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由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的溫膽湯衍化而來。該方由半夏、竹茹、枳實、陳皮、茯苓、甘草、生薑、大棗組成,主治膽胃不和、痰溼內擾之證。史老師認爲本方以理氣化痰爲主,清熱之力不夠,他在治療失眠時常加柴胡、黃芩、龍膽草以清泄肝膽痰熱實火;青皮、陳皮同用,加強疏肝行氣之力;加赤芍以柔肝涼血,以防辛燥傷肝;珍珠母清熱平肝,重鎮安神。諸藥合用,使肝氣得舒,痰熱清化,心神自寧。

臨牀以心火亢盛爲主的常見心煩不寐,心悸不寧,口乾欲飲,小便短赤,舌紅,脈細數等。史老師常用黃連阿膠湯加味以滋陰降火,除煩安神。黃連阿膠湯方出自《傷寒論》,由黃連、黃芩、芍藥、雞子黃、阿膠組成。治療腎水虧於下,心火亢於上,心腎不交所致“心中煩,不得臥”。史老師認爲此證以心火亢盛爲主,滋腎水主要爲降心火,使水升火降,則心神得安。

2虛證多從陰陽兩虛論治

失眠之虛證多認爲與陰血不足,心神失養有關。如《景嶽全書不寐》中所說:“無邪而不寐者,必營血之不足也,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心。”但史老師認爲在某些老年人及更年期婦女的失眠患者中,腎中陰陽兩虛,虛陽上浮是導致失眠的主要病機。腎爲水火之髒,內寄元陰元陽,腎中陰陽互根互用,在病理上相互影響。人過半百,腎氣自衰,尤其是婦女更年期前後,天癸將竭,腎氣衰減。腎陽虧虛,不能化生封藏陰精,導致腎陰亦虛,虛火內生;腎陰虧耗,不能潛攝腎陽,虛陽上浮,均可擾及心神而致不寐。

臨牀常見睡而早醒,眠淺夢多,腰痠腿軟,頭暈耳鳴,烘熱汗出,心悸乏力,舌紅質裂,脈沉細,尺脈弱等。史老師常用二仙湯加味以溫補腎陽,滋陰降火。二仙湯是上海中醫學院上世紀50年代研製出的一首名方,原方由仙茅、仙靈脾、巴戟天、當歸、知母、黃柏組成,主治婦女更年期綜合徵。方中仙茅、仙靈脾、巴戟天溫而不燥,既溫補腎陽,又滋陰填精;當歸補血養陰;知母、黃柏滋陰降火。共奏陰陽雙補,滋陰降火之功。史老師在應用本方治療失眠時常加山萸肉以加強補腎滋陰之力。虛陽上浮,非重鎮之品不能下潛,非溫陽之品不能歸原。故史老師常以附子與磁石、生龍骨、生牡蠣等合用,取其溫潛之意,使浮陽得潛,心神安寧。正是師法先師祖章次公先生所謂的“單純養陰、安神、鎮靜治失眠效果不佳時,適當加入桂附一類溫陽興奮藥,每每奏效”之意,頗有發揮。

治療失眠經驗擷萃

3久病多從瘀血論治

失眠日久不愈,史老師認爲與瘀血內阻有關。正如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雲:“夜不安者,將臥則起,坐未穩又欲睡,一夜無寧刻。重者滿牀亂滾,此血府血瘀。”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日久必然血行瘀滯,瘀血內阻,阻礙營衛運行,使陽不入陰,故見失眠。

臨牀所見失眠日久,頭痛,胸痛,目眶黧黑,脣舌色暗,舌紫暗,或有瘀斑、瘀點,或舌下絡脈迂曲,脈細或澀。史老師常以血府逐瘀湯化裁治之。血府逐瘀湯來自《醫林改錯》,方中以四逆散理氣疏肝,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配以桔梗引氣上升,牛膝導血下行,一升一降,是氣行血行,陰陽交通,失眠可愈。史老師常在本方基礎上加珍珠母、夜交藤、酸棗仁等養心安神之品。若兼見悲傷欲哭,情志抑鬱,又合用甘麥大棗湯以補中緩急,養心安神。痰多者,加青礞石、膽星以豁痰開竅。

治療失眠經驗擷萃

4專病專藥,善用半夏

失眠不論新久虛實,史老師都善用半夏。此法來源於《內經》所載“半夏秫米湯”。 “半夏秫米湯”是《內經》僅有的十三方之一,專爲不寐而設。《靈樞•邪客》雲:“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滿,不得人於陰,陰虛,故目不瞑。”指出衛氣滯留於陽經,夜晚不能進入陰分而導致失眠。可見,失眠乃營衛運行失常,陰陽不能交通所致。《靈樞·邪客》又提出了不寐的治則:“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因此,治療的關鍵在於交通陰陽。

半夏性味辛溫能通陽,化痰散結,降逆消痞而通泄衛氣;秫米性味甘涼,能養營益陰而通利大腸。二藥合用,使營衛調和,陰陽溝通,則“其臥立至”。李時珍《本草綱目》言半夏能除“目不得瞑”,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法半夏有良好的鎮靜神經中樞的作用。史老師強調應用半夏治療失眠當取大量,用量至30克。吳鞠通也曾有半夏“一兩降逆,二兩安眠之說”。

治療失眠經驗擷萃

病案舉例:

張某某,女,35歲。2010年9月7日初診:近兩週因勞累、精神緊張後出現失眠,最多睡5小時,入睡困難,早醒,難再入睡,急躁易怒,口乾口苦,頭脹鼻塞,腹脹,月經量少,一月再至,色黑有塊,舌暗有齒痕,苔黃膩,脈細短滑。辨證爲痰熱內擾,治以理氣化痰,清熱安神,方以柴芩溫膽湯合半夏秫米湯加減。處方如下:柴胡10g ,黃芩15g ,枳實15g ,竹茹15g ,龍膽草10g, 當歸15g ,半夏30g ,秫米50g ,珍珠母30g(先煎),赤芍15g ,炙甘草10g ,青皮10g ,陳皮10g ,水煎服,7劑。二診睡眠轉實,可達7小時,頭脹減輕,鼻塞已通,腹脹減,舌紅苔黃膩,脈短滑。上方赤芍加至20g,繼服7劑而愈。

按:肝氣鬱結易化火生痰,痰火內結,內擾膽腑,上動心神,心神不寧故入睡困難。肝鬱化火,故急躁易怒、口乾口苦、頭脹等;女子以肝爲本,肝鬱化熱,則月經前期,一月再至。舌暗有齒痕,苔黃膩,脈細短滑,也是痰熱之象。治療以清化痰熱,重鎮安神爲主。方中以青皮、陳皮、半夏、枳實理氣化痰;龍膽草、柴胡、黃芩、竹茹清熱化痰;當歸、赤芍養肝柔肝;珍珠母鎮靜安神;秫米、炙甘草補中調藥;諸藥合用,使氣機得以調暢,痰熱得以清化,則心神自寧。

楊某某,女,52歲。2010年7月15日初診:失眠1年,入睡困難,早醒,難再入睡,2月前因父母生病,勞累後失眠加重,夜間只能睡2個小時,心悸不寧,周身乏力,焦慮不安,不能自主,烘熱汗出,腰痠腿軟,頭暈耳堵,自覺行走歪斜,在我院神經內科做多項檢查,除外器質性疾患。舌紅質裂,白涎,脈沉細,尺弱。2006年行子宮摘除術。辨證爲陰陽兩虛,治以溫補腎陽、滋陰降火,方以二仙湯加減。處方如下:仙靈脾10g ,仙茅3g, 知母10g ,黃柏10g ,巴戟天10g ,當歸15g ,山萸肉15g ,生黃芪15g ,三棱15g ,莪術20g ,沙苑子15g ,白蒺藜15g, 水煎服,7劑。二診睡眠改善,可達4-5小時,自覺雙腿有力,心臟懸空感,自汗,善太息,膝以下發涼,口乾欲溫飲,舌紅苔剝脫,脈沉細。上方加淡附片8g 磁石60g(先煎) 牡蠣30g(先煎)水煎服,10劑。三診睡眠可達6小時,心悸、乏力明顯減輕,仍氣短、自汗、腰痛,善太息,舌紅質裂苔少,脈沉細短。上方加浮小麥30g 大棗15g,鞏固7劑而愈。

按:失眠的病機歷代醫家多認爲以陽盛陰虛爲主,治療上主張運用清熱、養陰之品。溫燥藥物易助火傷陰,會加重失眠的症狀。史老師認爲,有一類失眠,如婦女更年期常見的失眠,多屬腎中陰陽俱虛。當以陰陽雙補,滋陰清熱。方中以仙靈脾、仙茅、巴戟天溫而不燥,溫補腎陽;山萸肉、沙苑子、當歸養陰補血;知母、黃柏滋陰降火;生黃芪、三棱、莪術益氣活血;白蒺藜養血平肝;使陰陽得補,虛火得降,氣血通行,心神得寧,則失眠自愈。二診在此基礎上加附子、磁石、牡蠣,取其溫潛之意,使浮陽歸原,心神自安;三診又加浮小麥、大棗,取其甘麥大棗湯之意,以甘緩養神,以資化源。

治療失眠經驗擷萃

孫某某,女,48歲。2009年10月19日初診:失眠3年,入睡困難,每晚需服安眠藥才能入睡。頭暈,胃脘脹滿,口乾,便溏,眼瞼浮腫,舌質紫暗苔白膩,舌下絡脈迂曲變粗,脈沉細。3年前因發熱、皮疹、遊走性關節痛在協和醫院診爲成人steal病,現服半片激素維持,病情穩定。辨證爲瘀血內阻,陰虛水停,治以活血祛瘀,養陰利水,方以血府逐瘀湯合豬苓湯加減。處方如下:柴胡10g ,枳實10g, 半夏10g ,桃、紅各10g ,當歸10g ,赤芍15g ,生地10g ,川芎15g ,升麻8g ,豬、茯苓各30g ,阿膠10g(烊化) ,滑石60g ,澤蘭、瀉各15g ,炙甘草10g ,水煎服,七劑。上方加減服用1月餘,睡眠改善,入睡較快,睡眠可達6-8小時,間斷服用安眠藥。隨訪半年,未復發。

按:長期精神抑鬱、精神緊張,可致氣機鬱結,失於條達,日久影響血液的運行,導致瘀血內阻,心神失養而失眠。本患者失眠日久,舌質紫暗,舍下絡脈增粗,均屬瘀血之象。另一方面,患者長期服用激素,肝腎陰虛;眼瞼浮腫,水溼內停。治以活血祛瘀,養陰利水之法。方以血府逐瘀湯合豬苓湯加減。血府逐瘀湯以化瘀爲主,兼以行氣;豬苓湯滋陰養血,清熱利水,使氣血通行,水溼得去,陰陽交合,則失眠可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