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唐 高適

尚有綈袍贈,

應憐範叔寒。

不知天下士,

猶作布衣看。

高適和岑參一樣,是盛唐的邊塞詩人。

身爲一個大詩人,他和王維一樣,做過的官也很大。曾爲淮南(安徽、江蘇地區)節度使,相當於軍區司令員,討伐過李白所在的永王李璘軍隊,平定過安史之亂餘部,國人一時讚譽。

後調任西川(四川地區)節度使,但在與吐蕃軍隊作戰時戰敗,被杜甫的好朋友嚴武取代。一時間,人們說他“內戰內行,外戰外行。”

回朝後,官至刑部侍郎、散騎常侍,世稱高常侍。

在盛唐的大詩人圈裏,高適屬於文武雙全的那種,他的武,是武功,功在平叛掃亂。他的詩,我們最熟悉的多半是《別董大》和《燕歌行》。

第五十二首:總有一天,自己會破繭成蝶

今天這首詩無法考證是在他什麼時候寫的,從內容上看,創作時間應該在他成功以前。

“詠史”是詩人最喜歡寫詩題之一,借史抒懷也是寄託感情的好方法。自魏晉左思的“詠史”系列出臺後,後世模仿者或以此爲題者不計其數,好詩也有很多。如李商隱的“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高適這首也很不錯,短小精悍,風骨剛正,足可傳世。範叔,指戰國時期曾爲秦昭王提出“遠交近攻”策略的秦相范雎(sui)。下面是故事,大家一看就明白。

範睢本是魏國人,貧士,後爲魏國大夫須賈看中,做了門客。因爲才華卓著,被須賈選中一同出使齊國。才滿自溢,爲了能爭取一個好前程,這段時間裏,範睢同學努力表現,幫助須賈化解了很多困難。

須賈很是滿意,同時也增添不少憂慮,這傢伙比我厲害啊!怎麼辦,不能讓他上位,不然在魏王面前,我連湯都喝不了。

出使順利,須賈在回去路上,大大表揚了範睢同學,並承諾一定在魏王面前舉薦他。範睢覺得真是遇到一個好人,沒有白努力,自己可以一展抱負了!

第五十二首:總有一天,自己會破繭成蝶

須賈回國覆命,範睢在家等好消息。傍晚,宮裏來人,範睢滿心歡喜,準備進宮,誰知道,那些人竟然把他五花大綁帶到了監牢。範睢不明所以,直到被提審時才知道,自己被告“通齊”,也就是裏通外國的叛國罪,幸虧須賈大夫及時發現,力挽狂瀾,才避免魏國機密泄露給齊國。

受刑期間,範睢痛苦不堪。每日酷刑,身體固然疼痛難忍;更痛的是心,自己把信任和希望寄託給他,幫他解決困難,那人卻背叛自己,爲了榮華富貴,爲了自己的地位。我不能甘爲人下,這個仇一定要報!

信心已定,他想出了方法,裝死。在一日的審判後,被拉回牢裏,他直接暈死過去,獄卒以爲他死了,別人也沒心情搭理他這麼個窮人賤鬼,直接像對別的死囚一樣,仍到亂墳崗子了。這一夜,大雨傾盆,狂風嘶吼,一個已死的靈魂醒來,爬過無數殘斷血污的屍體,爬出了亂墳崗。

韓寒說,有才華人的就像懷孕,時間長了總會顯出來的。他顯出來了,卻被人墮胎。於是,他掩藏自己的才華,找到好朋友鄭平安,訴說遭遇。鄭平安聽後,決定幫助他到秦國發展。於是範睢改名張祿,一路坎坷艱難,終於走到了魏國的頭號死敵——秦國。

那時的秦國,爲了富國強兵,正在努力吸引天下才士。範睢到那裏,沒有多久就才華出衆地登上了秦王大殿。他提出“遠交近攻”,意在攻伐魏國韓國,後又提出削弱貴族權力,加強王權,受秦昭王倚重,拜爲丞相。貴爲丞相後,他不忘鄭平安的恩情,向昭王舉薦他爲大將軍。國中權位,一時無兩。

第五十二首:總有一天,自己會破繭成蝶

須賈在魏國依然是大夫,這一次他受命出使秦國。范雎聽說他到了秦國,就喬裝改扮,蓬頭垢面,衣衫襤褸地去見這位故人了。須賈看到他非常驚訝,你怎麼還活着?既然活着,憑你的才華怎麼會一貧至此!範睢講述了自己爬出亂墳崗的遭遇後。須賈感覺自己當初做得太過,才導致他落魄至此。如今他對自己已經沒什麼威脅了,於是命人取來綈袍,送給他穿。範睢表面感動,心裏冷眼旁觀,總算他念及故情,還有一絲人性。

範睢走後,須賈動身去拜見秦相張祿。來到相府門前,相府以貴客相待,很覺臉上有光。張祿出來了,須賈正要拜見,忽然發現,這不是剛剛見過面的範睢嗎?怎麼回事?張祿蔑視一笑,須賈轟然已覺,趕緊磕頭認錯。範睢說,你既然贈我綈袍,可見還念舊情,爲這一點,我決定不殺你!知道真相的須賈,想起不久前如果自己打算殺他或者羞辱他,恐怕……想到這裏,他脊椎一陣發涼,冷汗涔涔……

這個故事,我略有加工,原文可看《史記.範睢列傳》。

高適以這件事寫詩,想必心中必有抱負不得已施展,藉此激勵自己。前兩句是寫這件事,後兩句帶有評論性質。

“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表面看,當時,天下人和須賈一樣認爲範睢一事無成,窮困潦倒,或死於酷刑。可誰知道他已經貴爲秦國丞相了呢?

稍微往裏想一點,就是範睢這樣的人,不會久沉下僚的,因爲他心中有志,爲人有才,纔會有這樣的結果。縱然天下不知又如何,總有一天,自己會破繭成蝶,令天下人瞠目的!

如果高適是在已經貴爲節度使後寫這首詩,那就是在向人炫耀,或嘲笑過去那些看不起他的人。從“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那份自信來看,不至於的。

那麼,另一種可能就是,他此時還處在“寒”的境地,尚未得志,但他心有抱負,不甘沉淪,縱然一時垂翼,無人知曉,只要相信自己,總有一天能一展宏圖。這樣推的話,他該是在藉此事激勵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自己不放棄,終有一天會“吹盡狂沙始到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