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本聰挖出了第一枚比特幣,宣告了加密數字貨幣的開端,如今十年時間已過,加密數字貨幣的用戶量究竟有多少呢?

幣乎創始人咕嚕在其尋找聖杯一文中描述道:目前為止,曾經持有過加密資產的人,3000萬人是一個不錯的猜測。

根據coinbase的數據,全球人口為76.3億,互聯網用戶為41.6億,加密資產在互聯網用戶中的滲透率為0.7%,全球人口滲透率為0.4%。

可以看到,加密數字貨幣經過10年的發展,至今平均1000個互聯網用戶中,只有7個持有過加密資產。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加密資產如此低的滲透率?

原因有很多,本文從數字資產賬戶之痛、中心化交易所之殤兩方面來闡述用戶滲透率的問題。

數字資產賬戶之痛

數字錢包種類之痛

目前,區塊鏈的底層設施還在建設階段,生長出眾多公鏈,可謂百花齊放。然而,基於不同的公鏈token,因其特殊性,需要使用不同的數字錢包。

不難想像,一個用戶持有ETH、EOS,他就需要兩種錢包,需要下載兩個app。此外,能接收ETH的錢包又有很多,EOS亦然。如何選擇這些錢包,成了新用戶進入數字資產世界的第一痛。

公鑰私鑰助記詞之痛

新用戶選擇了一個錢包App,進入之後為自己創建一個賬戶,為了該賬戶的安全,數字錢包通常會自動生成與該賬戶相對應的公鑰、私鑰和助記詞。

這些信息不宜被第三方知道,各錢包的建議是手抄之後,將其妥善保存到安全的地方。然而,對於這些不規律的字元串,作為人類,總會有犯錯的時候,比如抄錯了其中的一個字元、遺忘,房屋被盜、著火等。

對於新用戶來說,數字資產是一個全新的東西,需要學習和記住如此多的信息,還未必能保證其資金的安全,這在新用戶入門時就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人都有厭惡損失,在這一步,又擋住了絕大部分用戶的進入。

中心化交易所之殤

傳統中心化交易所的問題,更是讓廣大圈內人詬病。以太坊的V神曾在TechCrunch區塊鏈主題沙龍上直言:

「我希望中心化交易所去死。」

高昂的費用

據圈內人士介紹,一個項目要上交易所,根據交易所排名情況,需要向其提供數十萬至上千萬的上幣費。昂貴的費用,讓一些優質項目因為缺乏上幣資金而無法獲得外界投資。

優質的項目少,外面的人就很難進來。同時,高昂的交易提現手續費都使得用戶的使用成本極高。

繁瑣的KYC認證

由於交易所眾多,不同的項目常常要上不同的交易所,用戶要投資的幣種可能在多個交易所中,需要眾多KYC認證,過程複雜不說,還要擔心隱私信息泄漏,被平臺挪用等問題。

很多用戶在這裡也止步了。

不透明導致缺乏信任

用戶轉賬到交易所時,token是轉到交易所平臺內的賬戶中,用戶在交易所發生交易時只是一個數字的變化,而並非token的轉移。只有當用戶提現時,才會將token從系統賬戶中提到用戶的目標賬戶。

在這期間,中心化交易所內數據不透明,可能會將用戶放在交易所內的token挪作他用(比如購買其它token等)。有的交易所提幣需要審核,並且遲遲未到賬,極有可能是賬戶內的token被挪用了,系統沒有足夠的token來支付用戶的提取。

此外,中心化交易所頻繁發生安全事故、緋聞不斷,導致投資者財產受到嚴重損失,並且各方監管、法律方面還未完善,投資者即使蒙受損失,也很難挽回。

全民數字世界之門

鑒於中心化交易所如此多的問題,去中心化交易所乃眾望所歸。然而,在當前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中,BTS和以德交易所仍然受限於底層公鏈,存在TPS不高以及性能不足,用戶交易慢,用戶體驗差,人們更期望使用方便、用戶體驗更佳的中心化交易所。

於是,EOS去中心化交易所機會來了,依託於EOS主鏈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將會完美解決TPS不足的問題。目前,EOS上面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已經有十幾家了,在所有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中,鯨交所WhaleEx全球排名第一。

WhaleEx鯨交所是EOS去中心化交易所,願景是成為全球流動性最強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所有交易記錄真實透明,自主開發百萬TPS撮合引擎,交易體驗快,秒級到賬,支持跨鏈。

它的出現,讓人們重新對去中心化交易所燃起希望。不久之前,鯨交所開啟了多簽機制,為用戶的資產安全再一次做了重大升級,真正實現了用戶資產的安全與去中心化,讓用戶再無後顧之憂。

可以說,EOS去中心化交易所WhaleEx的出現將完美解決中心化交易的痛處,降低用戶進入區塊鏈的門檻,從而真正地為用戶打開了數字交易的大門。

讓我們一起期待鯨交所WhaleEx更加美好的明天,它將不斷乘風破浪,帶領我們駛向更廣闊的未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