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市後,用戶規模達到了4.185億,僅次於淘寶的6.36億。有海外媒體將拼多多稱作“中國第二大電商”。

  是的,不管大衆承不承認,看得起與否,拼多多做到這步,算是在低價購物羣體中相當有代表性了。

  另一家“有贊”風格與之類似,揹着“996”的罵名,也不影響資本對其的青睞有加。4月3日,有贊宣佈完成新一輪近10億港元融資,值得注意的是,此輪融資由騰訊領投。

  看到四五線城市用戶潛力如此巨大,淘寶自然也不能放過這“低價多銷”的口子,能搶多少用戶回來就搶多少,“淘寶特價版”終應運而生。

  淘寶挖客新路

  去年,淘寶就低調推出了“特價版”手淘,日前,主打“超值購”的手機淘寶特賣區也正式上線了,打開淘寶APP可以在主搜第三欄看到“便宜好貨”這一菜單。

  科技君體驗一番後發現,論其商品導向、價格、排版甚至宣傳文案,都和拼多多的調性別無二致。

  而且“特賣區”設置在搜索結果頁面這一重要位置,放在“天貓”旁邊,要知道通過關鍵詞搜索進來的用戶都是精準用戶,這足以看出淘寶這次是認真了。

  此舉可見,淘寶對標的當然是拼多多及之後崛起的“新秀們”。

  拼多多影響到淘寶是不爭的事實,數據顯示,卸載淘寶的用戶有50.3%流向拼多多,拼多多的卸載用戶中有78.3%流向淘寶,兩個平臺中購物羣體的重合性非常高。

  只不過,拼多多野蠻生長也伴隨着醜聞與爭議,劣質與山寨是常年打在其身上的標籤。打開消費市場後,拼多多並沒有將售後與質量監督做到相應量級。

  有業內人士藉此分析稱,拼多多以及打法類似的應用們如有贊、雲集,只不過是爲大電商跑去前方“探探路”,最終這些市場還是要被巨頭們佔領收割的。

  這個說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根據數據,拼多多用戶使用淘寶的比例是72.4%。而2018年淘寶月度活躍用戶從5.8億增長到6.99億。淘寶2018年自然年增長的1.2億用戶,有70%以上來源於三四線城市和鄉村地區。

  淘寶又找到了一條獲客新路,拼多多們頂不頂得住?

  可不可複製拼多多們

  說回來,拼多多之所以在電商市場快速崛起,用兩年多時間就趕超了京東成爲國內第二大電商,有贊、雲集等緊隨其後,以“低價”“自主開店”等等噱頭逐漸佔領了市場。

  它們的增長速度令人瞠目結舌,非常可怕,現在更有品牌升級、打造線下門店的計劃,這也是淘寶的焦慮之處所在。

  現在的問題是,對於淘寶來說,它很難複製拼多多的模式。

  拼多多們成功還在於當下消費者幾乎被強制“二選一”的競爭環境。拼多多、有贊、雲集無一例外都發跡於微信,正是利用了當年微信與淘寶互相屏蔽之時,填補了微信在電商上的空白,幫助許多公衆號建立了線上商城。

  微信向拼多多們輸送了龐大的流量,但淘寶想要助推特賣區的流量,註定要犧牲一部分旗下天貓的業務。同時,依託微信社交上的天然優勢,一起拼團購物,對於用戶來說也是一種社交日常。在這方面微信與拼多多屬於互惠互利,可是淘寶缺乏這樣的社交屬性。

  還有一點,拼多多們開店門檻比淘寶更低,操作更簡單。許多想初嘗“自立門戶”的用戶首先會考慮前者,這也是淘寶需要反思的地方——雖然嚴格來說,這真的不是壞事。

  這一“戰”,拼多多免不了麻煩,品牌升級的步伐註定放緩,但淘寶這段“向下開挖”的路肯定也不會好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