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和客家话简直是天壤之别,虽然他们比邻而居,但却泾渭分明。

闽南语与客家话的区别,不只是语言,更是民系的差异,而他们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点:

(一)分布区域显著差异,闽南人居沿海,客家人住山区;

(二)形成时间明显不同,闽南人最晚于五代,客家人最早于南宋。

但有一点却极其相似,那便是闽南人和客家人都深刻地传承著中国传统文化,牢记先人来自中原,世代守著族谱四海为家不断迁徙。

如果真的如此,是什么导致闽南语和客家话差异如此之大呢?

(一)古代的中国,尽管中心都在中原,但不同时代却有著不同的语言,以致不同时期来到福建的闽南人和客家人母语差异明显。

(二)福建土著居民的口语对南迁汉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福建土著至少含有两种差异明显的本土文化,如在山的畲,和在海的疍。

(三)地形的区隔使得闽客差异逐渐拉大,客家话更接近赣语,而福建境内的闽语尽管有差异,但语法还是比较接近的。

至于二者差别,更多的应该是在源头上,闽南语最早可上溯至汉晋,那时五胡乱华刚刚兴起,有许多古汉语成份被完整保留在闽语中,即使到了唐代,被五胡化的中原古音再次融入闽南语中,也未能彻底改变闽南语的古老基础。

而客家话则不然,除了融合彻底的唐音外,还有五代十国、靖康之耻之后简化的汉语,其主体与闽南语自然有著天壤之别,但经历元明清之后,客家话仍然和普通话有极大差异,但这种差异却远比闽南语要小。

故而,闽南语和客家话的最大差别在于古音成份,其原因是年代和区域之别。


客语与闽语比较,全文共1815个字

客闽这两大民系由于地缘上接触的原因,历史上经济文化关系密切,特别是客闽交界地区,人们因通婚,通商的缘故,长期以来来往密切。但是客,闽的文化特征差异较大,不易混淆,语言特征各自分明,较好区别客话区同赣话区一样,地缘上连接一片。

河洛人

河洛人自汉唐以来,从陕甘豫首先进入苏皖,过长江,沿章、贡二水到福建,南宋末年,几十万闽南人避难来到海南,宋元明初泉州闽南人南下广东及沿海地区,明清时期大量涌入广东台湾,清朝初叶经潮汕平原大量进入海陆丰和四邑,近代随著下南洋,开始移民国外东南亚。约8000万

客家人

客家人是一个跨省民系,除官话外省份最多的,而且有客家话的省份几乎都有官话。客家移民趋势应该是:中原—赣南—闽西—岭南—湘川,约7000万

闽客文化差别

①客语区,山区较多,属山地文化。而闽语区基础是靠海,属海洋文化,同客比,文化经济生态环境不同,文化底层也不同

②客语区的主要移民期分别在晚唐宋初,南宋,元初间。而闽语区大多是魏晋,唐时

闽客语的形成图解

客家话是中原官话与古赣分化,古赣主要来源就是唐关中一带口音,而唐西北浊音清化也是从这个开始。客家话音变最多,客语入声尾保存得好,介音多。无全浊声母。书面整体性较好。

闽语原为闽越之语,闽越之语起源于古代江东语(即为古吴语,同样现代吴语的前身与闽语没有什么不同,当然是古吴语),古吴语和现代的吴语和闽语差别非常大,不可同日而语。闽语入声尾保存得好,韵母有些脱落。整体接近上古汉语,和北方官话,吴语一样也有轻声,福州话音变最为复杂

闽客方言非无关系,但其关系发生在东晋太湖流域。司豫移民与青徐移民融为一体,然后南下成为闽语。换句话说,闽语中的『客家』成分得自司豫民,并非原有什么古南汉语提供给闽客方言一些共同质素才使两者搭上密切关系。事实上,闽方言的古汉语质素来自中原东西,谓之为『古北方汉语』尤为恰当。」

闽客语词上的同异

同:①古非敷奉三母字,客闽一样,有一部分古匣母字,闽语白读今声母是零声母,客语"厚"读如古群母同闽语

②有一部分古书审三母和心母字,个别古声母审二字,闽语今白读塞擦音,客亦有之。客话中古擦音声母字今读塞擦音,与闽同

异:①古全浊声母字今逢塞音,塞擦音,客话绝大多数送气,极少数不送气;闽语多数字不送气,少数字送气,而哪些字在闽语中送气哪些字不送气,在闽语各方言大体一致

②客话部分古匣母合口字念v声母,浊声母失落,u声化为v,闽语则无

③古知彻澄三母字,闽语今白读t,而客话今声母一般读ts

④有一部分古云喻三母字,闽语今白读阳调类的h声母,客无。

⑤部分古次浊声母上声字,闽语今白读次阳调,客无。相反,客话古次浊声母念音平,闽无

⑥闽客语最重要的区别是常用口语辞汇不同 ,闽语有海洋生态词而客无

与其他方言

河南平舆的蛇读作sa,龙读作liong,开封的国字念gui和客家话相似,但调略有不同。河南人我是俺,部分地区还读作ngan,

据王力等大语言学家研究成果,很久以前,华夏人第一人称为 ngai或nga。闽西是nga其他是ngai,俺读ngan,据说是由 nga men(们是北方复数后缀)变为 ngam,后m变n,即成了现在的ngan,当然普通话中没有ng这个声母,于是就成了an。简单就这个样。涯不是来源于于俺,但是应该是同源,不能说谁来源于谁。

客家ngai和俺是同源。北方人读yin或者ren和客吴赣相似,乐读lou和南方大部分一致,只是多念恼。客家话叶读呀,和吴语一致,应该是叶姓人从江浙到客家的

闽南话的车读掐,保留了古汉语,闽南话读cai3材,科读kou5和河南话差不多,闽南人家是厝,应该是古人从太行山经安徽到福建带来的,愚公移山和安徽寿春能找到厝的源流

以百家姓为例,文读方面比较

闽南有361,其中客家75%,潮州54%,吴语45%,粤语32%

潮州有281,其中闽客均70%,吴语53%,粤语33%

客家有406,其中闽南67%,吴语50%,潮州48%,粤语34%

总结

闽语许多语音特征超越《切韵》,而切韵正好反映的是晋唐时汉文化地区的语音系统,这些与《切韵》不合的语音特征是闽地汉人与古越人即南岛人长期融合的结果,如部分次浊字念擦音,几个晓母字念k声母,匣母字白读有读舌根塞音,有读零声母者,声调方面不规则变化等。这种音韵特点是古闽语跟土著越语长期交互作用后形成的。

客家话的情形则不同,语音学有证据表明,客家方言极接近唐五代至宋初时中原地区的语言,基本是在晚唐五代至宋初时,从中原汉祖语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他的许多音韵特征与晚唐五代宋音韵要点相符,音韵格局介于唐末至《中原音韵》之间。语言学证据与史学家的结论及文献族谱的记载大体一致。即:客家的形成应在晚唐五代至宋初以后,客家先民来自以中原为中心的广大北方地区,继承著宋朝以前的中原文化传统


感谢邀请!关于闽南话和客家话有什么区别,除了能听出是两种语言以外,具体他们有啥区别,因为听不懂,所以不知道!

不过,我知道这两种话最初是什么话!

那就是,最初他们说的都是河南话!

由于战乱,一群河南人避难移民到南方,是他们的河南话和当地方言融合,形成了今天的闽南语和客家话。

事实上,不管如何移民,移民母语都无法改变当地方言。只要融入当地社会,不管来自哪里的语言,都会被当地语言慢慢吞噬掉!

那为什么那些来自河南的移民他们的母语不仅没被当地语言吞噬反而还变成有别于河南话和当地方言的另一种语言了呢?难道是他们别出心裁自己发明的吗?

那是因为,他们是整个宗族、家族、族群式的移民!

由于战乱,他们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在流走他乡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都有深刻的体会——

那就是无论长途跋涉颠沛流离,还是抵御外族欺凌,不管什么困难和什么麻烦,都需依靠自己家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才能一起共渡难关!

因此他们每到一处,他们本姓本家的,都是聚居在一起。到了目的地后,为了能彼此照应,为了避免外族骚扰共同抵御,他们选择在偏僻的山区密林建造能防御的堡垒式土楼。

居住在这样高不可攀与世隔绝的家族圈内,自己家乡话(母语)自然而言没被外面本地方言吞噬,自然的就幸存了下来。

虽然他们语言幸存了下来,但只要他们在此生息繁衍,只要他们后代是生在当地的,是在当地学会说话的,不管你土楼多高、多偏僻、多密不透风,从第三代开始,他们的母语就会走调,就会变得不伦不类!

因为他们在继承自己母语的同时,也会学会当地方言,在本族之间交流时,会时不时夹带进当地方言的某些辞汇……

就这样,通过子孙后代,一代代不停的继承,又不停的夹带进当地方言辞汇及方言音调,慢慢自己的母语就会变成外人谁也听不懂的独有语言。

因地方不同,各方言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两种家族语言——闽南话和客家话。


我是地道的广东客家人。同时上学时也接触过不少潮汕人。潮汕话属闽南话的一支。对于潮汕话,除了骂人话之外我是一句都听不懂。同时我也会讲粤话,潮汕话与粤语也是天差地别。和潮汕话比较,客家话与粤语比较接近。客家话就像是综合了普通话与粤语后语言。而潮汕话我觉得更独立……我国的各大方言都区别很大!


谢邀。闽南语和客家话是两个语种,发音,语音各有不同。

客家话多听几次,还能类通一些,和白话与普通话之间,懂白话或普通话能听得出一些。很多地方省份都有,东南亚也很多,比较广泛区域的语种。

闽南语就完全两回事,得懂一地方话才易听得明。主要在福建闽南区域,广东潮汕地区,台湾现大部分地区为主要乡音,属小语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