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東西,書上寫的,我們的態度是存而不論。因為戰亂啊,技術遺失啊,等等太多。但現在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讓我們看到古代的很多紀錄是真的。

現在,我們在考古發現沒有更多進展的時候,單憑一段文字無法判斷。

關於地動儀,只有張衡傳中一段話,共196個字。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但是,古文這件事,能用一段來寫,也是很牛逼了。我有個同學,祖上的姓名五人墓碑記中提到了一下,每次見人,都會提到。

從我自己的科學常識與對中國文獻的理解:

1、這個事情應該是有的

2、實際的製作、工藝、乃至原理要比記載的複雜

3、就效果來說,按照我們對地震的現代理解,可能沒有那麼「牛逼」。但很可能有過同步事件發生。

現在很多對地動儀的評論,都是基於後人想像的模型來做的。我個人覺得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靠譜的。

我舉一個天文望遠鏡的例子。大部分中學有比較大的天文望遠鏡。怎麼安裝的呢?就是頂樓的樓板上,安裝一個40公分左右的望遠鏡。這種安裝對嗎?從專業天文的角度來說,是有大問題的。因為人走在樓板上,會產生震動。望遠鏡視場非常小,在長時間曝光的情況下,走動本身產生的震動會讓星象抖動,更不要說,房子本身的微震動了。也許會有人覺得,這是小題大做,但真的安裝好望遠鏡,器材到位就發現問題了。所以大一點的天文望遠鏡,是直接固定在基墩上的。那麼基墩又是怎麼來造的呢?直接1米見方的水泥柱,與地基下的岩石澆築在一起。但是,如果你去天文台看到望遠鏡,沒人會告訴你這些。

同樣,張衡傳的作者,只是個史學家,能把地動儀寫那麼仔細已經是遠遠超出一個文科生的理科水平啦。但實際的地動儀,肯定不會那麼簡單。中國古代器材建造的複雜,以及設計者思慮的寬廣,真的不是我們能簡單想像的。

所以,你問我地動儀有沒有那麼牛逼?作為炎黃子孫,按照很多年的直覺,我當然會說,有啦,有啦!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並沒有複製出地動儀的實體,也沒有找到它的圖紙。所以這還只是一個假說。


至目前為止我國已經具備了提前監測五級以上地震和確定地震大概方位的能力;我國的地震儀已先後監測到2012.11.9西藏發生五級地震2014.8.26四川發生的5.9級地震,2015-4.25的泥泊爾地震,2015.5.5的印尼地震,2016.9.17新疆5.7級地震。2017.9.23墨西哥6.1級地震;地震儀能夠測出地震就方位和震級並不稀奇,尚不能準確定位震中的準確位置,還不能達到減災防災的真正目的,尚沒有達到驚人的水平。隨著科技發展的不斷進步,總有一天會達到準確預報的水平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