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六 尊 者

摩訶拘絺羅,此雲大膝。從狀得名,舍利弗母舅。

——《彌陀略解圓中鈔》

摩訶拘絺羅

這位尊者很有性格。前面講舍利弗時,大家知道,摩訶拘絺羅是舍利弗的舅舅,以前常能辯贏姐姐(舍利弗的母親),但姐姐一懷孕,就辯論不過了,他就知道姐姐懷了一個有智慧的人。

摩訶拘絺羅好勝心很強,覺得外甥在胎中就這麼厲害,辯不過他,那等他生下來,我可能就更不是對手了。這可不行,我要好好地發奮去求學問。

所以他就決定出家(外道也出家),外出遊學,專門鑽研《四韋陀》所有的經典——十八部大經,準備將其一一學通。


有人聽說他要把十八部大經都學通達,就嘲笑他:“這十八部經,盡一個人一生都學不通達,你這個人幾年就能通達嗎?”摩訶拘絺羅聽了,就想道:我在家辯不過姐姐,出家了又被別人輕慢,那不行,我一定要學通達。

他於是就發誓:我要節約時間學習經典,以後就不剪指甲了!珍惜時間到這個程度,誓不剪指甲,人稱“長爪梵志”。

就這樣,摩訶拘絺羅刻苦用功了十六年,精通了十八部經,外道的論師都不是他的對手。他辯論起來真是所向披靡,在外道中是“答問第一”。

摩訶拘絺羅看周圍的人都辯不過他,就想着是該回家了,要找他的外甥試一把。

他回來的時候,指甲十六年都不曾剪過,頭髮肯定也是不理,鬍子也不管,整個形象就是頭髮都快落地了,鬍鬚也很長,指甲都有一尺多長。


當然,他的學問是很好的了。古印度人辯論是很有儀式感的,當他自認爲很有學問的時候,就用鐵葉把腹部包住,覺得肚子裏面學問太多了,若不包住,這個肚子就都破開了。不但鐵葉裹腹,並且還頂戴火盆,說明我很有智慧。

他就這麼裝飾着,頭頂火盆,身被鐵葉,頭髮披地,指甲一尺多長,嘯月呼風,回到家裏。

一回到家,摩訶拘絺羅就問道:“我姐姐生的兒子現在在什麼地方?”有人回答:“爲佛作弟子去了。”他就直奔佛所。

這時,舍利弗出家只半個月,正作爲弟子侍立在佛後面扇扇子。摩訶拘絺羅一看,傲慢心熾然,甚爲不敬地對佛說:“你有什麼騙術,把我有智慧的外甥都騙過來了?”接着說:“你有什麼本事?你來跟我辯論吧!”古印度人辯論,辯到負處都是要砍頭的,這不是開玩笑的。


佛一看他這麼傲慢的樣子,想如果不折伏他,他的邪見會更深重,就說:“你先立論吧。”要辯論,先立個宗旨。摩訶拘絺羅就說了:“我一切法不受。”佛就反問道:“汝一切法不受,是見受否?”

這一下長爪梵志就像好馬見到鞭影一樣,聽佛這麼一問,心裏就明白,自己已經墮到負處了。

但是他還想要掙扎一下,就勉強回答道:“瞿曇,一切法不受,是見亦不受。”因爲一切法不受,如果說“受”或“不受”,都墮在負處了。如果說“一切法不受,是見受”,這樣墮在負處比較明顯,大家都能聽出來是自相矛盾。

“是見亦不受”,實際上也是墮在負處,但是這個墮在負處比較隱蔽一點,一般人聽不出來,所以他就選擇了一個退步——是見亦不受。


佛就說:“汝不受一切法,是見亦不受,那就是無所受。”你開始是否定一切法——一切法不受,接着卻對“我不受”這句話也不受,那自己的觀點都被你自己否定掉了,就是“無所受”,跟衆人有什麼差別?與衆人無異,還用得着這麼貢高我慢嗎?

佛針鋒相對地一說,摩訶拘絺羅就低頭了,知道自己墮到負處,沒有辦法再辯論了,但是他還是有習氣,還不服氣。

佛就開始用神通來降伏他,使他腹部的鐵葉箍得越來越緊,就有點疼痛了;然後再使他頭頂的那個火盆更灼熱了,頭頂也就灼熱了。他不得已就去除了這些以前認爲代表智慧的裝飾,佛這樣來降伏他。


這時候他開始對佛有點信心,佛就爲他說法。摩訶拘絺羅一聽法,就證得了初果,要求出家。佛說:“善來,比丘!”摩訶拘絺羅鬚髮自落,袈裟披體,很快證得阿羅漢果。

舍利弗是在聽聞佛跟他舅舅對話的過程中,思惟法義證得阿羅漢果的。所以,說舍利弗是出家半月之後證阿羅漢果,就是這麼一個因緣。

之前的摩訶拘絺羅屬於典型的外道,這些人非常傲慢,沒有相當的智慧和神通,是很難降伏他們的。佛在世的時候,降伏這樣的外道那是很多的。

當每一次有外道挑戰佛的教法之時,佛就讓下面的比丘準備好一批僧裝,把外道降伏之後,不是砍他們的頭,只要他們剃髮作弟子就可以了。


廬山東林寺官方公衆號


九品寶蓮 在腳跟底

不念彌陀 辜負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