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轉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30 10:03:47  



廣州大學生就業指數創4年新低。 網上圖片

  中評社香港4月30日電/廣州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華南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聯合發佈廣州今年一季度就業指數顯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49%,為4年來最高值,且有繼續上升趨勢。另外,今年大學生就業指數為4年來最低。 

  香港文匯報報道,監測顯示,多項反映重點人群就業狀況的指標趨勢不容樂觀。其中到市高校畢業生指導中心報到的2012屆本市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人數增幅較大。預計下半年新一屆高校學生畢業後,該指標還會有所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同期全市就業困難人員總數為77,605人,同比增加11.14%。 

  調查顯示,廣州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總量無明顯變化,但第三產業對勞動力需求同比減少8%,“國家實施厲行節約的政策措施,可能對第三產業企業的經營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崗位需求會有所下降”。

從最近兩三年來看,上述解釋確有道理。但從更長時間看,中國的就業壓力不僅存在,而且可能很大。理由是:由於中國已經躋身中等收入國家(2012年人均GDP 6100美元),勞動力廉價這一禀賦正在消失,雖然憑借基礎設施和產業鏈優勢,以及中西部相對的“成本窪地效應”,仍能保持加工製造業的優勢,但最多也就是幾年工夫。考慮到越來越多加工工業正在遷出中國,蔚然成勢,中低端工作崗位的減少是必然的。 

  而中國的城鎮化道路又決定了,未來每年還有千萬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及其家人向城鎮轉移。這將形成“工作崗位越來越少,求職者有增無減”的新矛盾。 

  中國的確可以通過發展中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但一般來說,中高端製造業多是技術和資本密集型,吸納勞動力能力遠不如加工工業,而且這些工作機會需要和發達經濟體去搶,本身也不容易;而現代服務業比重的提高(“十二五”規劃中服務業的GDP占比將從2010年的43%提高至2015年的47%),往往是依靠金融、高端零售、信息等複雜勞動實現的,人均創造產值很高,但總就業人數並不多。所以,中國短期雖然沒有很大就業壓力,但中長期看,絲毫不可輕鬆。 

  由於經濟增速下降,中國企事業單位不可避免會面臨減員增效的挑戰,至少在用人上會更加謹慎。 

  造飯碗的問題,中國需要未雨綢繆。一個好的策略可能是,以更開放和更具市場化的姿態,讓外資、民資能夠充分利用中國的人力資本新優勢(從勞工到工程師),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研發、中國創造和中國服務。 

 

 

 

360.1

免费报名试用网址
 
报名试用后请与我联络,让我引导你如何使用本系统!
了解过程完全免费~我绝不强迫与推销喔!
(因为我也不会推销....「财富第六波」; <wbr>提到了 <wbr>VEMMA <wbr>!!!
 
QQ: 1545088714
 
 
那么,现在就免费试用Vemmabuilder90 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