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完中國機長,國慶大片,沒去電影院看的原因就是看到電影名字就已經猜到了故事情節大概


特內裏費島空難兩個飛機死了583個人前兩年紀念日時候採訪了61個倖存者中的一位。結束時候主持人問她你現在還坐飛機嗎她說坐而且我很喜歡跟我鄰座的人講我的故事


2013年,非洲,法航,飛行中段,機型未知

廣播上嘰裏呱啦的我也聽不太懂,只看見很多MSL跪在過道上祈禱,空乘開始還制止一下,發現制止不了索性也不管了,我往懸窗外看,都能清晰的看到海面上的浪花了,具體高度未知。可能是聽不懂機艙廣播,當時我雖然知道飛機肯定是出了什麼問題,但是我還是很淡定,畢竟當時的飛機的飛行姿態還是很穩定的,沒有明顯震動或搖擺。後來聽說是發動機停車,然後又重新啟動了,無法證實。

2014年,香港,埃航,落地時,波音767

落地時左側機翼觸地,我在機艙內透過懸窗親眼目睹,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機翼觸地。

關於安檢:

國際航班,我只坐過法航、埃航、泰國一家(不記得哪家了),以及一些很小很短途的航線。就安檢體驗來說,國內的安檢真的是嚴格多了。

在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連內六角螺絲刀都不讓我帶上機艙,用那玩意兒殺人我還不如用鑰匙呢。

麗江機場永遠要把皮帶解下來我也是很受不了。

體驗最多的成都雙流機場,還好只是讓我脫鞋,但以前我都會提前問需要把什麼拿出來,安檢人員只說要拿出電腦、充電寶、相機、雨傘,可每次我過去後又要把數碼包、工具包都拿出來,然後還怪我不提前拿。所以現在我每次都會提前說:多給我幾個盒子,我有好多東西都要拿出來。(12月16日更新:此刻剛過雙流機場的最後一道安檢,意外的是沒有讓我拖鞋,但是!!!過了安檢門被人肉安檢後,安檢小姐姐還是讓我把鞋脫了,拿過去過了一遍機器。不過好在現在讓我脫鞋,有椅子可以坐下等待,腳下有腳墊放腳。我問小姐姐為什麼現在是是選擇性的脫鞋,小姐姐說:「要製造一點驚喜嘛」,驚喜嘛!喜嘛!嘛!)

香港機場安檢讓我把摺疊刀和煙花都帶上了機艙,而我只是忘記我包裏還有這些玩意兒,落地後我才發現。

在亞的斯亞貝巴機場的中轉檯,找幾個菲律賓人借打火機抽煙,得知他們是起飛時自己帶上飛機的。

赤道幾內亞首都馬拉博的機場,給錢就免檢,航司們都知道,但又無可奈何,所以航司會在廊橋上安排空保用手持安檢儀自行安檢一遍。當然我不會給錢,不想慣他們,雖然會面臨行李被亂翻一通並倒在地上的風險,而且是三遍,不過送機的翻譯為了節約她自己的時間,她會替我給了。

雖然沒經歷過空難,但這幾年我還是陸續坐了幾十次飛機或者已經過百次飛機了,因為工作和愛好的原因,經歷過一些別的生死瞬間,所以對空難這種極小概率的可能還是沒太放在心上的,我買機票如果沒有報銷的話,我連保險都不會買。最近發現在購票前會推薦我買保險,我選擇不買,付款前還會專門提醒我一次保險的必要性,但是我依然不買,付款後就發現會贈送我航意險,不知道是購票平臺贈送還是航司贈送的。

在內地,高鐵6小時以內的話還是選擇高鐵,畢竟比坐飛機要花更少的時間,最多就是持平,但高鐵比飛機舒服太多了。

12月13日補充關於高鐵和飛機的體驗區別:

飛機雖然運行速度更快,但還要算上往離機場、行李託運、提前安檢的時間。而且空間狹小、不能隨時走動或站立、經濟艙的話起碼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座椅不能後倒。我坐頭等艙次數很少,但老被空姐當她們的遊戲玩具調戲也是很無語,又不好拆穿她們。

這裡有意思的是:飛行時,如果不是途經日出日落的時間,我習慣座在靠過道的位子上用電腦修圖。因此我遇到過不止一次在頭等艙修圖時,被空姐藉口照片或照片裏的內容而與我搭訕,並不是我有什麼魅力,而是空姐圈裡流行打賭能否要到某個男性乘客微信的遊戲。為什麼我老被選中,可能是因為我稍顯年輕、且彬彬有禮、且從不給空姐們添麻煩吧。稍顯年輕是相對的,我大學畢業快10年了;我會在登機時回應她們的歡迎詞,離機時也會說聲辛苦了;我在機上,五六個小時以內的飛行我連水都不會要,水果點心送到我這兒了我也會婉拒,能不去衛生間就堅決不去,自帶小枕頭從不要毯子。


應該不會!

周圍朋友親身經歷,坐飛機,因為故障原因迫降,氧氣罩都掉下來了那種問題,回來了之後,休息兩天還沒緩過勁,自那以後,我倆出去,我坐飛機,他做高鐵,同樣上海到昆明,我3個小時,他9個小時。。。

去哪都不再坐飛機,也再也不打算出國了


因人而異吧。

空難倖存者我確實一個也不認識,不過海難倖存者我剛好認識一位。

不知道有多少知友瞭解「渤海二號」事故?簡單說就是40年前有座鑽井平臺在渤海里翻了,平臺上74名工人死了72個,僅兩人幸運生還。

在兩名倖存者中:姓閻的那位堅決不肯再出海工作了;但姓王的那位又在「渤海八號」平臺上出海工作了好多年(那些年我父親也在「渤海八號」上工作,跟這位王伯伯是同事,所以我小時候見過他)。

您看,同樣是海難倖存者,這兩位對於再度出海的選擇就不一樣。

那麼在空難倖存者中,有還敢再坐飛機的,也有留下巨大心理陰影不敢再坐的,哪能一概而論呢?

————————————————

以及,題目舉《中國機長》的例子,這個不叫「空難」吧?


就中國機長飛的那次大多數乘客。根據報道,好象坐當天下午的飛拉薩的航班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