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前言

5月13日9時30分,一架南方航空公司空客A380客機平穩地降落在大興國際機場跑道上,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真機驗證,飛行員試飛正式拉開序幕。同時,這也標誌着大興國際機場未來工作重心將由基礎建設向準備投運通航轉變。


而據瞭解,此次試飛是大興國際機場行業驗收前最重要的一項節點任務。5月13日進行的是基本試飛,主要是爲測試機場的一般保障情況。


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南航(01055-HK)、東航(00670-HK)等多家航空公司“落戶”大興國際機場,但是,民航局同時允許東航將熱門的北京-上海航線保留於北京首都機場。不難看出,首都國際機場(00694-HK)的競爭力依然要高於大興國際機場。


大興國際機場試飛成功,50多家航空公司欲入駐

5月13日,除了南航之外,同時試飛的還有東航等航空公司的飛機。其中,東航投入試飛的機型是搭載着全球最先進客艙的空客A350-900客機。


事實上,試飛的成功不僅標誌着大興國際機場即將投入運營,也標誌着南航、東航等未來即將入住大興國際機場的航空公司向順利投運大興國際機場邁出了堅實一步。


有着“國家發展新的動力源”、“首都的重大標誌性工程”之稱的大興國際機場。定位爲輻射全球的大型國際樞紐機場,未來將會成爲支撐雄安新區建設的京津冀區域綜合交通樞紐,截止到目前,已經有國內外50多家航空公司有意向入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以東航爲例,作爲大興國際機場排名第一的主基地航空公司,2017年6月29日,東航北京新機場基地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包括核心工作區、生活服務區貨運區、機務維修及特種車輛維修區,航空食品及地面服務區。


項目工程採用分階段建設,截至目前,一階段工程總建築面積爲47萬平米,已經完成近90%的工程量,二階段工程70萬平方米於2019年3月16日全面開工。

經統計,東航前期基建投資估算132億元,未來總體投資規模將超1200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規模將超過200億元,運營的機隊投資規模近1000億元人民幣。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運營,對於東航來說,是重大歷史性機遇,是東航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一體化、“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新起點。


不過,作爲東航的拳頭產品,同時也是中國最賺錢、含金量最高的京滬航線,卻並沒有跟隨東航轉戰大興國際機場。畢竟,東航在京滬快線的實力足以碾壓競爭對手,大興國際機場初建,若移師大興國際機場後,恐怕大量乘客將含淚告別東航。



未來幾個月,東航將用最快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快的效率完成轉場運營,並加快將大興國際機場打造成爲重要的航空港樞紐中心。


根據規劃,到2025年,大興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7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00萬噸、飛機起降量63萬架次;到2040年,將實現年旅客吞吐量1億人次、貨郵吞吐量400萬噸、飛機起降88萬架次。

未來,大興國際機場將與首都國際機場“適度”競爭

按照時間安排,2019年9月30日之前,大興國際機場將正式投入運營。至此,北京將建成兩個機場協調發展,適度競爭的新格局。


從區位上講,大興國際機場位於北京大興與河北廊坊的交界處,對於優化北京功能定位、空間佈局、產業佈局而言有着重要的意義。而作爲一項國家級重點工程,大興國際機場對於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和服務雄安新區建設也具有重要意義。


9月30日投入運營後,依託東航、南航等大型航空公司,背靠京津冀,大興國際機場將着力打造成爲大型國際航空樞紐。作爲“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源”,大興國際機場對於雄安新區的建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


隨着國內、國際航線網絡的不斷完善,2021年,大興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4500萬人次,而到了2025年,大興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將突破7200萬人次。


與之相比,首都國際機場定位於大型國際航空樞紐,服務於首都核心功能。未來,首度國際機場將主要依託國航等基地航空公司,調整優化航線網絡結構,增強國際航空樞紐的中轉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首都機場自投運以來經歷了快速發展。目前在使用的3座航站樓分別於1980年、1999年和2008年投入運營。1978年首都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僅爲103萬人次,2018年達到1億人次,年均增長達12.1%。


2019年3月,國家發改委、民航局共同批覆支持首都國際機場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其規劃面積115.7平方公里,空間佈局爲“一港四區”,即首都空港、航空物流與口岸貿易區、臨空產業與城市綜合服務區、臨空商務與新興產業區、生態功能區。



首度國際機場根據規劃,到2035年,港城融合的國際航空中心核心區基本建成,首都國際機場在打造世界級機場羣與城市羣核心機場、支撐“一港四區”建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隨着大興國際機場和首度國際機場區位資源的不斷整合,引導地區航空運輸業的協調發展、適度競爭,有助於打造“這兩個機場將要形成協調發展、適度競爭,具有國際一流競爭力的‘雙樞紐’機場格局,培養世界級機場羣。”

維持“增持”,主流評級機構仍看好首都國際機場

不難看出,在民航局的方案規劃中,未來北京的定位是“一市兩場”,即大興國際機場與首都機場均定位爲大型國際航空樞紐。


其中,大興國際機場投入運營後將打造成爲“國際最大航空港”。儘管如此,受益於快速發展的國內航空市場,首都國際機場的未來發展依然被主流評級機構看好。


5月3日,摩根大通發表研究報告稱,北京首都機場股份(00694-HK) 目前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以企業價值對EBITDA比率計,首都國際機場仍屬全球估值最便宜的機場,保持足夠吸引人的風險回報。


不過,在大興國際機場建成後,部分航班將從首都國際機場分流。不過,民航局決定容許東航將熱門的北京-上海航線保留於首都機場,反映其競爭力仍高於大興國際機場。


而在此之前,北京首都機場股份向母企配售2.42億內資股,發行價每股7.12港元,相當於約6.18元人民幣,母企的持股量由56.6%升至58.9%,對現時股東權益帶來6%攤薄效應。


這一輪集資所得將主要用於與機場建設相關,而母企的增持足可以看出對首都國際機場未來發展前景的樂觀。爲此,摩通維持北京首都機場股份的“增持”評級,爲反映權益攤薄因素,目標價相應由14.8港元降至13.9港元。



航空運輸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1978年首都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僅爲103萬人次,2018年底達到1億人次,年均增長達12.1%。機場貨郵吞吐量也由1978年的3.4萬噸躍升至2018年底的超過200萬噸,位居全球主要航空樞紐前列。


隨着首都機場臨空經濟示範區的成功獲批,區位資源整合速度的加快,首都國際機場的全球航空樞紐地位進一步凸顯。這對於促進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構建北京通達世界的“空中絲綢之路”、打造吸納全球要素資源的開放門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結語

適度競爭,優勢互補,隨着首都國際機場與大興國際機場“航空港雙樞紐”格局的出現,包括航空運輸業在內的,京津冀地區社會發展要素進一步實現整合,以雄安新區爲代表的新的經濟驅動將會進一步加速,助力地區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


當然,隨着內地經濟的發展,新機場將會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出現,內地航空運輸網絡將會更加豐富,更加完善,人們的出行方式,經濟理念也會隨之更加多元。

■  作者|李長祥

■  編輯|李雨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