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的滅亡不僅是朝代的滅亡,更標誌着中國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結束。想當年,大清鐵騎入關時是何等的威風,可後來還不是照樣轟然倒塌。清朝滅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個關鍵因素,從晚清士兵拉弓的一個小細節就能看出。

  清朝最具代表性的武器就是弓箭,清朝前身是女真族,女真族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弓箭騎射是他們的看家本領,在統一天下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清朝統治者對於騎射十分重視,不但要求皇族子孫練習騎射,還在科舉考試中加入了騎射這一項目。

  當時,清軍在與明軍對峙時騎射之術就展現出了優勢,明軍慣用火器,清軍熱衷於弓箭。按理來說,火器應當比弓箭更強盛,可明軍愣是沒打破清軍,其主要原因就是清軍的弓箭技術太嫺熟了,清軍把着快、準、狠的準則向敵方出擊,敵方根本沒有任何反擊的餘地。而到了晚清時期,世界各國都悄悄完成了工業革命,對火器技術進行了改進,清朝的弓箭技術不僅沒有改良,而且還倒退了許多。

  從晚清時期士兵拉弓的老照片中就能看出,從照片中,我們看到清朝的士兵正在進行練習拉弓,他們一個個弓着背、駝着腰,手裏拿着的弓箭也屬於輕弓一類,單從他們的拉弓姿勢、站姿就能看出弓箭的射程並不遠。

  也許大家會好奇,士兵拉弓時爲什麼會弓着腰呢?其實與清朝的制度有關,清朝奉行皇權至上的思想,因而下級對上級都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樣子,時間久了,腰自然就成了駝背。而駝背的姿勢,以及落後狹窄的胸襟,決定了他們不僅在弓箭上落後敵人,更在軍事上落後敵人,這正是大清滅亡的一大關鍵因素。

  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