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徑,指的是槍炮一類的發射彈丸的武器的槍管和炮管內部直徑。在人類熱兵器時代,前後共出現了近百種大小的口徑。

在熱兵器日漸成熟一、二戰時期,這些武器的口徑逐步統一,也更具有代表性,如中型坦克大部分是75/76.2毫米的主炮,而不是74、73、78、79毫米。


現代戰爭的武器口徑,都是如何確定的



而陸軍的大口徑榴彈炮基本都是152、155、203,而非160、200之類的整數口徑。


現代戰爭的武器口徑,都是如何確定的



那麼,這又是爲什麼呢?

很簡單,在工業體系裏,有一種東西叫「傳統」。有一種傳統叫「英制」。

因爲1英寸=25.4毫米,所以:

7.62毫米=0.3英寸(常寫作「.30」,注意小數點,小數點之前的「0」省略不寫)

11.43毫米=0.45英寸(常寫作「.45」)

12.7毫米=0.5英寸(常寫作「.50」)

76.2毫米=3英寸

102毫米=4英寸

114毫米=4.5英寸

127毫米=5英寸

152毫米=6英寸

190毫米=7.5英寸

203毫米=8英寸

234毫米=9.2英寸

254毫米=10英寸

305毫米=12英寸

343毫米=13.5英寸

356毫米=14英寸

381毫米=15英寸

406毫米=16英寸

457毫米=18英寸

因此,誰最早建成工業社會,誰就掌握了工業社會標準的制定權。

英國最著名的戰列巡洋艦胡德號,就是這種口徑標準的經典代表。8門1381毫米MkI主炮,14門102毫米 HA MkXVI高射炮,16門12.7毫米/62倍徑機槍是它最主要的武器配備。


現代戰爭的武器口徑,都是如何確定的



除此之外,英國還有用磅數,來規定火炮口徑的傳統。

最初,火炮能發射多少磅重的鐵球,就是多少磅的火炮。一定重量的鐵球,其尺寸是確定的,所以火炮的磅數就對應某一口徑。後期雖然現代火炮的彈重已經完全不一樣,不過命名規則流傳了下來。

1磅,37毫米

2磅,40毫米

3磅,47毫米

6磅,57毫米

7磅,60毫米

12磅,75毫米

17磅,77毫米

20磅,87毫米

25磅,87.63毫米

例如二戰時盟軍少有的能夠對虎式和豹式坦克產生較大威脅的螢火蟲坦克的主炮,就是17磅炮。


現代戰爭的武器口徑,都是如何確定的



58倍口徑的17磅坦克炮,帶來了是當時最強大的穿甲能力。

除此之外,部分國家也有在傳統命名上進行四捨五入的習慣,二戰後主流的120和125mm坦克炮的口徑也源於此。

以及部分國家,喜歡把把英制換成毫米,然後再加加減減湊整,這也是很常見的。

蘇俄著名的的130毫米加農炮,就「比5英寸大一點」;日本長門級和大和級戰列艦上的410毫米和460毫米口徑主炮,就分別「比16英寸大一點」「比18英寸大一點」

不過,隨着軍工標準逐步全球統一化,一些小衆冷門的口徑也逐步開始改變和淘汰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