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9adf9116b27aabfec098aeb16320231294b70d.jpg

 

- 「你們憑什麼都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都沒有看到我有多努力!」

 

好險第一集播的不是《貓的孩子》,不然可能我會棄追整個系列,

第二集真的讓我看得很鬱悶,按暫停鍵好幾次纔有辦法看完,

並不是拍得不好,而是太真實了,完全將人拉回高中那三年的升學壓力中。

 

這篇不再重述劇情了,大概講幾個比較在意的點。

 

1.「高中制服」 - 學生最外顯的階級制度

片頭的家庭聚會中,主角阿衍的堂姊竟穿著北一女的制服去參加聚會,

再搭配親戚間互相炫耀小孩的畫面,莫名的諷刺與好笑,這時候小孩已不是小孩,而是一件「名牌」,

坐在穿著北一女制服小孩旁的家長,就跟手上提著名牌包一樣的尊榮與高貴。

而與堂姊對比的阿衍,在片中就讀的是大同高中,身上的卡其色制服會被聯想為建中,但其實不是,

覺得大同高中願意出借制服讓劇組開一個「階級的玩笑」是非常大器的。

 

2.「喫」- 母親對壓力的吞忍

來自丈夫的外遇&家暴、妯娌的欺負甚至是外籍移工的嘲諷,阿衍媽媽全部都吞忍了,

劇中多次帶到母親吞食的畫面,她對維繫這個家的渴望非常深,所以她只能選擇忍讓,

阿衍疼惜母親被家暴,想陪她去驗傷,母親也是不斷喫著漢堡,還叫阿衍趕快喫:

「不喫飽怎麼有力氣戰鬥!」

喫完漢堡的阿衍卻不禁嘔吐,象徵這些吞忍對身心一點都不健康。

 

3. 「掉屑的天花板」- 搖搖欲墜的婚姻

片中的天花板象徵阿衍父母破裂的關係,阿衍爸爸擺爛不想管,媽媽則是尋求外力協助(水電師傅修繕),

並且將無法修好的主因怪罪在阿衍身上,她說如果不是阿衍成績那麼爛,就能把錢留起來修理天花板。

媽媽認為只要天花板修好了,先生就會回家喫飯;只要阿衍考滿級分,先生就會愛她如初。

於是阿衍不得不扛起母親對他的期盼,因為對阿衍來說,只要他成績好,爸爸就會回家,媽媽就不會被家暴,

當一個學生唸書不再只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而是必須背負雙親的婚姻和諧,那有多麼沉重啊。

 

4. 「阿衍的平行世界」 - 創傷後壓力症

阿志與阿衍都有一個"外我"與"內我",外我必須努力達成父母的期望,

符合這個期望就能得到父母的愛,不符合的話,他們將不被肯定,同時也失去自我價值感,

於是無形之中開始抑制許多壓力與情緒,阿衍對成績好壞的深層恐懼就是父母不再愛他,

阿衍的「內我」是有憤怒的,因為父母只看重考試結果卻從沒正視他努力的過程。

於是長時間累積的不滿、不平、恐懼與憤怒形成一股毀滅力量在「平行世界」裡爆發了,

阿志的方法是踹打班上最後一名,而阿衍的方法則是殺貓。

我想父親對母親的家暴在阿衍心中刻劃下很深的傷痕,讓他不自覺也開始用暴力當作宣洩的出口。

 

5. 「貓的孩子」 - 母子的初衷

想了很久,一直在思考為何片名要取作「貓的孩子」,

的確貓咪是貫穿本部的重要情節之一,但又為何要強調貓的孩子呢?

 

本部在結局母子衝突的那一幕,阿衍得不到母親回應的愛,憤怒的他撲向母親,死命掐著她,

然而一切卻在貓咪成功產下小貓後被化解了,

貓媽媽慈愛的舔舐小貓,那一幕真的讓人感到融化,

母子,原本就是這麼單純的事情而已,自然密切的連結,無需言語的愛,亦沒有任何理由。

原本父母愛我們就只是因為我們是他們的孩子而已,

這種親情之愛是不該有枷鎖,不該有但書,不該存在著"你必須達成什麼條件我才會愛你"的情形,

而為什麼成長的過程中,親子關係卻慢慢走樣了?

 

透過貓咪的生產讓劇中角色重新省思,回歸探討「親子」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想阿衍媽媽也是醒悟了她不該再將失敗的婚姻歸咎在孩子身上,結局才能看見她勇敢離婚了,

媽媽的放手也讓阿衍解脫了,他選擇去當學徒,不必再勉強自己追逐分數高低。

 

總結:

頗感欣慰的是目前收看第一集《媽媽的遙控器》與《貓的孩子》都有一個好的結局(除了貓咪以外QQ)

可是現實人生不一定能這樣,很多孩子走偏了很難回頭,原生家庭因素確實不可忽視。

這兩部看到的都是父母無法改變自己的人生,而將期望轉向自己的孩子,

唯一稍微有點意見的是,目前這兩集都略有將孩子的痛苦與母親失敗的婚姻連結在一起的暗示,

兩集都是講述父親外遇與母親婚姻失和,然後母親轉而將高壓的期望拿來管教小孩,

並非說故事不能這樣寫,但我還是期待能在後面的單元看到更多元的家庭面向。

 

之後看完第三集再繼續分享心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