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傲西

  隨着5G標準的全面凍結,全球許多國家的運營商都列出了5G建設計劃,預計在2020年實現5G網絡的正式商用。而在正式商用之前的2019年,運營商和設備商還需要對5G基站、5G終端設備進行全面的測試,只有試驗完成,5G網絡纔有可能真正走入人們的生活。

  然而就在5G網絡剛剛開始測試的時候,不少媒體和手機廠商就在網絡上發佈消息,宣傳5G帶來的各種好處。這其中又以搶先發布的5G手機,更加快速的5G上網體驗以及無人駕駛,遠程視頻手術等各種5G應用爲人們所熟知。在媒體和廠商的反覆炒作之下,“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成爲人們耳熟能詳的口號,人們對5G的憧憬之情也是溢於言表。我們不禁要問了,5G真的如人們所說如此完美麼?

  手機還不成熟

  從2018年開始,以高通和華爲爲代表的一批手機芯片廠家就公開發布了5G專用的基帶芯片(專門處理5G信號的芯片)。爲了第一時間推出支持5G標準的手機,高通和華爲都不約而同的採用了雙芯片方式。

  所謂“雙芯片”,是指5G信號使用5G專用芯片,4G、3G、2G使用另一塊多模芯片。雖然用兩塊芯片可以快速解決5G手機的生產問題,但是雙芯片的缺點也不容忽視。首先是成本問題,我們知道芯片作爲手機的核心部件佔據了一部手機的相當一部分成本。而採用兩塊芯片,手機的成本自然也就更加高昂。其次是耗電問題,採用兩塊芯片的手機耗電量自然比單芯片要高一些。

  由於手機的電池容量較爲有限,一旦耗電量增加,5G手機的續航自然大打折扣。最後是手機體積,現階段各大手機廠商爲了使手機更加輕薄,往往費盡心思優化手機內部空間,盡力縮小各種零部件的體積。即便是小小的SIM卡,也從幾年前的Micro SIM卡變成了今天的Nano SIM卡。而採用雙芯片的手機,不得不擠佔更多的手機內部空間。對於手機體積,電池的容量,甚至是散熱都會有一定的影響。不難看出。採用雙芯片的5G手機更像是一種過度方案,缺點較爲明顯。

  5G上網速度沒有那麼快

  再來看另一個問題,5G的上網速度真的比4G快上百倍麼?要想理解這個問題,不妨來看看影響5G上網速度的幾個因素。首先是基站連接服務器的傳輸速度,我們知道,隨着光纖技術的普及,現階段4G基站都是通過光纖直接連接到運營商機房的。無論是4G還是5G,基站到服務器的傳輸方式都是相同的,傳輸速率自然不會有太多的區別。其次是基站到終端設備的傳輸速度,這取決於基站所能使用到的頻譜寬度、終端設備的信號處理能力以及同時接入基站的設備數量等諸多因素。目前中國三大運營商都被分配到最少100MHz的5G頻譜資源,基於100MHz的頻譜資源,5G基站理論上可以達到的最高速率是1.25Gbps。而如果頻譜資源可以達到800MHz,設備商甚至可以實現10Gbps以上的更高速率。遺憾的是,頻譜資源是有限的,現階段國家可以分配給運營商的頻譜並不太多。而基於有限的5G頻譜資源,5G設備的上網速率自然也不會太高,媒體所宣傳的10Gbps以上的超高速率在現階段並不現實。雪上加霜的是,5G設備的上網速率還會受到基站覆蓋範圍內其他接入設備的影響。隨着5G的普及,每個5G基站同時接入的5G設備自然也越來越多。每個5G設備所能體驗到的上網速率也會越來越低,指望和4G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並不現實(想想Wi-Fi被蹭網的感受)。

  無人駕駛,遠程醫療都不是5G殺手鐗

  提到5G,媒體們最關心的莫過於5G帶來的更加豐富的應用。“5G改變社會”,以無人駕駛,遠程醫療爲代表的5G應用場景也被媒體反覆提及。遺憾的是,無人駕駛和5G並沒有太多的關係。我們知道,道路的情況是千變萬化的,即便是老司機在路上開車,也必須要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而無人駕駛汽車,本質上是通過車輛上安裝的各種傳感器,實時監測路面情況,根據實際情況自動調整駕駛方式,做到安全可靠。假如無人駕駛需要通過5G網絡實時聯網才能實現,那麼即便5G網絡的時延遠低於4G(通常只有幾毫秒),對於處理瞬息萬變的道路情況也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實現真正意義的無人駕駛,無線網絡(無論4G、5G)都只是輔助,車輛傳感器的數據採集能力,算法的處理速率和駕駛方式的應對程度纔是關鍵。至於所謂的遠程醫療,實際上通過4G網絡甚至是光纖都可以實現。所謂“5G時代遠程醫療成爲殺手級應用”,本質上只是宣傳的噱頭,現階段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總結:

  新技術取代舊技術,這本身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但是現階段5G技術還不成熟,媒體宣傳的許多5G應用也並沒有如此神奇。我們需要擦亮眼睛,仔細甄別媒體和手機廠商的廣告宣傳。技術的成熟,5G網絡的部署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要想真正使用上物美價廉的5G手機,我們還需要耐心等待最少2-3年的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