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往往會形容一些運動選手為健兒或健將,但「健兒」這個名詞,又是出自何處呢?

唐太宗被尊為天可汗。(網上圖片)

唐朝國力強盛,西域各國稱臣,為了確保邊疆地區有足夠士兵,軍隊開始進行改革,招募志願士兵長期在邊防鎮守,這些士兵便稱為「健兒」。

唐朝初期軍隊多是以府兵制來徵集,這些士兵「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因此,每當戰事完畢大都會解散變回家,變回平民百姓,只有剩下一些士兵留下來鎮守。不過,隨著戰事日益頻繁,士兵不敷應用。

唐朝士兵 (網上圖片)

高宗的時候,開始招募志願人士到邊鎮防守,而鎮兵也逐漸發展成定期制,期限為二年到三年,又稱為長徵健兒、長行健兒、兵防健兒。到玄宗時,這個情況更加盛行,役期甚至會長達四到六年。更有甚者,朝廷會招募一些役期剛滿的士兵自願留下來,並以銀錢賞賜。

唐朝騎兵 (網上圖片)

後來健兒允許攜家帶口,並在當地分配田地房屋,以便定居下來。由於健兒可終身免除課役,其裝備給養全部由國家供應,故又稱為「官健」。健兒代替了原來輪番戊守的府兵,終成為唐代兵制變革中的重要內容。

事實上,安史之亂後,鎮兵大部份都是官健,由於他們大多沒有要回家的覊絆,甚至是世襲,世代為兵。久而久之,成為唐末藩鎮割據的年代的主要軍事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