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没有单一成衣厂最近Google+上最热门的两个讯息,一个就是Lativ正式宣布撤掉MIT的标章;另一个则是知名同步软体Dropbox推出新的测试版软体,安装就又免费送5G。由于本篇并不是想聊这两个内容,所以详细情形请自行Google吧,小黑我今天想聊的,是关于「获利」的问题。

赚钱的公式我想大家都知道:

营业额 - 成本 = 获利

又小学数学有教过,如果差要增加,要嘛就是被减数要加大,要嘛就是减数要变小。相信去过国外的人应该有过这种感受:外国人对于「减法」这件事情并不擅长,所以你拿十元买六元的东西,给店员要找钱,他找钱给你的时候会念著"Seven, eight, nine, ten. " 然后把四张一元的给你。相较来说,台湾人就很擅长减法。但是套用到商场的时候,如果要创造获利,台湾(或者更可以说整个中华民族)最擅长的就是Cost Down

今天Lativ真的不赚钱吗?别傻了,年终四十个月的新闻大家都还记忆犹新,但是事隔不到三个月,Lativ却大张旗鼓的跟大家说:我们再也不要MIT了,因为台湾没有这个成衣环境。就某个角度来说,这句话应该正确的是说:台湾没有单一成衣工厂可以应付Lativ出货量大的环境,基本上这个论述是对的,但是所有成衣厂的产能加在一起有没有可能,就个人的认知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这样做的话,品质控管及物流成本相较都会增加。所以Lativ为了要赚更多的钱,想的不是要扩张营业额,而是要违背当初坚持MIT的初衷,放弃当年打响Lativ名号的经营理念,就是只为了要Cost Down。这件事情其实不只发生在台湾,在中国这边的电商也是如此。

那为什么我要扯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Dropbox呢?我相信许多有用过Dropbox及其他云端硬碟的朋友,对于Dropbox是云端硬碟的第一品牌这个论述应该不会反对(没用过的右边栏位有影片介绍)。最近他们又推出的新的活动,就是安装新版同步软体,就免费送5GB的空间。试想:这种事情在台湾几乎不可能发生,这种增加成本的事情根本是傻子的行为。但是,这样的举动难道不会吸引更多人来使用吗?要知道:市场是可以无穷尽的扩大,但是Cost Down总有走到底限的一天。

我觉得台湾的创业者跟企业,都太过死守「台湾市场」这一块。看看Lativ不愿意走出台湾的心态,就知道他压根不可能成为Uniqlo,因为走出台湾就代表我必须多花开发海外市场的成本。我真的诚心的建议许多创业者,尤其是网路创业的人,一开始就把视野放在全球市场,然后因地制宜。唯有如此,台湾才更容易走出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