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隕石砸坑說

距今50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隕石從北東方向撞擊地面,造成相當於1000萬顆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巨大衝擊,留下了2300多平方公里的隕石坑,即現在的太湖。想要砸出太湖這麼大個坑,這隕石絕對是個大塊頭,沒有挖出這塊隕石前,說什麼都是扯啊。如果真是隕石,那西山島是以及太湖72峰是怎麼來的?你這不是在逗我嗎?

二:構造下沉盆地說

半個多世紀以前著名地質學家丁文江教授就著文,最早對太湖的形成提出了看法,此後部分地質學者根據太湖的形態特徵,認為太湖是一個構造下沉的盆地,並為沉積物不斷填充,以致成為今天的大型淺水湖泊。小編覺得理論上說得通,但衝擊平原上所形成的盆地我是沒聽說過,讀書少,叫獸你不要騙我。

三:泄湖成因說

這是影響最大的,其認為在最高海面時(約距今600萬年前後),太湖平原是個大海灣,以後由於長江口南岸和錢塘江北岸兩大沙嘴不斷增長,使這一海灣逐漸被封閉,成為瀉湖。1979年版《辭海》在"太湖"詞條中亦稱其"為長江和錢塘江下游泥沙堰塞古海灣而成。"至此,太湖的成因,似乎有了權威性的定論。

四:平原演化說

根據測量表明,太湖的湖底十分平坦,平坦的太湖湖底,基本上為堅硬的黃土物質所組成,在這黃土層上,尚見有一系列的被淹沒的河道與窪地。這些河道與現在的太湖出口大體吻合,如望亭灣、胥口灣、東太湖等。

經過對這大片平原陸續發掘,發現大量的古脊椎動物骨骼和古文化遺址。其中古稻穀碳14測定為距今6274±205年。這就表明,早在6000年前,古人就已在這裡開發定居,從事農耕生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