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陳賢忠

搜狐財經專題報道:2019年博鰲亞洲論壇(點擊進入)

3月26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會”分論壇“70 年與 40 年的記憶:走進新時代的中國”上,中國前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表示,外部給我們健康的壓力,不斷推動中國往前走,中國和世界交往得越多,對中國和世界好處就越大。

以下爲發言實錄:

從我們中國這些年和世界的交往情況看,我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和世界交往得越多,對中國,對世界好處就越大。所以中國的開放,不僅有利於中國,同時也有利於世界。

比如說,我們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整個的中國對外貿易是由一百多家國有外貿公司壟斷的,一個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只一百多個公司在壟斷進口出口,那肯定不能把自己的對外貿易做好。

那麼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談判過程當中,我們放開了外貿經營權,從而使中國幾萬個、十幾萬個、幾十萬個企業都擁有進出口權,這樣就使得中國的對外貿易在入世以後以30%、40%的增長速度發展,從而迅速使中國成爲世界第二大出口國。

這就說明,中國只有在和外部不斷交往當中,不斷地相互促進當中,纔能夠使得我們中國不斷地加快自己的改革。用中國話來講,就是“以開放促改革”。現在,我們有一些貿易上的摩擦,或者說貿易政策上有一些摩擦,我覺得這都是好的事情。

現在,包括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要求我們進一步改善保護知識產權的做法,這是一個很合理要求。我們現在談保護知識產權,不僅僅是包括美國、法國的知識產權,更重要的是,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我們中國纔能夠成爲一個創新型國家。

中國若不轉型成爲一個創新型的國家,那麼,中國過去幾十年的努力,可能很快就會把自己的優勢丟掉。我覺得和國外交往當中,外部給了我們一個健康的壓力,不斷地在推動中國往前走。

我希望,我們中國對外開放不僅僅是要引進一些資金,引進人力,引進一些項目,更重要的是,要引進我們繼續改革和繼續前進的動力。我覺得這是我們開放事業中一個最重要的東西。

另外,到2049年,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要達到現在高度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要在企業創新、高等教育、先進製造等領域進入世界前列;要使得中國成爲合作主義的、和平主義的備受世界尊重的大國;對此,要達到這些目標,龍永圖表示,中國從現在起要堅持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我們要堅持推動經濟全球化,而且也相信經濟全球化不會逆轉。如果世界變成一個相互孤立,相互對抗的單邊主義或者區域主義這樣一種格局的話,全世界不可能得到真正繁榮。

第二件事,中國作爲一個大國,要帶頭使經濟全球化能夠進行下去,中國必須進一步開放。由於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中國不開放,全球化很難得以實現。所以,中國要帶好頭,帶好“開放”的頭。

第三件事,中國要堅定相信自己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在發展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我們一定要繼續堅持艱苦奮鬥的精神。如果中國人到現在忘記了我們還要繼續奮鬥,繼續保持勤儉節約,保護環境這樣一些優良品質,中國不可能成爲一個世界上受人尊重的國家。

(搜狐智庫根據現場速記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搜狐智庫”系搜狐財經精心打造的品牌欄目,主旨爲“聚集學者與企業家智慧,把脈經濟趨勢”。搜狐智庫旗下已打造“搜狐有名堂”沙龍,以及著名經濟學家、知名企業家、首席經濟學家、女經濟學家等訪談系列。如有意接洽現場報道、專訪、節目合作事宜,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