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向來是每一個人日常生活裏最重要的一件事兒。

  民以食爲天,從古羅馬時期的酒神狂歡,到現代人的聚餐派對……吃,慢慢變成了“慢節奏”、“儀式感”的一部分,而吃得講究,則演變成了一種餐桌上的藝術。

  每一次咀嚼,每一口下肚,都關乎用餐者的風格個性、習俗習慣。

  不一樣的食物、食物的層次、以及用餐習慣,也造就着每一個與衆不同的個體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不過,身爲時尚探測器,我們也對那些時裝從業者們、明星設計師們非常感興趣,除了以獨一無二的剪裁、設計,征服着全世界時裝愛好者,到底他們的餐桌上都有些什麼。

  西班牙就有一本美食雜誌《Tapas》,在某個夏天就曾經爲我們雙手奉上了這麼一些畫面:

  比如手上拿着一根快融化的冰棍的Tom Ford,依舊西裝革履,透露出近乎撩人的性感。

  愛吃甜食的還有 Dsquared2 的創始人,Dean和 Dan Caten 倆兄弟一人一個甜筒讓空氣瞬間變得甜膩。

  意大利時裝大師 Giorgio Armani 在不緊不慢地享受一盤口感飽滿紮實、濃稠綿糯的Risotto;

  注重身材管理的超模和女演員們大概就不愛吃飯,Kate Moss、Linda Evangelista以及瑪麗蓮·夢露都是一杯香檳酒解決了。

  其餘的吃貨還有《星球大戰》黑武士,捧着一大袋 brezel 津津有味;

  拳王阿里在大快朵頤地啃西瓜……總之,明星設計師和明星們的吃相,都讓人心癢癢。

  不過遺憾的是,《Tapas》的內頁,幾乎與那些讓人迷醉的封面無關,所以我們也無法從雜誌裏窺視明星設計師們到底愛吃啥。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補充一下,時尚圈的“明星們”對吃,究竟又有多麼講究。

  他們愛在哪兒吃?

  今晚去哪兒吃,這可是一件值得好好考慮的大事兒。

  但是對於一整天都在忙着決定不了顏色和其他事情的設計師來說,有一、兩家鍾愛的餐廳,就幾乎解決了大部分的問題。

  老佛爺 Karl Lagerfeld 生前愛去巴黎的 Mythys 酒吧坐一坐,但絕對不碰酒精,位於紐約 Soho 區的 The Mercer Kitchen 則是 Karl 鍾愛的餐廳。

  餐廳主打新美式混合菜系,松露芝士披薩、烤鱈魚和 Mercer Burger 是招牌菜,雖然都不是“瘦身人士”Karl 的菜。

  Alexander Wang則喜歡光顧紐約大學附近的一家精品川菜館——好麪館。

  說是川菜,其實偏向於中式Fusion,菜品精緻,口味也不錯,磅礴特別推薦燜小黃魚和蘋果汽水。

  王大仁同學還在著名百貨公司 Baneys 旗下的Freds,搗鼓過一期設計師漢堡,以臺灣傳統的刈包配合簽名式的黑色包裝,十足的“中式漢堡“。

  坐落在曼哈頓的法式餐廳La Grenouille,早在上個世紀 70 年代就吸引了諸如時裝設計師Bill Blass、演員 Valerie Perrine 與 Aurore Clément 等等熟客。

  出生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的Dries Van Noten,與這座安靜的城市一直以來都有種如膠似漆的情感,也包括他愛去的餐廳,和麪包坊。

  比如萊茵河畔的一家以黑麥麪包味特色的麪包店——Bakkerij Goossens。

  還有坐落在一棟 Art Nouveau 風格建築內的法式餐廳 D?me,店主 Sophie Verbeke 曾是 Dries 的造型師。

  有時候下班晚了,Dries會和男友 Patrick 匆匆地在常去的法國餐廳Hungry Henrietta,吃一頓“今日特餐”。

  還有愛吃愛到骨子裏的 Dsquared2 雙胞胎設計師 Dean 和Dan Caten,直接就把米蘭公司總部的頂樓建成了一個帶游泳池的餐廳——Ceresio 7,服務生全部身穿 Dsquared2 時裝制服。

  還將寶格麗酒店的大廚 Elio Sironi 挖來了自家辦公室“後廚”,每天烹製美味佳餚。

  Jacquemus也拉着餐飲品牌 Caviar Kaspia 合作,在巴黎老佛爺百貨裏開了一家叫 Citron 的咖啡店,店內到處可見招牌的檸檬黃色。

  不過,也不是每一位設計師都喜歡去飯館吃飯,比如 Visvim 創始人中村世紀,就鍾愛與妻子女兒窩在家裏吃溫馨的“住家飯”。

  中村每天的生活過得稀疏平常,凌晨五點醒來給女兒做早餐,送女兒上學之後再去超市給妻子買好一天的日用品,纔會開始工作。

  下班之後也不流連於酒吧,而是等女兒放學之後,與妻子一起吃晚飯,這一些讓內心瞬間柔軟的日常,都被融入到 Visvim 每一季的設計裏,逐漸變成官網上隨筆欄目——Dissertations。

  他們愛怎麼吃、吃什麼?

  大家都有自己經常光顧的“私藏”餐廳名單,就連點外賣都不外乎那幾家。其實,大部分自律的設計師們,也擁有一套非常規律的用餐習慣。

  比如在 Thom Browne 紐約辦公室上班的亞太區業務總監 Juwon Park 就曾經透露過,Thom Browne每天早上都會在固定的時間上健身房或者游泳,以及享用一杯醒神的黑咖啡加白吐司作爲早餐。

  不僅如此,在每天六點的“Champagne Time”,Thom Browne一喝就是好幾杯,過後還會夾着一瓶全新的香檳溜回自己的辦公室。

  擁有一大片後花園的Dries Van Noten,每日餐單更是詩意美好到不行。

  他媽媽從小就教他自制果醬,於是他在花園裏種下了各種各樣的水果,果醬的口味就根據水果產季而定,每天早上的早餐就是一片面包塗上手工制果醬。

  同時,花園裏還分區種植了玫瑰、大麗菊、芍藥等花卉,Dries閒暇時候就愛去花園摘點玫瑰和檸檬,自己炮製“玫瑰檸檬露”喝。

  辦公室裏還有請廚師烹製午飯,不過 Dries 大多數情況都只吃沙拉和魚,伴着五樓窗外可以俯瞰整個安特衛普和海港的絕佳景色,無比下飯。

  而王大仁的菜譜就要 Heavy 得多了,他最愛吃荷葉包着蒸的糯米飯(又稱“糯米雞”)、各種研製的泡菜、姜蔥雞、雞湯泡飯、越南牛肉米粉,活脫脫一個行走的“亞洲胃”。

  向來聚焦於青年文化的雜誌Buffalo Zine,也在最新的一期裏採訪了不少時裝設計師,收集了 100 多份美味的私房菜譜。

  有像是紅底鞋創始人Christian Louboutin、Bella Freud這樣的著名設計師,也有倫敦時裝週上矚目的新星Martine Rose。

  從頂級超模 David Gandy 的泰式海鱸,到髮型師 Cyndia Harvey 的炸香蕉餡餅、Stella Tennant 的板栗夾餡……

  他們紛紛向 Buffalo Zine 分享拿手菜,以及在繁忙的工作日,他們的午飯都是怎麼解決的。

  男裝品牌 Cottweiler 的創始人 Matthew Dainty 和 Ben Cottrell 在享用風味烤雞

  Martine Rose就說自己的設計工作室就像是一個烹飪“大雜燴”,每一天的風味都不一樣。

  有自制鐵板燒、也有意大利菜、厄立特里亞風味,以及越南菜,如果有一天不想在廚房吃了,大家夥兒就會集體在路邊的餐館搓一頓。

  而時尚品牌 Y/Project 辦公室的午餐時間就沒有這麼 Chill 了,因爲工作日的午餐時間就是創意總監 Glenn Martens 的冥想時段。

  這時候團隊的成員不會去打擾他,而 Glenn 通常就是一碗無麩質主食和素食沙拉解決,過後會來點咖啡,抽根菸。

  即便不是經常運動健身,但 Glenn 在自己的餐單上下足了功夫,時刻掌握自己的腰圍“動態”,絕對不會任性,只有在週末的時候,纔會偶爾碰一下牛排和薯條。

  不過,名人的節制力絕對是普羅大衆難以想象的,在大秀開始的那一週,Glenn 就會進入近乎“光合作用”的狀態,僅靠糖果維持體力。

  同樣對午餐有着驚人控制力的,還有小衆品牌 Itchy Scratchy Patchy 辦公室,創始人 Christabel MacGreevy 與超模 Edie Campbell 的午飯,經常就是堅果和奶粉。

  有時候忙起來,一罐鷹嘴豆也就解決了,即便腦海裏全是奶酪通心粉配雪利酒這種高熱量的美味。

  不過說到減肥餐,更不得不提已故的傳奇設計大師Karl Lagerfeld,爲了將自己塞進 Hedi Slimane 所設計的Dior Homme,他心一橫,用了 13 個月減掉 92 磅體重,簡直就是爲時尚瘦身界的標杆。

  2004 年的時候還將自己的減肥大法寫成了一本暢銷書——《The Karl Lagerfeld Diet》,第一年僅在亞洲地區就賣了 20 萬冊。

  至於菜譜,聽着就很辛苦,非常低脂、低卡、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法則。

  前半年的早餐是半杯葡萄汁和一片烤麪包,後面酌情可加蔬菜湯或加了水果的香草湯作爲晚餐。

  而且,Karl 只吃魚肉、瘦肉、水果和蔬菜,就連牛奶都只碰脫脂奶,瘦身成功後的 Karl 再也不碰奶油、芝士和甜食,這種飲食安排簡直就是吃貨們的煉獄。

  不過,擁有私人大廚和減肥醫生坐鎮的Karl,也不是你腦海裏的捧着飯盒啃雞胸肉的命。

  他的減肥菜式也是十分精彩,有法式燒鵪鶉、烤珍珠雞,還有一天喝 10 罐健怡可樂,當然,是用瑞典皇室水晶玻璃 Orrefors 聯名設計的水晶杯盛着喝。

  還有阪本龍一,他愛吃的食物,全部都在他生病住院期間被設爲手機屏保,饞嘴的教授還會拜託相熟的餐廳給他發點照片,用來激勵自己戰勝病魔。

  餐具要有多講究?

  除了吃飯的餐廳要好好選,食材得講究,就連用來吃飯的餐具,設計師們也不放過。

  據說,老佛爺 Karl Lagerfeld 吃飯的盤子都要一萬塊呢!

  Magaret Howell 家的廚房簡單樸素,卻因頻繁使用而自帶煙火氣,廚房裏的大部分廚具都是從慈善商場中淘回來的,也有些是鄰居送的。

  與她的風格如出一轍:多功能而具有設計感。

  阪本龍一每天必用的 BARATZA ENCORE 磨豆機、BALMUDA電水壺、YUKIWA手衝壺 和 TANITA 電子秤,只有完成這一整套“手衝咖啡的儀式”,教授的一天才算真正開始。

  著名設計雜誌 Wallpaper*曾經就發起過一個叫“藝術家餐盤”的項目,邀請各個領域的著名設計師與藝術家在餐盤上進行創作,還附上設計師專屬的菜譜。

  英國鬼才設計師 Paul Smith 以招牌彩色條紋設計,搭配英式傳統吐司焗豆,餐盤使用的是擁有近兩個世紀曆史的英國瓷器品牌Thomas Goode。

  前面提到的 Dries Van Noten 愛喝自己釀的玫瑰檸檬露,所用的 Highball 杯子來自法國傳奇水晶品牌Baccarat,造價不菲。

  近兩年在紐約混得風生水起的藝術家Daniel Arsham,早年曾在日本居住過一段時間,這次他用葡萄牙百年瓷器品牌Vista Alergre,做了一道拿手的“冷蕎麥麪”。

  Karl Lagerfeld則用法國最著名的銀器製造商Christofle,裝起一道健康美味的”釀青椒番茄“——據說在法國要判斷一個餐廳是否高級,看看是不是用 Christofle 的餐具就知道了。

  除此之外,還有 Manolo Blahnik 的黃油小布丁,

  Rick Owens的冰淇淋;

  傳奇時尚攝影師 Cindy Sherman 的黃油醬湯糰,

  Valentino的朝鮮薊和菠菜沙拉,Christian Loboutin的番茄醬。

  還有 Tom Ford 的胡桃派……

  好的食物再加上美麗的餐具和擺盤,不但是一場味覺上的盛宴,同時也是視覺上的享受。

  食物,總是充滿着振奮人心的神奇功效,一頓好飯能夠使人感受到安慰、溫暖和治癒。

  於是,在一天三餐都有機會去思考怎麼才能提升幸福感的時候,你有什麼理由,不去對吃飯這件事情,更加講究呢?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所有者,文字爲博主原創。

  本期文字助理:Karen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向來不毒舌,內心充滿愛的吉良先生微信公衆賬號,會精選過去未來從前以後的所有時尚界、美容圈、科技業,以及旅行、美食等相關生活領域裏的有趣內容,以不負責任的彈幕式吐槽來添加個人觀點。

  基本是一個無節操也不靠譜的資訊平臺,甚至偶爾偷懶時會以(自認爲)迷人的嗓音來跟大家插科打諢。如果這樣的人你都感興趣,那麼請記得關注本平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