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三月三剛剛過去,

  你是否被廣西人民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深深吸引和震撼?

  唱山歌是廣西三月三必不可少的活動。

  那坡壯族民歌有着無限的魅力,

  是廣西歌海中最爲絢麗的一朵浪花。

  無論是田野對唱亦或是喜慶婚宴鬥歌,

  雙方都能根據不同情境,

  唱出適合場面的動人心絃的歌。

  via 中關村在線@jiwen7200

  在這樣一個山歌優美的地方,

  有着一個特殊的壯族族羣分支——黑衣壯。

  他們以黑爲美,

  以黑作爲族羣和穿戴的標記,

  他們古樸、善良、

  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

  有着“壯族活化石”的美譽。

  一片“黑色的海洋”

  民族服飾一直都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縮影,

  黑衣壯的服飾款式大方,樸素美觀。

  via 新浪博客 藍色憂鬱

  男人穿的是前蓋大襟上衣,配以寬褲腳、大褲頭的褲子。方便男性進行勞動和在山裏行走。

  婦女則喜歡穿右蓋大襟和葫蘆狀矮腳圓領的緊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寬褲腿、大褲頭的褲子相搭配,腰繫黑布做成的大圍裙,頭戴黑布大頭巾。

  她們的圍裙還有着許多作用,可將圍裙底翻卷上來做成小包袱,裝置衣物和針線等日用雜貨等。

  黑衣壯小姑娘服飾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黑衣壯爲何要以“黑”爲美呢?

  說法一

  據《那坡縣誌·民族篇》記載,在明清土司統治時期,規定凡土民只准穿黑、藍兩色,讀書人可穿灰、白色,土官及親屬可穿綢、緞料子,考中秀才的人,可與土官一樣,穿大襟長寬筒長褲。

  從政治地位的角度來說明,表明黑衣壯與土司制度的規定有關。對此,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說法二

  黑衣壯之所以穿黑衣服,與一個民間傳說有關。

  相傳,在很久以前,黑衣壯居住的地區是一片山林茂密、土壤肥沃的極樂之地,黑衣壯的祖先在這裏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有一次,一個名叫儂老發的部落首領在帶兵抵抗外來入侵者的戰爭中不幸受傷。他隱蔽在密林中時碰見一片青綠的野生藍靛,隨手摘了一把搗爛敷在傷口上,神奇的是,傷口竟然就這樣漸漸的好了。於是,傷好了的他又帶領大家重返戰場,擊退了入侵者,保衛了自己的家園。於是,儂老發把野生藍靛作爲逢凶化吉的神物來紀念,號召大家都穿上用野生藍靛染制的黑布服裝。於是,現在的黑衣壯仍保留着這一傳統。

  相對而言,這一說法雖然有些傳奇的色彩,但卻最具有黑衣壯文化的特徵,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真實性。

  不論黑衣壯族人究竟是因何原因沿襲以黑爲美的傳統,這種獨具特色的民族服飾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成爲了那坡黑衣壯族羣區別於其他族羣的最有個性和最爲明顯的標誌。相信你瞭解了這麼多之後,一定想親自體驗黑衣壯的民族風情,那就趕快出發去那坡吧!

  *以上圖片及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疑問,請聯繫潮流君,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