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泰國海關搜索到的進口電子垃圾。(圖/路透)

▲圖為泰國海關搜索到的進口電子垃圾。(圖/路透)。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大陸針對歐美廢紙、廢塑膠啟動「禁廢令」後,有媒體報導,今年的「洋垃圾」已有超過100萬噸從各國湧入台灣處理,不滿批評政府管理的新制,還要等到今年10月,反應完全太慢,根本無法即時因應。環保署今(29日)表示,將立刻檢討調整政策外,輸入品質也會嚴格管控。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台灣進口廢塑料至今年7月為止已達24.5萬噸,年成長163.1%;廢紙累計今年前7個月達80.2萬噸,比歷年還多,兩者加總超過100萬噸,許多回收業者為此不滿。

環保署表示,今年7月就有邀集財政部關務署加強邊境查驗,並研議依關稅法提高進口關稅的可行性,針對這廢紙與廢塑料調整輸入管理要件,強化進口物料品質管控。

▲▼環保署洋垃圾。(圖/環保署提供)

▲環保署表示,將嚴格管制洋垃圾輸入到台灣。(圖/環保署提供)

環保署指出,為提高我國進口產業用料的品質,降低環境負荷,今年8月也預告修正「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規定熱塑型廢塑膠的來源,必需是製造塑膠製程產生的下腳料或不良品,而且不含醫療廢棄物;在品質控管部分,則僅限單一材質或單一型態的塑膠。廢紙部分,只限回收的未漂白牛皮紙、紙板及瓦楞紙或紙板,不得夾雜非紙材質。

環保署強調,原本這次預告為60日,是要讓各界能充分表達意見,10月起實施,對於外界抨擊速度太慢情形,將會馬上檢討調整,儘速實施相關修正規定。

為補助地方政府僱用資源回收個體戶,環保署指出,去年平均每月僱用2756人,協助分類資收物1萬1619公噸,今年「循環經濟資收大軍計畫」,預定每月僱用3482位資收大軍,協助分類資收物1萬公噸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