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昆明已經有了夏天的溫度,這個南方城市正在迎來它一年中最爲炙熱的階段。伴着盛開的藍花楹,大益文學院攜手磨鐵圖書,在雲南財經大學鍾正山美術館迎來了第二場讀書會活動——共讀·《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交流分享會(以下簡稱《房思琪》)。

 


房思琪這個名字在短短几年間幾乎傳遍了全國,她和一個叫林奕含的作家緊密聯繫在一起,2017年,林奕含自殺,《房思琪》的故事一時間轟動全國。


我們當然沒辦法體會到作者創作這個小說時的艱辛和痛苦,也並不能因爲一場活動而改變社會現狀。我們期待的,是通過這些微不足道的努力換來更多人對“性侵問題”的重視,對“虛構與非虛構”創作的瞭解,或是在閱讀的某個瞬間體會到書籍帶來的樂趣。至於《房思琪》是否真的如推薦語一般“傑出而震撼”只能交由時間去慢慢檢驗。

 

在主持人的簡短介紹後,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魏強作爲《房思琪》的圖書編輯向首先向人們分享了書籍出版背後的漫長曆程。

 

魏強:我首先想說的是,希望大家拋開偏見和標籤來看待《房思琪》,因爲簡單的認知可能會遮蔽許多背後的東西。在出版《房思琪》之前我查閱了很多資料,第一次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讓我有一種溺水的感覺,我能通過那些文字體會到巨大的傷痛和它留下的陰影。


在閱讀《房思琪》的那個下午,它打動了我,而作爲一個編輯,出版優秀的小說作品是我獲得職業榮譽感的重要途徑,我找到李銀河、駱以軍、馮唐、蔣方舟等名人們做推薦,希望通過他們讓更多人知道這部小說。在2018年初《房思琪》面市,出版一年後,這本書的豆瓣評分高達 9.2,這也讓我體會到了作爲一個編輯的成功。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一點努力讓更多的人關注作品,同時也對作品背後的社會現實產生反思。

 

針對圖書發行的相關分享,現場讀者們踊躍的提出了疑問。

 

提問1:有人說這本書是向死而生的文學絕唱,您作爲圖書編輯是怎樣看待的?

 

魏強:作爲出版方,我們覺得這個定位是恰當的,作者勇敢的根據自己親身經歷創作出《房思琪》,但她最終卻沒能從那個充滿黑暗的困境中走出來,這成了永久的遺憾。但與此同時,更多的人能通過這個故事瞭解到性侵帶來的巨大傷害和難以痊癒的心理陰影。

 

提問2:林奕含在2017年已經離開了我們,那這部作品能爲社會留下些什麼?

 

魏強:首先能讓有類似經歷的人感到他們並不孤單,而對於其他人來說,這也是一種新的認知與衝擊。故事強大的真實感和林奕含一生中難以痊癒的陰影,讓人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在文學層面上《房思琪》也引發了廣泛討論與關注 ,這同樣對社會現實產生了影響,讓人們更勇敢的去揭露 、去改變。

 

提問3:韓國同樣有類似題材的電影作品,比如《辯護人 》,對於這些事件的發生,除了心痛,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魏強:或許在我們爲人父母后能對下一代增強這方面的教育,並且認識到“性侵傷害”的嚴重性,同時,對於身邊有類似經歷的人,不是一味地打擊、歧視,而是給予理解和幫助。

 

提問4:怎樣看待 家庭性教育缺失的問題?書中的哪句話讓您印象最深?

 

魏強:書中的房思琪內心非常痛苦 ,因爲家庭並沒有給她足夠的性教育,出生在 中產家庭的她的確擁有很好的教養,但也因爲她的出生讓她擁有了極強的自尊心,在面對侵害時更多的是選擇忍耐而不是揭露。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寫在前勒口上的“我已經知道,聯想,象徵,隱喻,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東西。”

 

提問5:小說中李國華並沒有受到懲罰,當傷害發生時,您更多的是站在受害者一方,還是施害者一方?

 

魏強:小說中李國華並沒有受到懲罰,現實中同樣可能存在這個問題。許多受害者不願意站出來,而性侵的取證難度又很大 ,很多時候傷害只能引發更多的輿論申討。小說裏主人公的結局是在一種極端的條件下產生的,她無辜、無助,對事情也 缺乏足夠的判斷,故事裏她的結局我認爲是施害者 造成的。

 


在對《房思琪》的故事內容和出版背景進行了一番討論後,大益文學院院長陳鵬,向大家介紹了讀書會的創辦目的與初衷。

 

陳鵬:大益讀書會成立的目的由來已久,在這個大家不太讀書的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幾年前在法國,我看到無論大街小巷讀書的人都非常多,甚至是乞丐都在閱讀。如果我們能讓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到讀書的行列該多好,於是創辦讀書會的想法也隨之產生。一方面 ,讓熱愛閱讀的人相互陪伴,另一方面,也讓 更多孤獨的靈魂愛上閱讀。在這個時代,讀書是個很溫暖,很酷的行爲,我們希望讓更多的人愛上讀書。

 

隨後,幾位嘉賓分享了自己閱讀《房思琪》之後的獨特感受。

 

陳鵬:作爲小說家,我在第一遍閱讀時幾乎沒怎麼看進去,臺灣人的表達方式讓我感到有些不自然 ,但讀進去之後又令我非常震撼。


這本書體現了寫作者充分的自信,令我聯想到美國轟動一時的小說《廊橋遺夢》,相比而言《房思琪》採用了一種全知全能的視角 ,而《廊橋遺夢》僅僅是單一視角的呈現。這很令人震撼、驚訝,甚至讓我覺得《房思琪》是一本奇書,它把作者內心的怨恨、無奈和妥協展現的淋漓盡致。我們身邊有很多同質化的書籍,而像林奕含這樣的作者是這個時代非常需要的。但在文學上,《房思琪》同樣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例如它的分寸感和節奏感,目前看來,小說顯得有些私密。

 

葉多多:在書籍出版之初我就買了這本書,但在翻看前半部分後,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不得不停止閱讀。活動前一週,我重新讀了起來,感覺眼前的光明幾乎都被粗暴取締了,這是一種極度的黑暗。而作爲導演,文字呈現給我的更多是畫面感和許多問號。我會想,如果我是林奕含,我能寫嗎?對於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自己,因爲我依然沒有這種勇氣,《房思琪》擁有十分真誠的文字。

 

龍茜:我是用喜馬拉雅聽完這本書的 ,文字很美,但性暴力的黑暗依然能感受到。因此讀者很容易就被帶入其中,這也是我們爲什麼很難認真讀完這本書的原因。生活中依然有性侵的事情發生,並且被遮蔽,這讓人很憤怒。在這個方面,我們的教育提供的解決辦法還遠遠不夠,而相關的理解和支持也十分缺乏。《房思琪 》是一本好書 ,而林奕含也是一個令人十分欽佩的作家。

 

魏強:我第一遍閱讀時完全被《房思琪》的文字抓住了,它令我很震撼。而之後的閱讀讓我很佩服林奕含的勇氣,這是一本難得的、能與讀者產生互動,引發反思和討論的作品。近幾年來很少有書能給我這種感覺。至於《房思琪》在文學史上,在社會推動方面的價值 ,時間會留下更多的評價。

 

分享分享閱讀體驗後,陳鵬與葉多多針對虛構與非虛構寫作的區別展開了精彩討論。

 

陳鵬:小說的本質意義就是虛構,在法國“自我虛構 ”流派的影響下誕生了很多小說,例如法國小說《溫柔之歌》,它的作者蕾拉通過虛構來揣摩一切。


這部作品獲得龔古爾獎令人十分震驚,在我看來,這更大程度上是一個流派的勝利。蕾拉的技巧雖然成熟,但她並沒有觸及到人物靈魂。而非虛構作品一樣能寫得十分精彩,例如美國小說《冷血》中所講述的滅門慘案。非虛構寫作更多的是從真實事件出發,因此產生令人震撼的強大力量,而虛構作品更多的則是藉助想象力的遨遊來進行創作。作爲小說家,我更看重的是虛構能力,它能找到更多合理的隱喻。而非虛構,如果能交給記者,那小說家和作家寫好虛構作品就足夠了。

 

葉多多:在我看來 ,非虛構的範圍會更廣泛些,它是寫作者對社會現實的介入,同時也是作者風格化的標籤,在我的作品中同樣運用了非虛構寫作的方式,但這並不等同於像新聞一樣的報告文學,我加入了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寫作風格,因此它擁有了特定的發揮空間。關於非虛構寫作和虛構寫作,這個問題可能本身就是一個悖論。至於報告文學和新聞,我認爲是以它們的真實性作爲底線的。

 


龍茜作爲心理學碩士,對性侵事件的社會現狀以及處理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龍茜:《房思琪 》這本書引發了很大的社會反響,說明故事裏發生的事情依然是存在的,然而在心理諮詢室裏,針對這方面問題進行諮詢的人非常少,這也是我們的教育存在的缺陷,而《房思琪 》正是引發我們學習的一個良好範本。在1989年的電影《強姦之戀》中有這樣一句話:


“一想到衆人皆知,衆目睽睽,我就茫然;一想到他像沒事發生一樣,我就憤怒。”


對於性侵傷害,我們需要更多的信念支持,並且勇敢的去揭露。針對性侵,有以下六點防範方法:

 

1、觀察,百分之70的性侵都發生在熟人之間

2、警覺,提防危險的信號和預兆

3、識別,只要是你不願意的接觸,那就是性侵犯

4、反抗、儘量堅決反抗,而不是迴避衝突

5、取證、保留證據,使自己不陷入被動之中

6、最後但也是最重要的是,不要自責

 

活動尾聲進入到自由提問環節,觀衆針對作家創作、編輯出版、性教育等問題向不同嘉賓進行了提問。

 

提問1:作爲作者,虛構寫作容易引發網絡輿論,而非虛構寫作又容易對當事人帶來二次傷害,您怎麼處理?

 

葉多多:主要看是什麼事情,如果是正能量的事件,我會選擇用報告文學的方式進行表現;如果是傷害類的事件我會用非虛構小說來表現,因爲事件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而非虛構寫作又擁有力量感和特色的優勢。

 

提問2:在小說寫作中,很容易帶入個人色彩,使得故事內容亦幻亦真,這與“保持真實”的底線是否衝突?

 

葉多多:非虛構小說中有虛構情節並不代表它沒有底線,報告文學的底線纔是真實。

 

陳鵬:寫小說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樣的困惑,非虛構小說同樣能寫得很精彩,例如挪威小說家卡爾·奧韋·克瑙斯的作品《我的奮鬥》。很多作家的作品中都帶有個人色彩,這是完全不用擔心的問題。

 

提問3:作家是天賦重要,還是閱歷更重要?

 

陳鵬:我覺得勤奮更重要,但寫到一定階段後我也會意識到天賦的重要性,不過你要相信勤能補拙,一個勤奮的作家一定能寫出好作品。著名詩人于堅到目前爲止依然堅持每天寫作,在這個時代,我們缺的是一種堅持如一的匠人精神。

 

提問4:關於性,一直是個難以開口的話題,您覺得我國的性教育何去何從?

 

龍茜:在我13歲時第一次接觸到了性普及讀物,但之後的中學和大學教育依然是相對保守的,老師教授的過程非常書本化。但我們和性其實沒有那麼遠的距離 ,性教育應該從出生就開始的,相比起過去,我們的性教育已經開放了很多,我相信未來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提問5:該怎樣做好一個圖書編輯?

 

魏強:作爲文學類編輯,首先應該具備文學素養和相關知識儲備,並且對系列作品擁有一定的前瞻性。編輯和作者是互相成就的,怎樣讓一部作品走得更遠?怎樣讓作者創作出更多好作品?這是圖書編輯應該考慮的問題。

 

提問6:要寫出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是否都要血淋淋的揭開自己?

 

陳鵬:也不一定,但作家一定要有一顆悲憫、寬容、能夠感同身受的心,這是非常重要的。歷史上的經典大多是虛構的,這需要作者通過強大的想象力來抵達人心,從純文學的意義上來說 ,知識的儲備要求是非常高的 。

 

提問7:初學者該如何找到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是否是一成不變的?

 

葉多多:能找到自己的風格是一件很幸運的事,至於風格是否改變,是並沒有規律可尋的。我前期的創作風格與現在相比非常不同,這可能是不需要考慮的問題。

 

提問8:在《房思琪 》中,13歲的孩子應該怎麼做纔是正確的?

 

龍茜:很難有一個完全正確的做法,如果有就不會有這本書的存在了。房思琪也努力過,但很多時候她的努力造成了更大的誤解,如果她能更直接一點,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可能是性教育的問題,也是如何與人相處的問題,我們不能指望一個13歲的女孩去改變這一切,這是需要大家共同面對的問題。

 

提問9:閱讀會爲我們帶來什麼 ?是否真的文如其人呢?

 

魏強:當我們接觸文學時,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和吸收,天才、巨匠式的作家因爲他們巨大的成就,使得個人私生活變得沒那麼重要。但這些天才式的人畢竟是少數,對普通人來說,我們更多的還是在道德規範內進行創作和生活。

 

活動在滿滿的乾貨分享中落下帷幕,我們沒辦法改變現實,甚至沒辦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我們願意爲之付出努力 ,讓更多的人瞭解到性侵背後的悲痛、憤怒和難以撫平的創傷。像嘉賓龍茜說的那樣 :


“我們不能指望一個13歲的女孩去改變這一切,這是需要大家共同面對的問題。”


(本視頻由磨鐵圖書提供)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啓,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大益文學

文學 | 品位 | 經典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微信ID“taeteawenxueyuan”添加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