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的中國教育界,衡水中學一直是“神”一樣的存在。爲了讓外界加深對它的瞭解,這所公認的“超級高考工廠”要拍成電影了。

  4月5日,衡水中學官方公衆號發文稱,紀錄電影《衡水中學》的開機儀式已於3月30日上午在衡水中學舉行。這部紀錄片由衡水廣播電視臺出品,據宣傳稿介紹,它將是“首部最真實、最全面正能量反映衡水中學師生學習和生活的紀錄影片”。

  央視下屬中央新影集團(注:中國唯一生產新聞紀錄片的公司)的一名代表表達了他的願景:希望該片“成爲中國紀錄片史上的一部勵志電影”。

  PingWest品玩查閱資料發現,本片導演向健系央視資深編導,曾在2014年拍攝過一部類似題材的三集專題紀錄片《高三16班》,並憑藉此片獲得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最佳紀錄長片獎。除此以外,網絡上關於他的資料並不多。

  看上去,這部電影的投入還算用心。在樂於看到衡水中學公開透明化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一部電影真能帶來什麼改變嗎?

  曾經的質疑

  衡水中學是許多參加過高考的90後的共同記憶。

  一位曾在山西小城參加高考的90後朋友向PingWest品玩回憶,在高中時,學校就組織全體學生一起觀看過關於衡水中學的紀錄片,以此激勵大家用功學習。

  “出於一種實用主義的目的,儘管班主任對其教學方式不盡認同,他還是鼓勵同學們積極學習衡中學生的刻苦”,用“那就是社會現狀,我們改變不了”的理念來安慰所有人。

  衡水中學軍事化的管理模式在過去很長時間裏也被外界頻繁提及。

  衡中一直以來實行的是全寄宿、封閉式管理。一名於2001~2004年就讀於衡水中學的學生撰文稱,學生除了上課時間之外的一切行爲,都被細化成一項項條款。

  在一份廣爲流傳的衡中學生作息表中,可以看到,學校爲起牀、跑操、用餐、午休等等活動,都規定了嚴格而精確的時刻。據稱,實際的時間安排要更加細化,如5點43分值日生離開宿舍、5點45分趕到集合地點跑操、6點38分高一學生吃早飯、18點40分~19點10分看錄播的電視新聞等等。

  同時,學生的表現還會與班級總分掛鉤,並以班級爲單位打分排名。如某宿舍被子疊得不整齊,班級扣1分;上自習時有人交頭接耳,班級扣2分;早戀,班級扣5分。早戀在衡中被稱作是“男女生非正常接觸”,學校對於學生的早戀一直都持零容忍態度,男女生共同吃飯、散步也算“非正常”。

  不只是學生,老師也是衡中軍事化管理的對象。學校會對老師進行量化考覈,對於一個班主任來說,班級的學習成績、紀律、宿舍衛生情況,都會影響其考覈成績,執行考覈的則是學校課少的音體美副科老師及教務幹事。

  所有這些做法得到的效果是,學生和老師都會拼命學習工作,最終提高了升學率。

  也因此,近年衡水中學考入清華北大的人數在逐年遞增:2015年119人,2016年139人,2017年176人,2018年達到了破紀錄的200人以上。

  於是衡水中學成了其他諸多中學學習的“榜樣”。

  很多學校學習衡中的還有諸如集體遠足這樣的活動。每年,衡中所有的高一同學都會在五一放假前,步行40公里往返衡水湖景區,以這樣的“迷你長征”來磨鍊學生的意志力,很多人腳上都會磨出水泡。

  2018年5月,有媒體曝出杭州一所中學在課堂上安裝了監控系統,這個名爲“智慧課堂行爲分析系統”的監控系統能對學生的課堂行爲及聽課時的表情進行採集和分析,用數據分析學生的課堂專注情況(包括聽講、閱讀、舉手、書寫、起立、趴桌子的人次等),同時提供不專注學生名單。

  這種做法,實際是用科技的手段量化學生的行爲,而衡水中學的辦學思路又何嘗不與此有相似之處。

  嘗試改變

  近年來,國家在教育問題上一直提倡“素質教育”。

  高考制度改革一直都是政策重點關注的領域。實際上,我國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從2009年起就在醞釀,當中有參考國外主流模式,並被寫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作爲重要配套政策。

  此外,2017年6月1日,河北省教育廳印發《關於對河北衡水中學衡水第一中學辦學行爲進行整改的通知》,要求其控制辦學規模、規範招生行爲。

  隨後,河北廊坊、承德、張家口、石家莊等多地教育部門發文,將“高考名校”民辦高中衡水一中在內的“衡水系”民辦高中列入“黑名單”,限制其在本地招生,或明令3年內不得在當地招生,作爲其跨區招生、提前招生、超編招生等問題的懲罰。

  在此類政策的倒逼下,近年來的衡水中學也一直力圖做出改變,並試圖扭轉它在公衆心目中的形象。

  在衡水中學的官方微博微信賬號,以及它傳遞給媒體的信息裏,可以看到它都在向外界傳達其向好的一面,諸如校園環境的改善、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推行了校長陪餐制等等。

  2018年12月,衡水中學還成功入選了“全國百強中學”,這一稱號的評選指標包括:辦學理念與學校發展、政治素質與管理能力、硬件設施與軟件設施、教學創新與辦學成績、學校文化與學生髮展(各佔20%權重)。

  不過,外界對衡水中學的質疑似乎並未因此而減少。

  PingWest品玩在衡水中學的官網發現,在一份《衡水中學2018級新生報到須知》中,依然可以看到它在管理上嚴格的一面,如“報到時將《做負責任的家長》、《做負責任的中學生》讀後感各一篇交班主任”,“學生不能帶手機、遊戲機、電子詞典等電子產品”,“短褲和裙子要在膝蓋以下,不能留怪異髮型”等。

  而在2018年10月的一次集中接待日裏,衡中副校長王建勇還是依然在報告中鼓勵餐廳員工力爭做到“打飯速度第一”。

  一位今年早前探訪過衡水中學的女士向PingWest品玩回憶,她在衡水火車站的地下通道內,能看到衡水其他中學的廣告牌,“上面紅底黃字寫着這些學校的光榮歷史和雄心壯志,這些標語應該是受到衡水中學的影響”;而在距市區3公里外的衡水中學校本部,其校門外英才路的道路兩旁,和從前一樣張貼滿了優秀學生的照片。

  “有趣的是,衡中校本部直線距離一公里外就是一家三級甲等的心理康復醫院,而在學校周圍,也能偶爾撞到一兩家心理諮詢診所。”

  2017年,衡水中學進入浙江創辦了民辦分校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然而,浙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方紅峯並不認同其教育理念,“這所學校是應試教育的典型,眼睛裏只有分數沒有人,跟我們浙江以人爲本的素質教育理念不符合,我們浙江不需要。”

  文藝作品的靈感來源

  在大部分人的刻板印象中,衡水中學等同於“應試教育的產物”。

  維基百科將應試教育定義爲“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爲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於考試成績,背誦與解題的教育制度”(又稱填鴨式教育)。

  這種教育制度在中世紀和近代的東亞和歐洲是唯一通行的教育制度,曾是培養技術型人才的有效方式,不過後來歐美國家在資本主義改革下逐漸轉變爲“素質教育”,和東亞國家出現了分歧。

  社會學家兼心理學家唐納·坎貝爾曾提出過一個“坎貝爾定律”,在這一定律的註解中他寫道:在使用以一般競爭力爲導向的正常教學方法的狀況下,考試可以是一個學習成效的有用指標;但是當考試分數變成教學的目標時,它就失去作爲教育狀況有用指標的價值,同時也會導致學校教育受到不當的扭曲。

  撕書吼樓成了應試教育下的一種特有“景觀”

  作爲每一箇中國人的生命體驗,應試教育之下的中學校園生活自然而然成爲了很多文藝作品的靈感來源。

  比如讓韓寒一夜成名的處女作長篇小說《三重門》。這本書圍繞一個叫作林雨翔的初三學生展開,不管是林雨翔自幼在父親逼迫下熟讀很多文言文經典作品的“僞天才少年”的人物設定,還是他和品學兼優的校花Susan懵懂愛情的描寫,都向讀者展示了一個真實中學生的生活,揭示出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之間的種種矛盾。也是因爲在讀者羣中的共鳴,這本書從發行至今,印刷次數超過了45次,銷量超過了500萬。

  再如周浩在2005年拍攝的紀錄片《高三》。這部紀錄片把鏡頭對準了福建一所普通中學的一個高三畢業班,片中記錄了善良嚴厲的班主任,緊張刻苦的尖子生,逃避生活的“差生”,執着愛情的“早戀生”,還有學生的父母。鏡頭誠實記錄了幾乎所有中國人的共同經驗,電影也因此獲得了當年第三十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最佳人道獎紀錄片獎”。

  臺灣說唱歌手MC HotDog的歌曲《補補補》,則用一種更直接的方式表達對這種教育制度的不滿:

  “好像去補習班已經是一種風氣

  如果不去補習就代表 你很遜

  反正同學都在那裏 我也要跟着去 到底有沒有這必要 還是隻是用補習換來一種安心”

  這些作品之所以打動人,一方面源於創作者對於教育題材的理解和完美掌控,另一方面,也誠實地體現出每一個人在應試教育體制之下的狀態與思考,真實解構了人性。

  如果以這些作品爲標準,“衡水中學”在理論上也會是一個很好的影視題材。只是希望它不要被拍成一部毫無趣味的、試圖扭轉形象的科教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