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核心,它賦予了城市形象的美好品質,而城市老街區則是一個地方的根與魂,其印證着城市的變遷,承載着城市的歷史與文化。

悅君以爲,只有那些留得住城市核心文化的街區,才能更好地融入和適應於現代人的生活與審美需要,真正使城市的歷史空間和文化得以延續,最終保持城市獨特的歷史風貌與特色,增強市民對這座城市的歸屬感。

書院門 攝影/悅西安Yishan

滄海桑田,西安就有一條這樣的老街區,憑藉千百年來,一直保存的歷史風貌,傳承的傳統文脈,而被列入央視選題,這就是西安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

一廟三學,傳承傳統文脈

三學街是當年大唐皇城太廟坐落的地方。時至北宋,此地改爲祭祀孔子的文廟,明成化年間,西安府學、鹹寧縣學和長安縣學相繼落成,圍繞文廟形成了“一廟三學”的官學中心,三學街因此得名。

這個四四方方的街區,南與中國最完整的西安老城牆相鄰,西與號稱大南門的永寧門相望,書院門、東木頭市、安居巷、柏樹林等數條大小街道,圍出一個四四方方規規整整的街坊。集合着石刻文化、佛學文化、關學文化、儒學文化、城牆城根文化等諸多文化脈流,自古以來都是歷朝歷代文人墨客聚集之地。

“這個地方,你無論從哪方面切入,表象上看,都像是個小線頭,等你深入瞭解之後,發現,背後隱藏的是一座紡織廠,信息量承載量都是極其巨大。”

西安人說起三學街都會有種從心底散發的自豪感,這份豪氣來自老街上的碑林。書法對於中國人而言,宛如性命,生死相隨。一代代文人通過書法抒懷明志、修齊治平,碑林裏,收藏着自漢以來歷朝歷代的碑石4000多件,見證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書法演變過程。

儘管隨着歲月的流逝,這裏的老建築已經被風雨剝蝕,但仍然掩飾不了當年的氣派和輝煌。在碑林,不僅可以欣賞中華文字的精華,更是一次繾綣往顧的讀史之旅。在每一個街巷內,每一幢大宅門後,都曾有過一段耐人尋味的歷史往事。

因爲有了如此深厚的只是堆砌,才能孕育出一大批優秀的知識階層。而這一階層在伴隨着近代陝西的革故鼎新之際,能夠自覺以文化道義裏倫理觀念爲準則,修身治國,並且在國家民族危急存亡之際挺身而出,在各自領域發揮着不小的能量,他們身上體現出的歷史精神,正是三學街最根本的文化價值——“關學”。

躬行實踐、崇尚氣節的關學宗風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一千多年前,大儒張載巨筆如椽,寫下振聾發聵的橫渠四句,這四句話,被天下學子奉爲圭臬,傳誦千年,是後世讀書人畢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他的學術思想被天下讀書人稱爲“關學”,是千百年來關中文人與天下士子一衆推崇的思想和一直秉承的精神。

北宋中期,強敵環伺,內亂不斷。廟堂之上,羣臣爭論不休;江湖之中,書生空談誤國。張載希望通過著書立說,教書育人來改變人們的思想,進而實現“道濟天下,利濟衆生”的人生理想。於是,他辭官還鄉,隱居在關中橫渠鎮,不僅每日開壇講學,重新闡釋儒家經典,還經常研讀天文歷算,並帶領學生下田勞作。

經世致用、篤行踐履之風很快在關中一代弘揚開來,張載也因此被人們尊稱爲“橫渠先生”,他的學術思想被稱爲“關學”,與周敦頤的“濂學”、程頤、程顥的“洛學”、朱熹的“閩學”並稱爲【宋代四大學派】。

西安孔廟照壁

張載一生看盡人世悲歡離合,深味家國飄零之苦,他晚年時把一生所悟濃縮成擲地有聲的四句話:【爲天地立心,爲生民利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也正是這橫渠四句的文脈傳承,爲三學街寫就了一篇篇波瀾壯闊的詩賦……

關中書院

500年後的明朝,御史馮從吾勇於進諫,卻被官場無奈的現狀打擊。他辭官回鄉後,馮從吾在張載思想的基礎上,發揚躬行實踐、崇尚氣節的關學宗風,在明末文人務虛空談之風盛行時,開創了實學先河,建立的關中書院從此位列中國“四大書院”之一。

馮恭定公全書

大變局下的三學街,何去何從?

此後又過去400多年,西學東漸,國弱文墮,中國面臨歷史未有之大變局。清政府宣佈在1906年廢除延續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老街上,三學停辦,關中書院改爲陝西師範學堂,也就是從那時起,除了文人學子,平常百姓也開始慢慢進入這裏,老街的書卷味道與尋常人家的煙火氣息逐漸融合。而關學的精神氣質,依舊在街巷中傳承。

在風雨飄搖的亂世之中,老街上還出過一位以國計民生爲己任,引領風氣之先的關學踐行着,他就是于右任。

1926年,軍閥劉振華帶領十萬鎮嵩軍向西安發起猛攻,當時守城軍隊不足萬人。西安城危在旦夕,城內十多萬名百姓命懸一線。時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的于右任,排除萬難,遠赴蘇聯,請兵救援,八月圍城終於破解,這是他“爲萬世開太平”的高遠理想邁出的堅實步伐。

1949年,于右任隨國民黨退居臺灣,而他的結髮妻子高仲林和女兒於芝秀卻留在了老街上,守望東南,等他歸來。

于右任故居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老街上的秦腔劇作家高培支,領導其一手創辦的易俗社,在炮火連天的日子裏,堅持表演抗日劇目,讓深受鼓舞的無數關中子弟棄筆從戎,奔赴戰場,以無數生民性命爲己任,誓以我命固我土。中條山之戰,關中兒郎的保家衛國,不畏犧牲,以誓死堅守的精神,成爲抗戰戰略相持階段喚醒國人血性的一面旗幟。

隨着那些鴻儒大家,壯士英雄的身影遠去,他們的傳奇與老街的精神,卻在晨鐘暮鼓與茶香炊煙中代代相傳。如今的老街,每天都活躍着不少年輕人的身影,他們通過另一種方式傳承着“絕學”,延續文脈。古法造紙、皮影、剪紙等非遺項目,每天在三學街上,與熙熙攘攘的人羣相識結緣,並跟隨他們的腳步走向全國各地。

時至今日,一代代受老街上關學精神薰陶的學子,懷揣濃烈的家國情懷,在各自不同的領域,在各自領域中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

作曲家程池用音符回望歷史用樂曲傳承文化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總工程師蘇權科一生修路造橋爲社會謀福爲生民立命。自“橫渠四句”而來的一盞心火,依舊點亮在古城西安的三學街上,那是中國人千年難忘的鄉愁,更是中國人歷久彌新的動力。

港珠澳大橋

未來,隨着西安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原有的歷史建築和街區正在被迅速堆積的現代化建築逐漸削弱和淹沒,而這是每一個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光景。城市的有機更新,絕非大拆大建的改造開發。(延伸閱讀:

碑林博物館北擴,三學街歷史文化街區煥新升級!

故此,西安將更加註重對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民居建築進行保護傳承,延續傳統街巷風貌,以建築風格、文化氛圍爲切入點,包含原址保留建築修繕、輔以文化商業設施及遊客服務中心等相關配套建設,打造最具歷史文化特色的人文景區,彰顯千年古都的文化自信

這一次,三學街登上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 CCTV-4,爲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五季)奠定收官之作,《西安三學街區—繼絕學開太平》將於2019年4月1日晚 20:00點,在該頻道進行首播,讓西安故事走向全國,走向海外,讓更多在世界各地的西安遊子,天涯共此時。

悅西安 保留所有權利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法律顧問 / 宋亞鋒 趙文娟

陝西大秦律師事務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