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楊儀?我用一句話概括:別讓抱怨毀掉人生。

楊儀,最初是荊州刺史的主薄,後來投奔關羽,關羽派他去成都,見到了劉備。劉備對他非常讚賞,楊儀的職業生涯就此改變。

劉備死後,諸葛亮任命楊儀為丞相參軍,楊儀歲諸葛亮北伐。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命喪五丈原,臨終前派楊儀組織大軍撤退,楊儀很好地完成了任務,同時,斬殺了魏延。然後,護送諸葛亮靈柩回到成都,劉禪封他為中軍師。

不能說楊儀沒有功勞,他的功勞還是很大的。但是,楊儀認為自己居功至偉,應該接諸葛亮的丞相之位,而不是一個虛職。所以,他整天抱怨。

有一天,費禕來看他,楊儀氣憤地說「當初丞相去世的時候,我如果舉兵投魏,今天也不會落魄到這般田地,真是後悔莫及啊。」費禕把這句話告訴了劉蟬。劉蟬大怒,撤了楊儀所有的官職,將他貶為平民,流放外地。

楊儀還不服氣,寫信給劉蟬,為自己叫屈,語氣措辭十分激烈。結果,被抓進了大牢,在獄中自刎身亡。

所以,對於楊儀,我用這句話概括:別讓抱怨毀掉人生。


三國中的楊儀曾經和魏延不和,在諸葛亮死後,便命令馬岱斬殺了魏延,可是作為丞相長史,他為何和魏延不和呢?

諸葛亮的身邊楊儀為丞相長史,作為文官,主管後勤供給;

諸葛亮身邊的魏延為丞相司馬,作為武官,主管前方軍政;

這兩個人按道理來說,作為丞相府服務的能臣和謀士,理應同仇敵愾,一致對外。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這是陳壽的《三國志》中關於魏延的記載,這段話說明了魏延是一個有能力並且能力突出的戰將,但也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將軍,身邊的知己幾乎沒有。

而亮平生密指,以儀性狷狹,意在蔣琬,琬遂為尚書令、益州刺史。儀至,拜為中軍師,無所統領,從容而已。

這是陳壽的《三國志》中關於楊儀的的記載,量小非君子,楊儀也不是什麼好人。

他們兩個人的最直接的特點就是性格孤傲,誰也看不慣誰,這一點像極了曹魏政權里的司馬懿和曹真他們兩個人,但是楊儀的能力又遠不及司馬懿,諸葛亮身邊的這一對能臣,在諸葛亮在位時,各盡其才,有諸葛亮在中間調和,倒也沒什麼問題,但是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病逝了。

諸葛亮想讓楊儀率領部隊緩緩退軍,魏延負責斷後,哪知魏延不服,切斷楊儀南退的道路,這個時候劉禪收到兩個人同時舉報對方的彈劾信,不知道應該相信誰,但是朝堂之上竟然都相信楊儀,沒人相信魏延,於是楊儀下令讓馬岱追擊魏延,魏延被馬岱斬殺。

我一直在想,魏延長期征戰沙場,怎麼連馬岱也打不過,最壞的情況應該是被馬岱在亂軍之中斬殺。

魏延被斬殺後,腦袋還被楊儀用腳踩在地上羞辱了一番,誅了三族。

也許此時此刻的楊儀覺得只要把軍中有威望的魏延除去,自己當之無愧的可以成為蜀漢政權的一把手,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諸葛亮太了解他了。知道他心胸狹窄,難以容人,便將軍事大權交給了蔣琬。

「臣若不幸,後事宜付蔣琬」。

可憐了楊儀和魏延內鬥,一個死,誅殺三族,楊儀也因為諸葛亮沒有將軍政大權給了他,心中都是不滿,不久被貶,抑鬱自殺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繫刪除!


楊儀才高自傲,不管是史書評價,還是他讓趙正卜卦之象,都是自己作死,與人無尤。

楊儀屬於那種會做事不會做人,可以為幹吏,不能為領導的典型人物,表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因私廢公。

諸葛亮在時,魏延再剽悍,也能得到保全,上下還算一心。諸葛亮去世,魏延被急躁楊儀逼成「反將」,死於非命。雖然魏延有自己的問題,但是楊儀這麼干,是有私心的。

第二,性情急躁。

《三國志》記載,楊儀籌劃「不稽思慮,斯須便了」,可見楊儀辦事又快又好。但同時反應了他的性格急躁,當領導,就怕毛躁。這也是為什麼同為丞相長史,蔣琬能繼承諸葛亮的職務。

第三,地位根基。

楊儀的地位,更多是因為諸葛亮的曾經肯定。在楊儀,魏延上書後主,互相攻擊之際。董允,蔣琬都因「跟丞相日久」為理由,支持楊儀的。所以,楊儀本身聲望不高。

第四,自視過高。

楊儀能繼承諸葛亮的地位,曾經讓趙正卜卦,得「家人」卦,象徵家庭,有君子言有物行有恆之意,他十分不爽。又因為資歷,苦勞比蔣琬多卻在蔣琬之下而怨恨。可見,心胸狹隘,自視過高。

第五,犯了大忌。

楊儀這樣的個性,人人敬而遠之,只有費禕還會常常來看他。楊儀卻在費禕面前抱怨「如果當時帶著大軍投奔魏國,也不用像如今這種田地」這樣作死的話。


楊儀這個人總的來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人才,很能幹。劉備和諸葛亮都對他十分器重。只可惜他沒有容人之量,心胸狹隘,導致他下場悲慘。實在令人感到惋惜。

一、楊儀的才幹

先主劉備曾與楊儀議論國家軍事大計,討論政治。劉備對他很讚賞,並委以重任。可見楊儀這個人還是比較有才幹的。

後來,諸葛亮出師北伐,楊儀總是負責幫助諸葛亮制定計劃,徵調糧草。楊儀總能把事情處理得乾淨利落,軍隊里的規章制度也都是楊儀安排和檢查。諸葛亮對他的才幹給予了肯定。

二、與魏延爭鬥

楊儀與魏延二人素來不和,誰也不服誰,經常爭鬥。魏延有幾次想拿刀殺了楊儀。

三國時期的孫權曾經說過:「楊儀與魏延兩個人就像放牛的孩子,雖然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賞識,但是對他們聽之任之,一定不會有好下場。哪天諸葛亮不在了,兩人必生禍亂。

不幸被孫權言中了。諸葛亮死後,楊儀與魏延相爭,二人上表劉禪,互相誣陷對方謀反。結果魏延被殺,並被滅三族。

三、凄慘晚年

因為諸葛亮生前曾密奏劉禪,楊儀個性急躁,心胸狹隘,想讓蔣琬擔當重任。因此,諸葛亮去世後,楊儀職位在蔣琬之下。楊儀錶現出極度不滿,認為自己功勞和才能在蔣琬之上。言語之間常流露出憤恨之情,終被罷官免職流放。但他依然不思悔改,還上書誹謗他人。朝廷派人捉拿他,最後只好自殺了。

楊儀的悲慘命運,與他的性格不無關係,這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要引以為戒。「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各位看官以為如何?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


個人覺得楊儀有關羽的心氣,但是能力相差甚遠。

作為文臣楊儀這個人能力還是有的,而且幾次執行諸葛亮的給他的任務都執行得比較好,但是小肚雞腸,諸葛亮死後與魏延產生內訌,直接害死了魏延。後來又認為自己完好無損的將丞相的部隊帶回來了,有些不得了了,認為自己立大功了,左看右看認為成都上下就自己能力、資歷最高,丞相去了是不是自己該怎麼樣了。但是結果繼承諸葛亮的是蔣琬,氣得楊儀全身上下渾身不自在,在成都見人就發牢騷,鬧鬧叨叨,嘰嘰歪歪,見人都覺得別人欠了他似的,後來因為這樣被罷官發配,去了發配地還不老實,還在那裡繼續嘮嘮叨叨、嘰嘰歪歪,後來被誹謗罪被抓,再後來自殺在牢房裡了。

楊儀這個人確實有些小肚雞腸了,在蜀國失去諸葛亮後,最需要團結的時候,他挑起了內訌,並直接害死了蜀國後期第一大將魏延,而且造成兩敗俱傷,損失慘重。魏延與楊儀矛盾本來就很大,在撤軍這個事上既然溝通不了,可以讓姜維去溝通嘛,不懂得在關鍵時刻唱一出將相和!回到成都還耀武揚威,認為自己有多了不起,自然會有很多人看不慣,也就自然會有人去劉禪那裡講他壞話,而且從魏延的表現來看也不像反叛,成都的人又不是傻子,所以楊儀是死有餘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