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唱《後來》的女孩劉若英,已經是四歲孩子的媽了。

  前不久,她曬了一段自己兒子馳騁滑雪場的視頻。

  小傢伙,頭戴頭盔,腳踩滑板,姿勢華麗。

  但是,華麗的背後也是艱辛。

  劉若英在文中說,兒子因爲要早起鍛鍊,晚上也沒睡好,所以一直喊困,特別心疼。

  問他,是想回去睡覺還是接着滑雪?

  小傢伙說,滑雪。

  就這樣拖着自己痠痛的腿繼續往前走。劉若英雖然心疼,但是也沒有像其他父母那樣阻攔,而是鼓勵兒子繼續前進。

  訓練到第三天,小傢伙終於可以上山滑雪了,因爲山區只有滑雪者能進,所以劉若英兩口子就在大雪中等小傢伙從山上歸來,等他回來以後,脫掉頭盔滿頭大汗,非常興奮地說:

  “我去了喜馬拉雅山。”

  文中還說:喜歡、好奇、嚐鮮都可以是一時的。能夠不斷跌倒、爬起並且堅持,這纔是最珍貴的體驗。

  你想給孩子最珍貴的一切,但是往往讓孩子失去最珍貴體驗的也是你。

  每個成功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懂得放手的母親。

  01

  伊能靜和工作人員閒聊時說,自己曾經和兒子大吵過一架。

  兒子想學剪輯,伊能靜非讓他報編劇。

  兩人爭吵下,兒子大聲說道:

  “你用你知道的來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來你又沒有去過!”

  伊能靜聽完後,感覺好像被敲了一棒。

  你總是擔心孩子會走彎路,但是卻不知道孩子的未來在哪裏。

  既然這樣,那就請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

  我們都知道,股神沃倫·巴菲特是世界財富的象徵,但可能卻不知道,他的兒子彼得·巴菲特是音樂屆的翹楚。

  彼得能實現從金融到音樂的跨界,全靠五個字:父親的信任。

  在彼得7歲的時候,就能把一首歡快的曲子彈奏成一首哀樂。

  爲此,巴菲特認定他有音樂的天賦,因此即使彼得中途從斯坦福退學,然後去追求自己夢想,也沒有多加干涉。

  他始終認爲:

  孩子的路,就讓孩子自己走。

  最終,彼得推出了數張專輯,並憑藉《500部落》的配樂,獲得美國電視界最高榮譽:“艾美獎”。

  彼得在書中曾說:

  父親以他的習慣,認真傾聽,不做評論,也不直接提建議。

  他曾對我說:

  “彼得,你知道嗎,你和我其實在做一件事情,音樂是你的畫布,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我的畫布,我每天都在上面畫上幾筆。”

  沃倫·巴菲特和彼得·巴菲特

  巴菲特將自己的事業與兒子的事業平等看待,即使身爲億萬富翁,但他仍相信兒子也能憑藉自己的興趣和努力,在自己的畫布上畫出最美麗的風景。

  彼得還說:如果我想投機取巧,我父親是不會幫我的。

  父親說:

  因爲這不是在行使特權,而是在削減特權。

  在巴菲特眼中,孩子的特權就是在於自己能夠選擇自己的路。

  而我們,不應用自己的特權去幹涉孩子的特權。

  這世界上,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爲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儘早讓孩子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並且相信他能比你走得更好。

  02

  有的父母會說:我是愛孩子的。

  但事實上,他們並不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愛。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曾提到:

  愛是爲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備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

  一段健康的關係,應該是令人愉悅的享受,必須是以承認“對方是與自己不同的、完全獨立的個體”爲前提的。

  但是,又有多少父母終其一生,將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導致孩子即使身體長大,但心智卻永遠低下。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派出所接到一名22歲的男孩報警,他說自己的工資全部由母親保管,每個月只給他300塊的零花錢,男孩覺得母親對他不好,先是辭職,後又離家出走,但因爲身上沒錢,想到拘留所能管喫管住,於是就選擇報警。

  不難看出,這出鬧劇背後的原因:

  母親完全控制兒子的思維和行動,即便是22歲了,也會無法自食其力到走投無路,甚至想出“有困難找警察”這種小孩子纔會有的幼稚想法,不覺得很可笑嗎?

  一個22歲的男孩,既沒有獨立空間,也沒有獨立人格,自然難以實現經濟獨立,並獨立去解決問題了。

  孩子10歲前,靈魂只是寄居在父母這裏,10歲以後,孩子將會有自己的獨立靈魂。

  如果不能替他生活,就請教會他如何生存。

  不放手,孩子就只能選擇懦弱,因爲他們從不曾感受到獨立的樂趣。

  還有這樣一則新聞。

  78歲的李大爺,每天早上8點出攤,晚上9點回去。

  每天起早貪黑的原因是,大兒子離婚了,小兒子還沒結婚,李大爺希望能多賺點錢,好幫襯兩個兒子結婚,能看到孩子能有個好一些的未來,自己的心願也就了了。

  生活永無止境,就算結了婚,還會生娃,離了婚還會再婚,試問,當你滿頭白髮的時候,你還能爲他擋得了一世風沙嗎?

  03

  擋不了風沙,你就該教會他們怎麼阻擋風沙,雖然這樣走的彎路會變多,但是他們能走得更遠。

  所有人都爲這樣一個小女孩點贊。

  一個小女孩被關在電梯裏,但是她不慌不忙,首先就將電梯內的所有樓層按鈕都按了一遍,然後按下緊急按鈕後,選擇報警處理。期間小女孩還在一直安撫自己的小夥伴,讓他不要慌張。

  就這樣在大人都會慌亂的情況下,一個小女孩做出了最正確的選擇,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她的母親總是會教授她一些在電梯自救的小知識。

  在一小區民房發生火災時,6歲女孩童童帶着3歲妹妹成功自救。

  這樣大人都會慌亂的情況下,童童因爲在學校學習了火災自救的方法,及時撥打了119報警電話向消防隊進行求助。在消防接警員的引導下,這名6歲小女孩不僅說出了所在地址,還把自己3歲的妹妹從火災現場帶至安全地帶。

  同樣也是6歲的孩子俊俊。

  爸媽都以爲孩子失蹤了,焦急萬分。

  沒想到是孩子在玩耍時,進入了一個敞開的車庫,隨後不慎將車庫門關閉,孩子也就困在了裏面。由於車庫門較厚,俊俊最初在裏面敲打了一陣後睡着了。

  醒來以後的俊俊,看到車庫裏有個水龍頭,就想到用水漫出車庫門縫,就會有人發現的方法,但是想到爸媽教過安全知識,也把車庫裏的電閘全都關閉。

  就這樣,俊俊安然無恙的出了車庫。

  你看,孩子雖然小,但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脆弱,他們遠比我們想得要堅強,你教給她方法,給孩子試錯反思的時間,他們就會真正的成長。

  胡可的兒子安吉受傷,作爲媽媽,當然很心疼,但是胡可並沒有阻攔他繼續成長而是鼓勵他前進,因爲她相信孩子需要歷練才能成長。

  在未來的路上,或許還會受傷,一定還有困難,但這並不影響你勇往直前的腳步。

  錯了又何如,受傷了你還能給她安慰,但忍着淚也要告訴他,不要放棄,你是最棒的。

  楊絳考上大學時,曾諮詢父親自己該選什麼專業。父親的回答是:“沒什麼該不該,你最喜歡什麼就學什麼。”

  信任就該放手,給他們成長的空間,給他們試錯的機會,因爲他們遠比你想象得要堅強。

  不侵掠孩子的人生,無論,我們是孩子多麼親近的人。一輩子太短,總要讓孩子活出自己的模樣。

  放手,讓孩子去展翅高飛,打敗雄鷹的,不是藍天,而是,捆住它們的翅膀,不允許它們飛翔。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爲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爲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學會適當的放手,纔是給孩子最好的成全。願各位小寶貝能夠長成一個有靈魂的人,找到各自想走的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