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唱《后来》的女孩刘若英,已经是四岁孩子的妈了。

  前不久,她晒了一段自己儿子驰骋滑雪场的视频。

  小家伙,头戴头盔,脚踩滑板,姿势华丽。

  但是,华丽的背后也是艰辛。

  刘若英在文中说,儿子因为要早起锻炼,晚上也没睡好,所以一直喊困,特别心疼。

  问他,是想回去睡觉还是接着滑雪?

  小家伙说,滑雪。

  就这样拖着自己酸痛的腿继续往前走。刘若英虽然心疼,但是也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阻拦,而是鼓励儿子继续前进。

  训练到第三天,小家伙终于可以上山滑雪了,因为山区只有滑雪者能进,所以刘若英两口子就在大雪中等小家伙从山上归来,等他回来以后,脱掉头盔满头大汗,非常兴奋地说:

  “我去了喜马拉雅山。”

  文中还说:喜欢、好奇、尝鲜都可以是一时的。能够不断跌倒、爬起并且坚持,这才是最珍贵的体验。

  你想给孩子最珍贵的一切,但是往往让孩子失去最珍贵体验的也是你。

  每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懂得放手的母亲。

  01

  伊能静和工作人员闲聊时说,自己曾经和儿子大吵过一架。

  儿子想学剪辑,伊能静非让他报编剧。

  两人争吵下,儿子大声说道:

  “你用你知道的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来你又没有去过!”

  伊能静听完后,感觉好像被敲了一棒。

  你总是担心孩子会走弯路,但是却不知道孩子的未来在哪里。

  既然这样,那就请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

  我们都知道,股神沃伦·巴菲特是世界财富的象征,但可能却不知道,他的儿子彼得·巴菲特是音乐届的翘楚。

  彼得能实现从金融到音乐的跨界,全靠五个字:父亲的信任。

  在彼得7岁的时候,就能把一首欢快的曲子弹奏成一首哀乐。

  为此,巴菲特认定他有音乐的天赋,因此即使彼得中途从斯坦福退学,然后去追求自己梦想,也没有多加干涉。

  他始终认为:

  孩子的路,就让孩子自己走。

  最终,彼得推出了数张专辑,并凭借《500部落》的配乐,获得美国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

  彼得在书中曾说:

  父亲以他的习惯,认真倾听,不做评论,也不直接提建议。

  他曾对我说:

  “彼得,你知道吗,你和我其实在做一件事情,音乐是你的画布,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我的画布,我每天都在上面画上几笔。”

  沃伦·巴菲特和彼得·巴菲特

  巴菲特将自己的事业与儿子的事业平等看待,即使身为亿万富翁,但他仍相信儿子也能凭借自己的兴趣和努力,在自己的画布上画出最美丽的风景。

  彼得还说:如果我想投机取巧,我父亲是不会帮我的。

  父亲说:

  因为这不是在行使特权,而是在削减特权。

  在巴菲特眼中,孩子的特权就是在于自己能够选择自己的路。

  而我们,不应用自己的特权去干涉孩子的特权。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尽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并且相信他能比你走得更好。

  02

  有的父母会说:我是爱孩子的。

  但事实上,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曾提到:

  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

  一段健康的关系,应该是令人愉悦的享受,必须是以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为前提的。

  但是,又有多少父母终其一生,将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导致孩子即使身体长大,但心智却永远低下。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派出所接到一名22岁的男孩报警,他说自己的工资全部由母亲保管,每个月只给他300块的零花钱,男孩觉得母亲对他不好,先是辞职,后又离家出走,但因为身上没钱,想到拘留所能管吃管住,于是就选择报警。

  不难看出,这出闹剧背后的原因:

  母亲完全控制儿子的思维和行动,即便是22岁了,也会无法自食其力到走投无路,甚至想出“有困难找警察”这种小孩子才会有的幼稚想法,不觉得很可笑吗?

  一个22岁的男孩,既没有独立空间,也没有独立人格,自然难以实现经济独立,并独立去解决问题了。

  孩子10岁前,灵魂只是寄居在父母这里,10岁以后,孩子将会有自己的独立灵魂。

  如果不能替他生活,就请教会他如何生存。

  不放手,孩子就只能选择懦弱,因为他们从不曾感受到独立的乐趣。

  还有这样一则新闻。

  78岁的李大爷,每天早上8点出摊,晚上9点回去。

  每天起早贪黑的原因是,大儿子离婚了,小儿子还没结婚,李大爷希望能多赚点钱,好帮衬两个儿子结婚,能看到孩子能有个好一些的未来,自己的心愿也就了了。

  生活永无止境,就算结了婚,还会生娃,离了婚还会再婚,试问,当你满头白发的时候,你还能为他挡得了一世风沙吗?

  03

  挡不了风沙,你就该教会他们怎么阻挡风沙,虽然这样走的弯路会变多,但是他们能走得更远。

  所有人都为这样一个小女孩点赞。

  一个小女孩被关在电梯里,但是她不慌不忙,首先就将电梯内的所有楼层按钮都按了一遍,然后按下紧急按钮后,选择报警处理。期间小女孩还在一直安抚自己的小伙伴,让他不要慌张。

  就这样在大人都会慌乱的情况下,一个小女孩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她的母亲总是会教授她一些在电梯自救的小知识。

  在一小区民房发生火灾时,6岁女孩童童带着3岁妹妹成功自救。

  这样大人都会慌乱的情况下,童童因为在学校学习了火灾自救的方法,及时拨打了119报警电话向消防队进行求助。在消防接警员的引导下,这名6岁小女孩不仅说出了所在地址,还把自己3岁的妹妹从火灾现场带至安全地带。

  同样也是6岁的孩子俊俊。

  爸妈都以为孩子失踪了,焦急万分。

  没想到是孩子在玩耍时,进入了一个敞开的车库,随后不慎将车库门关闭,孩子也就困在了里面。由于车库门较厚,俊俊最初在里面敲打了一阵后睡着了。

  醒来以后的俊俊,看到车库里有个水龙头,就想到用水漫出车库门缝,就会有人发现的方法,但是想到爸妈教过安全知识,也把车库里的电闸全都关闭。

  就这样,俊俊安然无恙的出了车库。

  你看,孩子虽然小,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他们远比我们想得要坚强,你教给她方法,给孩子试错反思的时间,他们就会真正的成长。

  胡可的儿子安吉受伤,作为妈妈,当然很心疼,但是胡可并没有阻拦他继续成长而是鼓励他前进,因为她相信孩子需要历练才能成长。

  在未来的路上,或许还会受伤,一定还有困难,但这并不影响你勇往直前的脚步。

  错了又何如,受伤了你还能给她安慰,但忍着泪也要告诉他,不要放弃,你是最棒的。

  杨绛考上大学时,曾咨询父亲自己该选什么专业。父亲的回答是:“没什么该不该,你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信任就该放手,给他们成长的空间,给他们试错的机会,因为他们远比你想象得要坚强。

  不侵掠孩子的人生,无论,我们是孩子多么亲近的人。一辈子太短,总要让孩子活出自己的模样。

  放手,让孩子去展翅高飞,打败雄鹰的,不是蓝天,而是,捆住它们的翅膀,不允许它们飞翔。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学会适当的放手,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成全。愿各位小宝贝能够长成一个有灵魂的人,找到各自想走的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