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雙12之季,銀聯攜大量優惠活動進行鋪天蓋地的宣傳,細一看優惠幅度不可謂不大,這麼大張旗鼓的活動,其主角就是一直在宣傳的「銀聯雲閃付」,人們的注意力也被吸引到了「雲閃付」這個貌似有點熟悉的概念上。銀聯、各大銀行、手機支付、閃付、雲閃付,此類的辭彙和概念紛至沓來,混雜在一起,如潮水般淹沒了一臉懵逼的大眾,徒留一地的迷惑和混亂。趁此機會,筆者以自己的了解來梳理一下這一團亂麻。

銀聯雙十二的活動宣傳

一、歷史和起源

手機支付我們都非常熟悉了,已經廣泛應用於生活中。大家熟知的微信、支付寶都是以手機平台為工具進行二維碼的收付款,但須知即使在移動支付領域,基於二維碼的手機平台支付也只是其中一種方式,雖然現在已經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我們今天的主題,閃付、雲閃付這些概念也基於一種新的支付方式——基於NFC技術的非接觸支付。

NFC標誌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信技術,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數據傳輸交換數據。由於NFC技術有快速、便捷等諸多優點,一直被視為更先進支付技術的基礎。

在銀行卡支付進入IC卡時代後,IC銀行卡可以利用NFC技術實現非接觸支付,在國內的技術標準即為銀聯閃付QuikPass,對應國外Visa的Paywave和萬事達的Paypass,主要應用在小額支付的場景,理論上用戶在支付時使用IC銀行卡靠近POS機即可完成支付,方便快捷。國外信用卡體系發達,這樣的使用方式已經非常普遍,小額消費可以直接揮卡完成支付,不需要簽名。

銀聯閃付

萬事達的PayPass

VISA的payWave

國內,銀聯推廣的「閃付「經過了幾個發展階段:初期的閃付需要用戶圈存電子現金才能使用,十分不便利,因此並沒能推廣開。後來的閃付不需要圈存現金,與銀行賬戶合併,可以直接完成交易,比如在所有標識有」Quickpass「的POS機支付時,不需要插卡或是刷磁條,直接將卡貼近POS機,就會聽到」滴「的提示音,便可以直接付款。

綜上所述,」閃付「其實本來是指實體卡通過NFC技術進行的非接觸支付。2015年,在手機支付逐步普及的環境下,銀聯推出了」雲閃付「,在「閃付」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實現了在手機設備模擬生成虛擬銀行卡,代替了實體卡與POS機進行交易,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由於手機設備中是一張虛擬卡,安全性更高,不會有盜刷卡、複製卡之類的風險,二是手機模擬卡後,省去了攜帶實體卡的麻煩。這樣,銀聯吸取「閃付」失敗的教訓,攜「銀聯雲閃付」,聯合各大銀行,欲與支付寶、微信支付正面交鋒,爭取移動支付市場的份額。

二、手機支付的技術基礎

上文所說的「銀聯雲閃付」,是銀聯推廣的技術標準,適應於國內的雲閃付,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技術標準,但大家的思路上是一樣的,即以手機設備內模擬的一張虛擬銀行卡,代替實體卡去完成交易。「銀聯雲閃付」支持線上和線下的支付,線上支付與第三方支付平台類似,不再贅述,本文主要講雲閃付的線下支付。在這方面,從手機生產商、銀行機構又分化出兩種不同的實現方式,即eSE(electron Secure Element電子安全元件)和HCE(HostCard Emulation(host-based cardemulation主機卡模擬),以Applepay為首的

一幫XXPay屬於前者,而眾多安卓陣營手機屬於後者。

雲閃付的多種方式

蘋果的做法是以手機內置的硬體SE(Secure Element)安全晶元存儲Token,配合虛擬卡進行授權交易,而SE以硬體隔絕的方式杜絕了被攻擊、截獲的可能性,保證了交易的安全性,並且ApplePay在每次交易前還需要通過Touch/Face ID確認機主身份,更加萬無一失。用戶操作的流程也非常簡便,雙擊Home鍵/開始健,屏幕上出現綁定虛擬卡,靠近POS機,然後驗證指紋/面容完成支付。得益於蘋果公司巨大的社會影響力,Apple Pay一推出即引起了大眾廣泛的興趣,不久銀聯正式引入Apple Pay,支持各大主流銀行,「雲閃付」的概念才得到了廣泛宣傳。

門店的Apple Pay標誌

當時僅次於蘋果的手機廠商三星也同時推出了Samsung Pay,之後國產手機廠商華為、小米、魅族也依次推出Huawei Pay,Mi Pay,Meizu Pay,本質上與Apple Pay沒有區別。其中Samsung Pay值得單獨說一下,它除了支持NFC支付外,還通過MST(Magnetic Secure Transmission),可以實現對磁條卡的模擬,也就是說Samsung Pay除了支持IC卡,還支持磁條卡的支付,適用範圍更廣。但由於國內很快就全線升級POS機以支持IC卡,Samsung Pay這個本來的優勢也沒有了用處。

目前主流的XXPay,相當於各手機廠商定製的雲閃付,集成度更高,其餘的安卓手機只能用HCE

各種Pay的興起,除了手機商作為自家手機實用性的賣點以增強用戶粘性,也不難看出各大手機商對龐大的支付交易市場也有不小的興趣,而XXPay就是支付市場的敲門磚。對於銀行來說,也樂見各家的Pay發展,因此也在支持上不遺餘力,畢竟這些交易都將經過銀聯通道。幾年的發展,各個Pay目前均已支持包括四大行以及各主流商業銀行的大多數銀行,以上唯有Meizu Pay因為起步較晚,支持銀行有限。

華為的Huawei Pay

蘋果推出Apple pay,安卓陣營也沒閑著。Google 很早就推出了Google Wallet服務,已經對NFC電子支付技術有所涉獵,應用於Nexus S,雖然商業沒能獲得成功,但谷歌在此基礎上,在Android4.4加入了HCE(基於主機的卡模擬)技術,使安卓陣營手機在手機NFC支付上有了統一的技術框架,此時的安卓旗艦手機已經陸續配備NFC晶元,硬體基礎也趨於成熟。

小米的Mi Pay

HCE與eSE一樣是基於Token的支付手段,但與Apple Pay和其他Pay不同的是,由於安卓手機硬體配置的差異化和碎片化,手機廠商無法統一協調配合,致使統一標準的SE安全元件無法實現,因此乾脆將SE模塊放到雲端實現,使得沒有SE硬體的手機,只要支持NFC,系統版本在安卓4.4以上,同樣可完成支付,這就是銀聯主推的「雲閃付」方案,也是「雲閃付」中「雲」字的由來。

安卓HCE雲閃付

除此之外 ,還有一些第三方平台APP,也利用銀聯雲閃付的標準,支持手機閃付,例如京東閃付、美團閃付,將雲閃付的應用範圍進一步拓展。從原理上說,和HCE閃付相同,後面不再單獨說明。

京東閃付

美團閃付

總的來說,各種Pay和HCE的雲閃付,在實現思路上是相同的,都是基於Token技術的支付手段。銀行將一組(或更多組)十個Token下發到本地手機的eSE中,支付時候通過手機NFC天線與POS機傳輸Token,收單行收到Token以後和發卡行清算請款。兩種方案的區別基本只在於SE模塊的實現方式,以及IOS系統和安卓系統的差異化。Token具有隨機性、唯一性、不可預測性等等重要的安全特性,保證支付的安全性。且在國內,Apple Pay,其他各種Pay,以及HCE的支付方式,在支付的過程中,全部基於銀聯主推的「銀聯雲閃付」方案。一言以蔽之,NFC是物理基礎,「銀聯雲閃付」是技術標準,而Apple Pay、其他Pay,以及谷歌陣營的HCE支付,都是基於「銀聯雲閃付」的手機端實現方案。

三、雲閃付的用戶體驗

自從銀聯雲閃付正式上線之後,不論這個Pay,那個Pay,還是HCE,在鋪天蓋地的宣傳和推行後,都要落到用戶的實際體驗上,那麼這種新的支付方式體驗如何呢,筆者親身體驗過兩者,就自身體驗來說一下各自的特點。

在消費之前的準備工作,就是綁定一張銀行卡,生成一張對應的虛擬卡。虛擬卡與主卡共享賬戶,但卡號不同,消費出單上顯示的也是虛擬卡號。在消費過程中,虛擬卡直接代替主卡去完成消費,而主卡只做對應的賬戶記錄。

Apple Pay,其他Pay,綁定方式類似,基本都是在對應的手機錢包中添加對應的銀行卡再驗證即可,可同時綁定不同銀行的若干張卡。其他安卓手機在當時沒有統一的閃付平台,需要進入各大銀行對應的APP申請虛擬卡綁定,虛擬卡的申請不受限制但在手機上只能綁定一張卡,如果在消費時需要更換銀行卡只能到設置界面手動更換,這一點相比各種Pay稍有不便。

關於HCE對應的各大銀行APP,詳見以下鏈接:

產品詳情-HCE?

cn.unionpay.com
圖標

綁定卡後,即可在支持的商戶進行消費了。再次提醒,手機雲閃付的消費依賴於支持Quikpass標準的POS機,否則無法進行。Apple Pay為首的各種Pay,方式相同,支付方案與手機系統聯繫緊密,流程標準化,以蘋果手機為例,通常只需要以下三步:

1、喚醒雲閃付(雙擊Home/電源鍵;

2、靠近POS機;

3、驗證Touch ID/Face ID後扣款,成功後消費額會直接顯示在屏幕上。

Apple Pay的體驗非常順暢,最早整合了指紋識別。iPhone X系列中付款界面由Face ID代替了舊型號的Touch ID。其後的Huawei Pay,Mi Pay等基本沿用了蘋果的做法。

除蘋果手機NFC是默認開啟無須設置外,其餘手機如華為、三星、小米需開啟NFC。

安卓HCE支付方式相近,在保證NFC開啟的情況下:

1、點亮屏幕(是否需要解鎖可以自行設置);

2、手機背部NFC天線靠近POS機;

3、完成扣款,消費額直接顯示在屏幕上。

HCE由於安卓陣營硬體的碎片化,無法統一將指紋/人臉識別模塊整合到雲閃付

相比於掃碼支付,雲閃付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需要解鎖->打開APP->選到掃碼界面->手動掃碼這一系列步驟,支付動作更加連貫自然,理論上手機靠近一揮即完成付款;

2、雲閃付在支付環節不需要聯網,在消費一定次數後會自動聯網更新一次Token,具體次數要視各家銀行下發的Token數目而定;

3、雲閃付採用虛擬卡、Token、NFC傳輸的組合方案,在安全性上要明顯高於掃碼支付,因為二維碼的有效時間內是直接暴露的,並沒有進行可靠的加密。而雲閃付以虛擬卡保證了主卡的安全性,以Token的特性保證了交易授權的安全性,NFC保證了數據能快速傳輸,在各方面都比較完善。

4、虛擬卡的實現取代了實體銀行卡,出門可以不帶銀行卡,一部手機就可以綁定常用的銀行卡,且除了可以以雲閃付進行消費外,在ATM存取款、查詢信息同樣可以實現。在Apple Pay正式入華後,很多ATM都經過升級,支持Apple Pay取款。

四、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中國在銀行業、金融業、信用卡業務以及國民消費方面相比發達國家依然有差距,但得益於飛速進步的技術以及日益強大的經濟,移動支付業務反而在後發優勢的加持下實現了彎道超車,先於發達國家培養起了成熟的移動支付市場以及龐大的移動支付用戶群,這也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跨越式發展。

微信和支付寶的主流支付地位依然不可動搖

事實上,由於發達國家高度成熟的信用卡支付系統,多數人已經習慣了揮卡閃付,對於ApplePay的熱度有限,但國內的NFC支付依然未完善,大有可為,銀聯的HCE由於當時手機對NFC支持不完善而不為大眾所知,直到Apple Pay進入中國,一夜之間,NFC支付、雲閃付才有了廣泛的關注度,當時網路的討論普遍要看好一些,不少人認為銀聯雲閃付可以在移動支付領域有一席之地,甚至不乏有人認為威脅到支付寶和微信的主流地位。於是,雲閃付在大力宣傳伴隨著可以說是良心的優惠下,正式上線。

雙十二的宣傳

隨後的幾年時間,雲閃付沒有如銀聯預期的那樣廣泛鋪開,在大眾中的普及相比掃碼支付依然可以忽略,時至今日,隨機問身邊的同事、親友,對銀聯雲閃付近乎沒有準確的概念,更別提習慣性的使用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終究無法避免。在筆者的親身體驗以及了解中,影響雲閃付推廣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概念複雜混亂,讓人無從了解。

銀聯在雲閃付概念的解釋、以及一系列使用方法沒有進行針對性、合適的引導,致使感興趣的人無法在短時間內明白雲閃付的使用方法,在網路社區中多有體驗帖,基本都需要自己研究和摸索,支付失敗的例子也有不少。「銀聯雲閃付」這個名稱,是銀聯推廣的一種技術標準,也是一種支付方式,在宣傳中又是銀聯打造的新品牌,而銀聯在隨後又推出一款名為「雲閃付」的APP掃碼支付也加入了「雲閃付」APP。如此,讓本來就相對陌生、新奇的概念更加混亂,這一點極大地影響了潛在人群的熱情。

「雲閃付」概念混雜,不利於大眾理解

2、 實際體驗不統一。

按照銀聯的宣傳,雲閃付應該是手機一揮就可完成支付,大眾的期待也是這樣,但是想要達到這樣的體驗效果需要同時滿足幾個條件:卡對應的銀行支持小額免密,消費所在的商戶支持小額免密,POS機支持小額免密。在實際的體驗中,由於各銀行規定不統一,各商戶情況不相同,甚至商戶使用的POS機在硬體和軟體上也不統一,致使除了少數商戶(如麥當勞)可以達到理想狀態外,其餘都需要用戶在揮手機後手動輸入密碼,而未開啟刷卡驗密功能的用戶會直接交易失敗,這樣相比二維碼的便捷優勢就蕩然無存。

知名的連鎖品牌在雲閃付的支持上要好很多,人員操作也熟練,且大多此類商店支持小額免密免簽,在這些商戶可以體驗到理想狀態的雲閃付

3、 操作人員培訓不到位。

在筆者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很多商戶明明配置了支持雲閃付的POS機,但對於雲閃付毫無概念,不懂如何操作,不少人聽到閃付依然習慣性地以為是掃碼支付,十分影響用戶的體驗。

收銀員是否熟練,很大程度影響體驗

4、 配置成本相對高。

掃碼支付近乎無成本,而支持雲閃付需配置專用的POS機,小商戶為此增加額外成本的意願很低。

5、 各銀行支持不統一。

以蘋果為首的手機廠商通過自身影響力與各大主流銀行達成協議,讓用戶端對各大銀行有了統一的介面,這個介面就是各種Pay,但安卓陣營的HCE的體驗就變得割裂,各家銀行都推出自己的雲閃付業務,對應不同的APP,需要不同的設置。當時銀聯曾推出過一個雲閃付APP(舊版),支持安卓HCE綁定多家銀行卡並設置虛擬卡,意圖整合各家銀行的閃付業務,但從APP本身支持的銀行來看,除興業銀行與郵政銀行外,剩下的全部都是地方小銀行,基本用不到。

HCE無法像Apple Pay一樣整合各家銀行,一部分原因是各家銀行都有自己的雲閃付業務以及對應的APP

6、 學習成本高。

誠然,對於像筆者這樣稍微折騰、也愛體驗新事物的用戶來說,折騰和學習一下不失為一種樂趣,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不利的點,在生活節奏快速的今天,在有其他成熟方案的前提下,學習成本高將成為壓倒雲閃付的最後一根稻草。蘋果在iphone6s推出了突破性的人機交互手勢3D touch,從另一個維度實現了手機的快捷操作,此功能不可謂不好用,只有些微的學習成本,但即便如此,iphoneX系列上市的今天,多數用戶甚至不知曉此功能的存在。據新聞稱,2019年,蘋果會砍掉3D touch,先進、好用的功能,沒有用武之地,也只能黯然退場,雲閃付也是如此。

這種種的因素共同作用下,就是我們看到的結果,雲閃付沒能在移動支付市場爭得一席之地,掃碼支付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

微信與支付寶依然是最主流的支付方式

五、後續以及結尾。

雲閃付沒能開啟銀聯和銀行希望看到的新局面,更沒有威脅到佔據主流地位的掃碼支付,在這之後的一兩年時間,各大銀行在後知後覺N年後,跟隨著微信和支付寶的腳步,相繼都推出了自己的掃碼支付,但倉促上陣,且以己之短,攻敵之長,結果不言而喻。網路上對銀行推出的掃碼支付業務,也是負面評價居多。

近期銀聯的雲閃付的宣傳又再次熱了起來,優惠力度比當初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面對微信和支付寶堅若磐石的統治地位,雲閃付想要突破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當然,銀聯對於雲閃付抱有的期望,並未在這次的失利中褪去,應該說,在這幾年間,銀聯的腳步也並未停下,且有了一些成績。

銀聯對「雲閃付」有很高的期望

首先,上文所提到的「雲閃付」APP,在經歷了若干次重大的版本更新後,將現有的支付業務整合到一起,其中將銀聯標準的掃碼支付、各手機廠商主導的Pay支付、安卓手機的HCE整合到一起。前文已經說過,這樣加劇了「雲閃付」的概念混亂,但另一方面,銀聯以及銀行的支付業務統一到一個平台中,一定程序上緩解了銀行在支付領域不統一的局面。

第二個方面,幾年間不間斷地更新迭代,最新版本的「雲閃付」APP對安卓陣營HCE的體驗提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前面說過,安卓陣營的手機閃付雖然因為HCE的實現方案使得硬體碎片化的安卓手機在同一框架下實現NFC支付,但各大銀行各行其是的閃付業務成為了最大的阻礙,用戶體驗依然是碎片化的。截止2018年12月,「雲閃付」APP已經支持包括四大行、各主流商業銀行在內的104家銀行的閃付一鍵開通,至此安卓用戶的HCE支付也有了統一的平台,只需在這一個APP中綁定雲閃付卡即可。

雲閃付APP整合了銀聯所有的支付方式

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人們暢想的未來世界,擁有現代人夢寐以求的便利生活。手機作為現今人們生活中高度依賴的中心節點,理所當然被當作實現各類便利方式的統一平台,雲閃付理論上適用的範圍還有很多,各手機廠商領銜的Pay支付也更加成熟,除了在銀行支持上更完善,在其他生活領域也實現突破。現今,Apple Pay已支持北京、上海的一卡通,用法與銀行卡相同,Huawei Pay,Mi Pay也各自在公共交通領域有所建樹,至此,銀行卡、交通卡都可以集中在手機中,為人們帶來安全、便利的生活方式。

Apple Pay的公交卡

國產廠商中,小米是最先在公共交通中發力的,現在延續到了Mi Pay

Huawei Pay的公交卡

相比幾年前,銀聯的陣容更加強大,更加成熟的手機Pay,統一平台的HCE,銀聯標準的二維碼支付,都被整合到「雲閃付」這塊金字招牌下。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雲閃付的基礎條件會更加成熟,主流手機廠商的手機Pay會成為所有旗艦的標配,安卓手機陣營,NFC也已經廣泛配備,銀行的支持也基本覆蓋到位……但同樣,銀聯的對手也沒有一刻停歇,短短的幾年,支付寶與微信各自依託移動支付建立了強大的生態,支付不再是單純的手段,而在潛移默化中成了現實生活與虛擬生態的對介面。在這樣的情況下,銀聯能掀起多大的波瀾,我們拭目以待。

銀聯標誌

筆者是技術革新的堅定支持者。最初的火車沒有馬匹快,最初的火槍射程不如弓箭,精度奇差,但歷史告訴我們,火車和火槍不可阻擋地代表了未來。掃碼支付雖然掌握了現在,但云閃付的技術標準和理念依然更具有先進性和前瞻性,雖然限於整個社會的配套體系、人們的理念以及推廣措施的限制,可能無法在當下大放異彩,但這只是現在,未來條件成熟的時候,它會在合適的時候,以完全體的姿態再次歸來,而以目前技術發展的速度,這一天並不遠。正如當年西屋公司與愛迪生的交流電、直流電之爭,交流電勝出是那個時代背景的必然,但技術發展到今天,直流電又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繼續為人類的文明之路點亮光輝。

全文完。

Ps.

筆者非業內人士,只是一個稍微喜歡折騰以及嘗試新鮮事務的普通用戶,本文多方參考網路資料而成,若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看官指教。文中圖片均取自網路,侵刪。本文撰寫過程中,參考了以下幾篇文章,在思路和知識點上均受益匪淺,若對相關技術想有更多了解,推薦前往觀看,內容更加詳實和深入。

借著Apple Pay上線,說說刷手機的黑歷史 篇一:之Apple Pay篇__什麼值得買?

post.smzdm.com
圖標
借著Apple Pay上線,說說刷手機的黑歷史 篇二:Android HCE篇__什麼值得買?

post.smzdm.com
圖標
XX Pay以外的選擇: HCE雲閃付__什麼值得買?

post.smzdm.com
圖標
99%的人都不知道的NFC知識!都在這篇科普里了?

www.360doc.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