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這個事件很多人一直都在納悶,其實很好解釋,正好借問答從幾方面說一下,大家就能清楚了。曹爽雖然是個貴族,但是說他沒經過什麼風浪,沒見過人心奸詐真不為過,不能說他沒想過,請記住他最後的目標只是要個妥善保證,而包括司馬懿等很多人的很多保證已經足以讓他相信自已性命無虞。

曹爽自身積弱

這也是他自己首先考慮的問題,他的人脈已經被「透支」光了,除了桓範還能出來妄想保他周全以外,其他人都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他們沒有選擇卻已經用態度和行動作出了選擇,曹爽是傻,但他不是一個真正的傻子,這些他懂,況且今時今日的現狀都是他咎由自取。同姓本家都沒人幫他,他如何與司馬懿抗衡。

輕信他人擔保

可以說在明知道自己抗衡不過司馬懿的時候,他想到的只是至少先活命,最好連族羣都安穩那就更好,那麼他本身也是希望聽到別人對他的保證的,很多人都說那幾個人害了曹爽,其實曹爽即便不大相信擔保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只不過沒想到司馬懿做的那麼絕。

要點:遊說陣容
  • 司馬懿-指著洛水發誓絕不傷曹爽性命。

  • 尹大目-殿中校尉,天子近臣。(因此事聯合文欽瘋狂反司馬懿)

  • 陳泰-陳羣之子,尚書。(看曹髦被殺後,吐血而亡)

  • 蔣濟-太尉,幾十年前就與孫權斗的其樂無窮的主兒。(幾個月後終因此事被氣死)

之後士族對於司馬家族一直是持鄙視的態度的,也導致了東晉皇族力量的衰弱。就連東晉的晉明帝聽了名臣王導談論司馬家的發家史時,都很不好意思地說:「如此我們國家如何能夠長久啊。」

簡述司馬陣容

司徒高柔、太尉蔣濟、太僕王觀、陳泰代表的陳氏家族、王肅、鍾毓、盧毓等人,在這種陣容下,曹爽真敢與司馬懿硬抗麼。

陰險狡詐司馬懿

司馬懿本身在朝中的威望、功勛就不是曹爽能比的,還有重要的一點,司馬懿的足智多謀是這些人有目共睹的,不打無準備之仗,既然動了,必定有萬全之策,這纔是所有局中人(包括曹爽)他們所忌憚的,入局連個水花都欠奉,估計死了也是白死誰還會上呢,那些不說話的人,有傾向司馬的,有忌憚司馬的,還有一種就是傾向於曹爽但估計自己死了也是白死的一干人等,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司馬懿。

單拖出一句話來分段講:曹爽還沒打就已經輸了,他根本就沒信心打,他也不會動手!之所以聽勸,那是因為-----那纔是他想要的。至於其他臆測都是多餘,諸如如果他反抗該如何如何,都不必講,那不是猶豫不決的事,不敢打,不能打,沒能力打,沒信心打。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公元249年,獨攬大權的大將軍曹爽率領一眾親信,陪同魏國少帝曹芳前往魏明帝曹叡的墳前掃墓,待曹爽等人離開洛陽城到達高平陵的時候,司馬懿命人迅速控制住洛陽城,並且以郭太后的名義封鎖洛陽城門,揭露曹爽的種種罪行,史稱「高平陵之變」。

司馬懿控制住洛陽城之後,派人前往高平陵統治曹爽,如果曹爽可以投降,交出軍政大權,便可以放他一條活路。曹爽得知消息後,起初還是打算反抗一下,但是曹爽手下的一眾將領紛紛勸說曹爽投降,曹爽思慮過後最終決定還是束手就擒吧。

很多人就會有疑問,為何名正言順的魏國大將軍就那麼容易束手就擒了呢?我認為主要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曹爽對自己沒信心。司馬懿以及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在戰場上歷練多年的軍事將領,尤其是司馬懿,人稱「冢虎」,那可是與諸葛亮這種大神相提並論的軍事奇才,司馬師與司馬昭也是三國後期不可多得軍事人才,這一點,魏國人人皆知。而曹爽幾乎沒參加過戰事,人送外號「草包將軍」。如若真打,曹爽一點信心也沒有。

其二:曹爽一方人心渙散。一是因為司馬懿軍事能力突出,另一方面曹爽一方的將領家眷都在洛陽城內,都怕司馬懿發起狠來殺了他們的家人。所以軍心渙散,曹爽一方不想打。

其三:曹爽對自己的老婆孩子還是很疼愛的。此時老婆孩子都在洛陽城,曹爽擔心他們的安危。

其四:司馬家族在三國時期可是士族的領袖,當時的太尉蔣濟、司徒高柔都是站在司馬懿一方的,最主要的是,郭太后也是支持司馬懿的。

綜上所述,曹爽束手就擒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三國時期不僅是一個政權並立,相互傾軋的時代,還是一個階級衝突激烈,各大政治集團鬥爭的時代。如果說魏蜀吳政權並立主要是地域集團之間的鬥爭,那麼曹魏政權中曹氏集團和司馬氏集團的鬥爭,就很大程度上是兩個階級集團的鬥爭。而這個鬥爭最關鍵的節點,就是高平陵之變。在這次政變中,司馬氏集團取得了勝利,深刻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而司馬懿的深沉老練和攻心戰術,使得曹爽輕易束手就擒,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駕崩,少帝曹芳繼位後,司馬懿與魏宗室曹爽受遺詔輔政。曹爽此時代表的是曹氏皇族的利益,他任用夏侯玄等人改革九品中正制,試圖恢復唯纔是舉的選拔制度,穩固曹魏政權的基礎。而這擠壓了士家大族尤其是司馬氏的特權,更不用說在具體政治方面曹爽利用宗室身份對司馬懿的打擊。故而司馬懿與曹爽既是政敵懷有私怨,還有公仇,那就是曹魏政權和司馬家族集團的政治對立。

電視劇《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中的曹爽形象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謁位於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親信皆隨同前往。與此同時,一直裝病裝傻韜光養晦的司馬懿暴起,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召集死士,以郭太后名義下令討伐曹爽,關閉城門、佔據武庫,並派兵出城據守洛水浮橋。然後司馬懿命令司徒高柔持節代理大將軍職事,佔據曹爽營地;太僕王觀代理中領軍職事,佔據曹羲營地。

佈置穩妥以後,司馬懿審時度勢,把握了曹爽的幼稚和膽怯,並沒有強攻,而是選擇攻心勸降。從容地向魏帝稟奏曹爽的罪惡。曹爽得到司馬懿奏章後惶恐窘迫不知所措,把皇帝曹芳車駕留宿於伊水之南,伐木構築了防衛工事,並調遣了數千名屯田兵士為護衛。

《軍師聯盟》中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

司馬懿展現出了老到的政治謀算和攻心之術。他派遣侍中高陽人許允和尚書陳泰去勸說曹爽歸降認罪;又派遣曹爽一向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告訴曹爽,只是免去官職,絕無殺身之禍。甚至指著洛水發誓,極盡表演之能事。

雖然陷入困境,恆範卻給曹爽兄弟指出了一條出路,那就是將天子帶到許昌,發兵與司馬氏鬥爭。然而曹爽兄弟沒有政治鬥爭的足夠經驗,從初夜一直坐到五更,最終曹爽把刀扔在地上說「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為富貴人家!」這充分暴露出了曹爽曹羲兄弟在政治上的幼稚。可以說,短暫的政治對峙中,政治經驗和能力的巨大差距決定了這次政變的結果。

電視劇《三國》中的司馬懿形象

曹爽向皇帝曹芳通報了司馬懿的奏章,讓侄子曹芳下詔免除了自己的官職並侍奉曹芳回宮。然而,曹爽兄弟回家以後便遭到了司馬懿的軟禁和監視。此後,司馬懿還藉口詐稱曹爽及其黨羽要起事,最後把把曹爽兄弟和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以及桓範等人都逮捕入獄,以大逆不道罪劾奏朝廷誅滅三族,實在堪稱老練殘忍。

參考文獻

《三國志》

週一良:《魏晉南北朝史札記》


一、曹爽本人不願意放棄富貴生活

家中的財富,女人捨不得。

二、曹爽本身軍事政治才能很差

即便聽從建議帶領皇帝去許昌,他的人脈,號召力,軍政能力都差距很遠。即便有勤王軍隊來也未必能夠管好。

而且,此去許昌千里,能否順利到達,到達後能否有勤王軍,後勤糧食怎麼解決。

都是問題。


真實原因只有曹爽知道。

我們只能來猜測個一二:

1. 魏明帝駕崩,留下年幼的皇帝曹芳,司馬懿和曹爽輔政,開始兩個人表面上很和睦,原因是司馬懿是四朝元老,曹魏肱骨之臣,曹爽畏懼司馬懿的威望,司馬懿也是江湖老油條,經歷很多風風雨雨,雄才大略之人,不會給毛頭小子曹爽計較什麼的。

兩人在相處很長一段時間後,曹爽發現這老頭能耐不過如此,只不過活的有點長,聽信何晏等人進言,一點一點的專橫起來,開始排擠司馬懿,司馬懿不為所動;後來曹爽向皇帝上書升司馬懿為太傅,權利被架空,也不為所動;甚至後來將郭太后遷往永寧宮,曹爽膽大的以魏明帝才人為歌伎,出行竟然用皇帝的儀仗,司馬懿仍不為所動。

後來司馬懿稱病,從線人和刺史李勝那裡得到的結果是司馬懿病的快要死了,曹爽這塊心病終於放下了,終於可以肆無忌憚了。

後來,司馬懿突然發動高平陵政變,被突然「站起來」的司馬懿嚇傻了。

2. 郭太后在當時是皇太后,她是站在司馬懿這一邊的,政變發生,司馬懿奉詔行事,曹爽也知道自己的驕橫跋扈,僭越朝綱不得人心。

3. 曹爽太兒女情長,自己的家人被綁架,對司馬懿的幻想太多。

4. 「交出兵權,仍可保留爵位」,誘惑力太大,所以沒有聽從桓範的建議攜曹爽前往許昌。

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點評,點贊,拍磚!

曹爽為何束手就擒,還得從司馬懿身上來說。

司馬懿在三國歷史上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常與諸葛亮作戰出現,在歷史上卻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物,關於他是曹魏的奸臣和忠臣一直尚未有定位。

在歷史上關於司馬懿何時起了奪權之心,一直備受爭論,而高平陵之變卻是司馬氏奪權史上不可避免的重大事件。

首先要從曹叡託孤說起,曹叡臨死前將後事託付給司馬懿和曹爽,這就為高平陵之變埋下伏筆。兩人輔政是很危險的,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尤其司馬懿年事已高,而曹爽正值壯年。曹爽為政期間囂張跋扈盛氣凌人和司馬懿十分不對付,幾次想治司馬懿於死地,不知出於何種考慮司馬懿暫避鋒芒,稱病在家。

曹爽從此以後大權獨攬,為人不知收斂得罪了大多數的世家貴族、曹魏宗親。

公元249年,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曹叡,曹爽和大部分曹魏宗親一同前往。司馬懿抓住機會,借郭太后名義下令,關閉城門,佔領曹爽等人的營地。之後用威逼利誘的方式騙曹爽投降,承諾只奪他兵權,爵位俸祿一律依舊。但在曹爽投降後,卻夷其三族,一舉將曹魏宗親勢力清除,從此大權落入司馬懿之手。歷史上稱這次政變為「高平陵之變」。

在這次政變中,曹魏宗親和世家大族卻未阻攔反而暗中支持。可見曹爽民心已失,卻糊塗的向司馬懿投降,充分表現了他政治頭腦的單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