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阳阳(富书专栏作者)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中有一句名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有一种家庭不幸,来自扭曲的母爱,其主要表现是,母亲常以自己的主观意念强加于孩子身上,导致孩子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

  事事由母亲操控,以至于出现矛盾,吵架,离家出走事小,更有甚者被迫走上一条极端的弑母之路。

  “青春被母爱束缚,是继续前行还是就此妥协?”

  在热播剧《青春斗》中的丁兰,大学四年都非常努力地学习,每年的成绩几乎都位居榜首。

  她一直都梦想着凭借自己的力量,考进德国的慕尼黑大学,迈入世界有名的哲学系。

  剧中的她和当时的男友最后都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慕尼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两个人很高兴地商量着一起去德国念书。

  梦想总是美好的,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摧毁自己梦想和前途的人竟然是自己的亲身母亲,现实的残忍让很多人都不理解。

  她的母亲为了阻止她去德国,决绝地将她的护照和录取通知书用火全部烧毁,还将她的身份证和银行卡都剪掉,就这样将她捆绑在自己的身边,扼杀了她所有的梦想。

  丁兰按照母亲的意愿去文化馆工作,在老家的小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每天都过得郁郁寡欢。

  发现自己并不甘心就这样待在安逸又舒适的小城市,想去北京考研再为自己的梦想拼一把,于是在曾海铭的帮助下,她偷偷地逃去了北京并成功考上了研究生。

  当时和她一起去北京的男朋友曾海铭,是她的小学同学,她妈妈非常喜欢这个“未来的女婿”。

  但最终因为两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丁兰想去大城市闯荡和奋斗,而曾海铭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大城市的生活,于是俩人分手,他返回了老家。

  丁兰的妈妈发现他们分手后,很生气地给丁兰寄去了一张“断绝母女关系”的协议,逼她从北京回到老家,并且想方设法地让她和曾海铭结婚。

  丁兰的妈妈口口声声地说“我都是为了这个家好”,但却以自己认为幸福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样做的结果真的会让孩子幸福吗?

  之前看到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样的体验?”

  网友们千差万别,答案却大同小异,有人说:

  “小时候,我没有被强迫上过任何补习班。现在面临职业规划,他们也从未试图说服我考公务员或者考教师证。”

  可见,不被父母束缚、能按自己意愿选择的人生,才会变得幸福。

  “负重前行的母爱,到底是谁的过错?”

  美国有一部叫《恶行》的电视剧,里面没有鬼神也没有妖魔,却被观众评为“年度最佳恐怖片”。

  这部剧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主人公吉妹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单亲家庭,从小跟母亲蒂蒂相依为命。

  2015年6月14日下午,蒂蒂的脸书上突然发表了一条动态:“那个婊子终于死了!”

  接到邻居报警后,警察来到现场发现,蒂蒂身中数刀躺在血泊中,根据尸检报告得知她已经死了很多天,而女儿吉妹消失无影无踪。

  在此之前,据说吉妹患有多种疾病:重度哮喘、肌肉萎缩、白血病……生活不能自理,在外人看来蒂蒂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即使孩子身患重病也毫无怨言,始终不离不弃、尽心尽力地照顾。

  真实生活中的吉妹

  面对媒体的采访,蒂蒂曾表示“生活虽苦,但在往正向发展,我们俩不能分开,我会坚持照顾吉妹”,此时蒂蒂突然死亡,让身体虚弱的吉妹该怎么办?

  真实生活中的蒂蒂与吉妹

  警方快速根据那条脸书上的IP地址,到达嫌疑犯的住址后,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到:吉妹安然无恙,跟正常人没区别还在跟男友阿强嬉笑打闹。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病重的女儿和男友密谋把疼爱自己的母亲杀了?

  是的,事实就是这样。

  一时之间,吉妹成了所有舆论攻击的对象……

  现实生活中的吉妹,在监狱的样子

  事实上吉妹压根没病,还非常健康。

  从吉妹出生后,蒂蒂就开始监视她,不准化妆、上网、交朋友…只给她穿幼稚的衣服,看低幼的动画片,让她保持小萝莉的状态。

  每天强迫吉妹按时吃药,用导管进食,戴呼吸器睡觉。

  在吉妹杀害母亲前,已经遭受母亲长达20多年的软禁和虐待。

  7岁那年,吉妹跟爷爷骑摩托车,不小心把膝盖磕破了,去医院稍微包扎一下就行,母亲却说她患上了肌肉萎缩症,日后会丧失行走能力,非要她坐在轮椅上。

  贪吃的吉妹在母亲睡后,偷偷爬起来喝可乐、吃糖果,吃出了蛀牙。

  母亲把吉妹的牙齿都拔光,说她因为疾病导致牙齿脱落。

  每次医生都说:“你女儿很健康啊,一点问题都没有,不需要采取你说的那种措施。”

  蒂蒂就是不信,至始至终都觉得她有病,但其实所有的病都是假的。

  当媒体对蒂蒂“伟大母亲”的夸赞,让她更加觉得吉妹有病,然后疯狂折腾。

  事后,蒂蒂会告诉吉妹“妈妈都是为你好”,这样的“好”让吉妹难以承受,最后不得不将母亲推向了死亡的地步,最后吉妹以二级谋杀罪,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朱雨辰的妈妈

  “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家庭变得幸福?”

  从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母亲都太过于强势,容易导致家庭容易出现矛盾,甚至一步步激化。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够幸福,但很多父母却不舍得让孩子做下面这几件事。

  1.不舍得对孩子放手

  很多家长什么事情都想替孩子包办,其实这不是为孩子好,反而会害了他。

  但据研究发现,父母“自私”的孩子的智商一般要比同龄孩子高出20%左右。

  所以,不管你有多爱你的孩子,都别爱得太满了,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人生,他才更容易成功。

  正如龙应台《目送》所说:“所谓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注定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而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放手。

  2.不舍得让孩子吃苦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保护得很好,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绝不允许他受到一点点来自外界的伤害。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难在社会中立足,因为他们容易被困难和挫折打倒。

  只有父母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带孩子体验那种人间的温暖与苦楚,他们才能够更好地体谅父母的艰辛,更加善解人意。

  曾国藩曾说:“如果孩子不经历苦难,是不能成材的。”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

  3.不舍得为自己投资

  很多家长会认为,教育好孩子就是给孩子投资就好了,没必要投资自己。

  著名主持人董卿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的确,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不要总是对孩子说教,而连自己都做不到。

  想孩子努力成为更好的人,那么父母也需要为自己投资,努力充电,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4.不舍得给孩子陪伴

  现在有很多父母一直都在忙着工作,基本没有时间去关心和陪伴孩子。

  但陪伴不是只要父母人在身边就好,各做各的事,而是要用心去和孩子互动。

  对于孩子来说,能得到父母的尊重理解和得到父母的陪伴比得到一个玩具更开心。

  所以,无论你有多忙,都不要忽略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要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幸福的家庭有哪些地方相似?

  我想,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是:父母对孩子能足够放得开,孩子对父母能足够尊重。

  作者简介:牛阳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