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清晨,

  瀋陽西郊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衛生院裏,

  2歲女童嘟嘟永遠閉上了眼睛。

  但小小的她可能還不知道,她的父母做出了讓人敬佩的決定,捐獻女兒的遺體用作科研和解剖。

  昨日,嘟嘟的父親劉先生說,雖然內心有千萬不捨,但當時心裏就是想這麼做,來回報社會上的好心人。

  1

  夫妻默哀在病房看女兒最後一眼

  4月8日10時,在當地衛生院急診室裏,看着躺在病牀上的女兒嬌小的遺體,41歲的莊稼漢劉先生和39歲的妻子華女士與女兒見了最後一面。

  一旁,從瀋陽特意趕來的瀋陽市紅十字會捐遺志願服務隊現場負責人張雪華一行人脫帽正立,送別年僅2歲的嘟嘟。

  陽市紅十字會捐遺志願服務隊現場負責人張雪華懷抱嘟嘟遺體

  在市、縣紅十字會和醫院相關負責人的見證下,劉先生夫妻簽署了《瀋陽市自願捐獻遺體登記表》,同意捐獻女兒遺體用於臨牀、教學和科學研究。

  之前,他們誠懇提出請求,想把女兒的器官捐獻出來。可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的這個願望遺憾地沒能實現。

  劉先生說:“儘管遭遇喪女之痛,我們做父母的特別難過,但考慮到孩子身後能爲社會作貢獻,特別希望腦瘤這種疾病頑症能被早日攻克,就讓孩子繼續發揮作用吧。”

  此時的夫妻倆早已是悲慟無淚,看了女兒最後一眼。

  捐遺志願者及醫護人員舉行追悼儀式後,嘟嘟的遺體被移交到紅十字部門車輛上,由專人護送至瀋陽指定醫院。

  2

  女兒出生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鬧病

  數年前,劉先生遇到了妻子華女士,二人步入了婚姻殿堂。2017年6月,女兒嘟嘟出生了,初爲人父的他和妻子沉浸在喜悅中。

  但嘟嘟出生沒多久,就開始間斷性地鬧病,每次得病都需要送到醫院治療。此後,孩子隨着月齡增長時常生病,夫妻倆常抱着女兒奔走在各大醫院。

  在別的父母都渴望孩子長得更結實些時,劉先生夫婦卻將這一想法列爲奢望,他們在心底爲女兒祈福:哪怕身子骨弱些,只要別生病,平平安安就好。

  然而,天不遂人願——2018年12月,嘟嘟連續發燒十多天。劉先生說,那段時間剛好是流感季節,他們以爲女兒就是得了普通感冒。但有一天,嘟嘟突然暈厥了,他們立即將嘟嘟送到醫院救治。

  3

  確診腦瘤 一家人與病魔苦苦抗爭

  經過醫生檢查,嘟嘟被確診爲腦瘤,腦部有積水,病情嚴重。

  當時,醫生告訴劉先生,孩子太小,如果手術,孩子極可能下不來手術檯;保守治療雖然希望渺茫,但畢竟也還有一線生機。

  “當時,孩子的腦瘤病情非常嚴重,醫生都勸他們可以不用治療,但這對夫妻真的不願放棄。”知情者透露說。

  面對這樣的抉擇,劉先生一家堅持選擇保守治療。

  腦瘤患者家屬都知道,保守治療對於患者意味着什麼,別說這麼小的孩子,就是成年人接受治療,也會飽經無法想象的痛苦。

  但即使這樣,這對夫妻咬牙苦挨:痛在孩子身上,疼在他們心頭。與此同時,治療費如流水般花掉。

  此後4個多月裏,孩子的病情時常反覆。直到半個月前,嘟嘟再次病重,被下了病危通知書。此後,嘟嘟的病情每況愈下,狀態也越來越差。

  4月8日清晨,嘟嘟離開了傷心欲絕的父母。

  4

  回報關愛 夫妻選擇捐獻女兒遺體

  在女兒患病期間,一個偶然的機會,劉先生與紅十字志願者有了交集。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一旦女兒過世,將捐獻她的遺體!

  劉先生說,以前曾在無意間看到遺體捐獻的新聞,那幾天就突然想起,想以這種方式送走女兒。他說,4個多月以來,爲了給女兒治病,他們夫妻奔走於各地多所醫院之間,相繼得到過不少好心人相助,讓他們倍感溫暖。

  沒料到,當他把這個想法說給妻子時,妻子也點頭同意,稱通過捐獻女兒遺體,也算是回報好心人了,這讓一家人更安心些。

  雖然身邊的親朋好友不太同意,但夫妻倆還是作出了這個決定。

  在愛心志願者們的協助下,劉先生聯繫上了瀋陽市紅十字會,對方派專人負責對接相關遺體捐獻事宜,協助夫妻倆簽下了相關捐遺書。

  在浙江也曾經發生過

  同樣感人的事件

  浙江:孩子去世5年後

  媽媽收到“心跳”的聲音

  愛心網友點贊評論“同樣偉大!”

  清明節期間,瀋陽紅十字愛心志願者微信羣裏出現一條捐遺宣傳材料——“一份特殊的禮物”。

  浙大兒院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短劇

  浙江一位母親在兒子身亡後,忍痛將孩子的心臟等器官捐獻出來。兒子去世5年後,這位母親收到一份禮物:一段“心跳”的音頻和一封感謝信。

  正在跳動的,是她孩子的心臟,而孩子已經在五年前去世了。當時,孩子的心臟移植給了一位素不相識的患者……

  “如果說第一次生命是父母給的,那麼您們和那善良的孩子是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我萬分感激,也非常珍惜。你們的大恩大德我不知怎麼回報,每每想起她,我禁不住摸着胸膛默默地說:“我們一起好好地活着,不離不棄,努力創造生命的奇蹟,相伴終生”……

  雖然根據器官捐獻的相關條例,他們彼此之間,此生都無法知道對方是誰,他們素昧平生,但“血脈相連”“心心相印”,維繫着他們的,是那顆依舊搏動着的心臟,和這人世間的深情大愛。

  聞訊,劉先生夫妻也很想等女兒去世之際,無償捐獻包括眼角膜在內的多種器官。

  爲此,通過浙江、遼寧兩地愛心志願者溝通,大家幫兩位母親進行了愛心連線。

  然而,遺憾的是,經過相關專家檢查鑑定後,確認嘟嘟的情況不適宜進行器官捐獻,只能進行遺體捐獻。

  即使這樣,衆多網友紛紛留言評論稱:“浙江、遼寧兩位母親都同樣偉大!”

  “兩個孩子都是天使,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

  “小寶寶,阿姨祝你在天堂沒有病痛,來世健健康康來找你的爸爸媽媽。”“小天使回到了天堂,但謝謝你曾來過。”

  瀋陽市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竇偉告訴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截至目前,瀋陽市遺體捐獻者中,年齡最大的是97歲的老人,年齡最小的是剛出生42天的男嬰。

  捐器官比捐遺體“門檻”更高

  瀋陽市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介紹,從醫學範疇上分析,捐獻器官的“門檻”要比捐遺體更高,這也是小嘟嘟不能捐獻器官的原因。

  據相關規定,捐獻眼角膜,需要4歲至70歲的志願者,捐獻其他器官,年齡下限可以放寬到3歲。小嘟嘟實在太小了。此外,捐獻者須在心臟死亡後馬上摘取器官。因此,家屬需要提前辦手續。

  更爲關鍵的一點,是志願者的健康狀況需經過人體器官移植委員會專家的評估,以確定器官使用價值。

  比如,罹患肝癌的逝者,肝臟一般不具備使用價值,但腎臟可能是健康的,可以用於挽救他人生命。

  可愛的嘟嘟

  命運如此殘酷

  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

  你來過,你不曾離開

  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亮光

  把人間照亮

  願天堂沒有病痛

  幸福永遠陪伴着你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主任記者 唐葵陽 文並翻拍

  新媒體編輯:任子劍 實習編輯:柳芳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