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建立後(公元557年),楊堅十七歲,被授予右小宮伯,進封大興郡公;

在這一年,楊堅與獨孤信的幼女、時年十四歲獨孤伽羅結婚。當時的北周明帝宇文毓見楊堅相貌非凡,就命一位名叫趙昭的看相術士給楊堅看相。趙昭對宇文毓謊稱:「不過當個柱國而已。」但私下卻對楊堅說:「大人將成為全天下的君主,然而,你必定需要經過一番大規模的屠殺之後,才能平定天下。請牢記我的這話。」周武帝宇文邕即位時(公元560年),楊堅二十歲,被任命為左小宮伯,外調為隋州(今湖北省隨州市)刺史,並晉陞為大將軍。

由於楊堅的岳父獨孤信在與北周實際統治者宇文護的衝突中被殺(見前文《浮光掠影北周政權》),把持北周大權的宇文護一直對楊家心存猜忌。宇文護曾試圖拉攏楊堅,但其父楊忠已看清了武帝宇文邕決不甘心一直當一個傀儡皇帝,總有一天會清除宇文護一黨,因此,他勸阻兒子不要和宇文護交往。於是,楊堅婉言謝絕了宇文護的拉攏,宇文護遂屢屢想加害楊堅。

公元568年,楊堅二十八歲時其父楊忠去世,楊堅襲爵隋國公。四年後,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忍耐了十二年之久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殺了宇文護。作為宇文護異己勢力的楊堅很快就得到了宇文邕的信任,並將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聘為皇太子宇文贇的皇太子妃,二人結成了兒女親家。

但是武帝宇文邕的同父異母弟弟齊王宇文憲說:「楊堅相貌異常,我每次見到他,不知不覺中就茫然若失。此人恐怕不會長久甘做臣子,應該早早將其除掉。」由於武帝宇文邕對宇文憲本人更為猜忌,因而沒有聽從。內史王軌與皇太子宇文贇不和,多次在武帝宇文邕面前稱:「皇太子不堪當天下之主,楊堅有反相。」宇文邕雖然知道自己兒子不太成器,但讓別人這樣說自己的兒子,自然很不高興,說道:「如果這是天意,又能怎麼樣呢?」

公元578年,雄才大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其子宇文贇即位,是為北周宣帝。北周宣帝荒淫無度,即位一年就禪位給自己的兒子宇文闡,自己當上了太上皇。按理說,身為國丈的楊堅地位應該更加穩固了,但其實卻不然。宇文贇即位後又另立了三個皇后,四位皇后家族之間相互傾軋,楊堅一直在擔驚受怕中度過,其間,宇文贇曾多次想殺害楊堅,都沒有行動,兩年後,宇文贇病死。這下,作為北周靜帝宇文闡名義上的外祖父的楊堅這才把持了朝廷大權,並很快於公元581年取而之。時年楊堅四十一歲。

隋文帝楊堅

可以說,楊堅廢帝自立的過程還是比較容易的。

呂思勉評價說:

「自來篡奪之業,必資深望重,大權久在掌握而後克成,而高祖(楊堅)獨以資淺望輕獲濟,此又得國者之一變局矣。」岑仲勉也稱:「(楊)堅承襲家蔭,無赫赫勛績,其得篡周立隋,實以受遺輔政為一大樞紐。自其受遺詔起計,不出一年,便移周祚,得國之易,無有如楊堅者。

隋文帝楊堅即位以後,勵精圖治,愛民如子,「薄賦斂,輕刑罰,內修制度,外撫戎夷。每旦聽朝,日昃忘倦,居處服玩,務存節儉,令行禁止,上下化之。」無愧於一位劃時代的偉大君主。

一是完善了制度。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後世對此都不過是修修補補,沒有大的變化。這一制度組織嚴密,分工明確,既加強了皇權,又能相互制約。他還制訂了以「刑網簡要, 疏而不失」著稱的《開皇律》,該法律所確立的一些重要原則,一直被後世所沿襲。他還命令禮部尚書牛弘制定《五禮》(吉、兇、軍、賓、嘉禮),共計一百卷,開皇五年一月十一日,隋文帝下詔命令實施新的禮儀。他又進行大規模的人口普查,確立了輸籍法,杜絕了官吏徇私舞弊的現象,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史稱「自是奸無所容矣」。

二是整飭吏治。隋文帝下令進行改革,沙汰冗員,合併地方州縣,減輕百姓負擔。他本人十分勤政、節儉,官吏不論大小,只要在地方上幹得好,都能被他發現。他還下詔命令全國各地州刺史的高級佐官如長史、司馬等,每年年底要進京親自向皇上述職。開皇年間,隋朝全國各地的地方官吏大多都很稱職,百姓們也日漸富裕起來,這一舉措為開皇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關心民瘼。隋文帝雖然節儉,但對於有功之臣賞賜起來卻毫不吝嗇;他每次出外巡視,路上遇到攔駕鳴冤的,必定會停下來親自詢問;他還經常派人出宮暗訪民間的疾苦、官吏的表現。一次,關中出現饑荒,隋文帝派親信到民間察看百姓們的生活,有人將百姓們喫的豆渣子、雜糠呈上,隋文帝手捧這些食物,流著眼淚讓羣臣們看,深刻反省自己,很長時間不喫酒肉。

四是移風易俗。南北朝後期駢體文盛行,辭藻華麗,卻言之無物,連篇累牘,讀之讓人生厭。隋文帝從改革文風入手,要求各類公文都要有事說事,不得片面追求浮華的文辭,讓人讀了半天如墮雲霧之中,空無一物,不知所云,從而營造出一種樸實無華的社會風氣。

五是消除了北方威脅。從開皇三年開始,隋文帝採取恩威並用、分化瓦解、分而治之的辦法,離間了突厥內部,經過兩年的努力,大大削弱了突厥汗國的實力,基本上消除了突厥汗國對隋朝的威脅,維護了北部邊疆的安全。與此同時,西部的吐谷渾國也從開皇四年以後不再騷擾隋朝邊境。

六是統一中國。開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隋文帝命令晉王楊廣為尚書令,全面負責滅陳的戰役。各路隋軍共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楊廣節度。東自大海,西至巴蜀,向陳發動了全面進攻,並於第二年上半年即滅亡了南陳,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三百年的南北割據局面。

史稱隋文帝「鴻恩大德,前古未比。」到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廓廡之下。」在他剛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而唐代直到唐太宗死後,才僅有戶口380萬戶,國力之差距以及「開皇之治」與「貞觀之治」的差距可以想見。

據《貞觀政要》稱,唐初人估計,到開皇末年,「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數量如此龐大的糧食儲備,在歷史上也是十分罕見的。

(註: 本文作者為訊發,文章轉載自「天涯論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