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考慮得越多,做出的選擇反而越不滿意

作者:清悠(富書籤約作者)

為什麼你考慮的越多,做出的選擇反而越不滿意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做一道題,在你拿不準的時候,憑第一感覺選A選項,但想了想還是選了別的選項,結果證實正確選項就是你的第一感覺:A選項。

第一眼喜歡一個女孩,但再一多想,考慮了一下家境、工作、待遇等條件,你猶豫了甚至放棄了,選了在現實層面上符合你條件的女孩,可是結婚後你才感覺到那些你曾經看重的條件並不能使你快樂,而你再也找不回了那種感覺。

一位社會心理學家曾向兩組女人發送海報,對其中一組的要求是從五張海報中選擇一張自己最喜歡的一張,對另一組的要求多考慮一下,在選擇前說明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原因。

兩組人帶走的海報差距很大,幾個星期後,她們被問及是否喜歡自己的禮物。

相比那些直接帶走海報的人,那些被問及原因的人對禮物的滿意度較低,甚至為自己的選擇後悔。

為什麼我們在考慮過後,做出的選擇反而不能讓自己滿意?

我們總是在分析、比較,很多道理都在告訴我們要三思而後行,或者謀定而後動,卻很少指出直覺的重要性。

有人回憶起自己人生的幾次重要選擇,當時幾乎是跟隨「感覺」走的。

但令人驚喜的是幾年過去當再回頭看的時候,發現當初不被人理解、自己也說不清楚原因的決定實際上非常正確,改變了自己的一生。

這種「感覺」就是內在的直覺

在人們的意識里,直覺好像沒有什麼根據,遠遠沒有科學、邏輯、理性重要,所以人們常常忽略了它。

其實直覺是一個人潛在的智慧,比如一個人,你是不是喜歡,一件事情,你是不是贊成,一開始都會有一個直覺的判斷,而這個最初的直覺往往是正確的,它是自己的天性和經驗在瞬間發出的聲音。

那些被你忽視了的直覺,很有可能就是改變你一生的決策。

直覺是心靈的選擇,指引著你行走的方向

北大教授樓宇烈指出過直覺被忽視的現狀:

「當今大數據把一個活潑潑的全人割裂了,西方智慧強調邏輯推理,中國智慧強調感覺和直覺,而感覺和直覺倘若死了,人就支離破碎了。」

沒錯,人們的頭腦中充斥了太多的觀念、數據、信息,時刻在躊躇、比較、計算著,卻很少聽從內心的聲音。

而直覺則是來自於心靈的選擇,是一個人巨大的潛能,是一種你無以名狀,只可意會卻實實在在產生作用的力量。

很多人認為理性邏輯才是解決問題之道,但很多牛人在不清楚前方的道路時,幫助他們做選擇的恰恰是強大的直覺判斷力。

喬布斯多年的禪修讓他認識到直覺就是內心的選擇,他的一生都在踐行《禪者》的初心中的一句話:「做任何事其實都是在展示我們內心的天性,這是我們存在的唯一目的。」

他認為直覺比西方的理性思考更具有力量,並對他的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2005年斯坦福大學的演講中,喬布斯說道:

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其他人的觀點淹沒了你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氣聽從直覺和心靈的指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知道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可見,直覺的意義在於它是你的潛意識,在你還不清楚自己的樣子時,它在提示著你的走向,這無疑是一個創造者最核心的能力,因為它往往決定了方向。

對於直覺的重視,愛因斯坦認為科學的一切偉大成就都必須從直觀的知識開始。

有時候他認為自己是對的,但並不知道原因,他認為擁有直覺的心靈是神聖的禮物,而擁有理性的頭腦是忠實的僕人。

哲學家周國平說道:「大哲學家都是理性直覺極好的人,大藝術家都是感性直覺極好的人,大宗教家都是神秘直覺極好的人,其直覺所見構成了他們全部創造的核心。」

直覺好壞,一定程度代表了一個人的的靈商高低。

靈商真正決定了一個人的高度,它是深刻的覺知和洞察能力,是人的終極智力,是能夠療愈自己和創造自己整體的智力,也是一種能創造性的發現新價值的智力。

從這個層面上來講,一個人的靈性和愚鈍之分,往往就是直覺的好壞之別。

少即是多,直覺判斷力是一項核心競爭力

直覺判斷力,是新時代全新思維的核心能力。

牛人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直覺判斷,是因為他們善於洞穿事情的表象而看到本質,具有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的能力,這正是大智之人的表現。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身邊有數不清的信息,然而真相是越多的信息反而會干擾你的判斷,讓你無法適從,無從選擇,失去了甄別能力,搞得人心焦慮。

面對一件事情,普通人往往需要多渠道的比較、推理才能做出判斷,而牛人們往往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從一些小細節就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這是因為他們遵循少即是多,化繁為簡,沒有被過多雜亂的知識、信息、數據蒙蔽。

《直覺:為什麼我們無從推理,卻能做出決策》做過一個調查發現,那些做事情經常精挑細選的人被稱為「完美者」,他們總是力求找到最好的,而那些在小範圍內選擇並很快做出選擇,對自己的選擇表示滿意的人被稱為「滿意者」。

「滿意者」更為樂觀、對生活的滿意度高,而「完美者」則更憂愁,更容易後悔和自責。

因此,「簡單」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心靈的選擇,不糾結、不猶豫,第一時間抓住自己潛意識裡最需要的東西,這便是直覺饋贈給每個人的禮物。

其實仔細閱讀一些牛人們,你會發現喬布斯喜歡東方哲學,崇尚極簡、喜愛禪修,從禪修的定靜中聽到來自內心的聲音;

任正非認為未來是虛擬社會時代,中國的玄學、哲學具有極高價值,而一個人生命的最大價值,就是回到自己的天賦天性的真源。

他修鍊自己的直覺,認為思想權和文化權才是根本,他抓好這個根本,捨棄了華為人財物的簽字權;

稻盛和夫不受任何套路、形式的捆綁,始終遵循大道至簡、敬天愛人的原則,認真、素直,做事時刻以「作為人何為正確」為準則;

張瑞敏不受信息干擾,善於見微知著,以小見大,從細節中把控全局。

他們都遵循中國哲學的基本原理,沒有被觀念和套路所約束,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以最基本的智慧為導向,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光輝道路。

看一下周圍,我們發現越是簡單的人,過得越快樂,越是複雜的人,通常過得一團糟。

因為心靈複雜,使他們常常工於利益的算計,而頭腦複雜,則往往熱衷於抽象的推理。

不給自己的心留出空間,就不會有良好的直覺判斷力。

修鍊心智,保持內心的定與靜,才能不斷優化你的直覺

直覺不是個人衝動,重視直覺並不意味著放棄理性,而是使直覺和邏輯理性達到一種平衡。

你可能會對如何使用直覺感到迷惑,心理學教授John·Bargh提出了他的建議,在重大但並非生死攸關的選擇上聽從內心的直覺,比如換工作、買房、買車等等,而在細節上比如房屋的大小、價格比較、決策執行上,更多的考慮分析推理。

而如果一件事情既重大又生死攸關的時候,教授建議先分析所有的利弊,全面收集建議,列成清單,仔細閱讀後將清單放到一邊,靜靜地思考,然後聽從腦海中冒出來的直覺。

直覺不只是先天的智慧,還是後天的經驗,一個人的直覺是可以修鍊的。

牛人們精準的直覺除去潛在的智慧外,還是他們不斷地調整、專註、反思,砥礪出來的一種特殊的敏銳,培養出了深刻的洞察力,逐漸地變成了自身的才幹。

當遇到問題時,這種才幹就如本能般以直覺的形式展現出來,做出精準的判斷。

學習型組織之父彼得·聖吉曾經跟隨過南懷瑾學習,他有個著名的理念:三流管理者學習管理知識,二流管理者學習管理技巧,一流管理者修鍊管理心智。

這說明想有所成就,鍛煉精準的直覺,你要管理好自己的內心,多花時間獨處,保持內心的定和靜。

不要過多將精力放在技巧、產品、課程等方面,而是放在「作為一個人你該如何成長」的角度,這才是最本質的因素。

只有你的心靈清凈了,才能不被過多的外界觀念、信息所干擾,給心靈足夠的空間,聽清楚心靈的需要,準確地追隨自己的一起一念,做出好的直覺判斷。

作者簡介:清悠,富書籤約作者,80後女青年,關注內在成長和精神品質,追求豐富的單純和不張揚的激情,走在修心的路上,願與您一起探尋人生的美好。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