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作者用了自己的故事以及流浪醫生小杰的故意來跟他的讀者說:勇敢走在自己喜愛的道路上,並藉此讓他人的生命變得美好,這也正是工作的意義之一。

讀這本書時想到之前網路上很紅的一篇文章-活在自己的時區

尤其是在臺灣的我們,親戚總是問:大學讀哪?畢業了要繼續讀研究所還是工作?

說的好像我們只有這幾個選項而已,若是選擇一個gap year 可能會讓他人覺得失去競爭力等等,在社會框架裡我們貌似輸給了其他人,但只要是自己開心,那哪裡來的輸贏呢?況且,Gap year 也可能從此改變你的人生也說不定,所以我拒當乖乖牌,只走在自己滿意的選擇上,即使這讓親戚覺得我不孝順之類的。

作者也提到生命之中得到一筆意外之財,這也改變他"節儉"的習慣,從此知道,想要但是不擁有才是最大的財富,因為自己知道如果自己真的想要得到,那麼我隨時都可以得到,有時候,我們太汲汲營營於想要某樣東西,會這麼想要也有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得到過,所以不知道那滋味,因為沒得到過所以才這麼想要擁有,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真正有錢的人反而過著清心寡慾的生活且怡然自得,不在乎他人眼光吧,因為他們自己知道自己可以擁有,只是選擇不這麼作罷了,真正的窮是你想要但卻無法擁有。

因為之前讀過幾本 褚士瑩 的書,所以其實我還蠻熟悉他說過的故事,不管是航海的收穫、或是在NGO工作並當作家的事,多少悉知,所以看到流浪醫生小杰的故事時自然覺得新鮮有趣,別人眼中的勝利組考上第一志願,卻因家人決定移民到阿根廷,並且之後還獨立照顧三個妹妹長大,作者也藉此事提到"負責任"這件事並不是年齡可以決定的事,而是當你學會照顧另外一個生命時,你纔是真正的學會負責任,常常,大人們總是會說,他還是小孩,不懂事,沒關係,然後成為了大人後就莫名其妙、理所當然地要懂所有事,但我們卻沒有在小時學習這些我們應該懂得事情,不是挺弔詭的嗎?

總之,活在自己的時區,不跟他人比較才會是活得開心且有意義的人生,生活,本該如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