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9

现行联合拍卖须亲临

〔记者黄捷/台北报导〕法务部行政执行署每月举办「123联合拍卖日」,是许多民众捡便宜的好去处,但13分署遍及全台各地,好康拍卖品也都不尽相同,让有兴趣的买家分身乏术,为此,执行署拟将「法拍变网拍」,让民众免去舟车劳顿之苦,随时上网就能轻松下标。

不利远地民众参与拍卖

执行署指出,现行法律对于拍卖仍有许多限制,因此已提报法务部研议修法;此外,动产变卖部分可行性高,目前考量将由士林、屏东两分署先试办,如成效不错再扩大实施。

士林屏东两分署 先试办

执行署查封的财产琳琅满目,除了不动产房屋、土地,曾拍卖过的动产,较特别的有直升机、动物标本、名人画作等,但也不乏日常用品,如育婴用品、布偶、眼镜、餐具等,得标金额常常不到市价的一半,便宜又大碗。

拍卖会商品分为「拍卖」、「变卖」两种型式,拍卖会经过民众竞价、执行官敲槌拍定后售出,变卖则类似零售买卖,民众须亲自到场抢购,虽然各分署会提前公告本期拍卖品,但若商品单价不高,却在相隔百里外的分署拍卖,大老远跑过去根本不划算,民众只能放弃。

为因应网路化时代,执行署正研议增设网拍,期望能增加拍卖品媒合率,经评估,自行架设伺服器,购置硬体设备至少需要150万,每年还得花费271万元运营及维护,因此倾向与PChome、奇摩等网拍业者合作,架设法拍专区,让业者抽成千分之1至2商品成交价,以节省经费。

不过,执行署拍卖依循的「强制执行法」是在1940年制定,当时根本没有网路,后来的修法也未将相关议题纳入条文,致现今仍有「特定期日」的拍卖规定,也就是当天完成,与一般网拍「期间」不同,且在竞价最后,必须经执行官「高呼三次」后拍定,这些规定显然无法透过网拍达成,除非改采直播进行。

  • 行政执行署每月举行一次「123联合拍卖日」,商品琳琅满目。(资料照,记者黄捷摄)

    行政执行署每月举行一次「123联合拍卖日」,商品琳琅满目。(资料照,记者黄捷摄)

  • 行政执行署每月举行一次「123联合拍卖日」,常有民众携家带眷捡便宜。(资料照,记者黄捷摄)

    行政执行署每月举行一次「123联合拍卖日」,常有民众携家带眷捡便宜。(资料照,记者黄捷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