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石家莊成爲首個宣佈零門檻落戶的大城市,引起外界廣泛關注。那麼在石家莊之後,哪些城市也有望零門檻落戶呢?

  64個II型大城市也有望零門檻落戶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下稱《任務》)指出,要積極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羣體落戶限制。

  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與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的一大區別在於,前者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後者雖然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但尚有一定的限制,取消落戶限制的也主要是面向“重點羣體”。

  什麼是重點羣體?按照目前各地的落戶政策,重點羣體主要包括應往屆大學畢業生、技能人才、回國創業人員等。其中,應往屆大學生是主體。對於大學學歷尤其是大專學歷以下的人,落戶往往還有一定限制。而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意味着這些限制統統沒有了。

  II型大城市有哪些呢?首先要明確這裏的城區是指“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也就是說,城區人口是市轄區內的城鎮人口,而市轄區內的農村地帶以及地級以上市轄下的縣市並不計入城區人口範疇。

  目前住建部每年出版的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是對各大城市城區人口的最爲詳細的統計。第一財經記者根據《2017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梳理髮現,到2017年,共有65個城市的城區常住人口規模位於這一區間。這些城市中,包括烏魯木齊、貴陽、石家莊、福州、南昌、呼和浩特、海口、蘭州等省會城市。

  今年3月18日,河北省會石家莊宣佈取消在城區、城鎮落戶“穩定住所、穩定就業”遷入條件限制,全面放開城區、城鎮落戶。全國公民僅憑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就可向落戶地派出所申請戶口遷入市區、縣(市)城區和建制鎮,而且,配偶、子女、雙方父母戶口可一併隨遷。石家莊也由此成爲首個實施落戶零門檻的省會城市。

  作爲人口大省河北的省會,石家莊徹底放開落戶門檻,也是戶籍改革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在石家莊之後,與石家莊同類型的城市,戶籍門檻也有望徹底放開。也就是說,有64個II型城市有望實現零門檻落戶。

  多個省會城市名列其中

  這些城市中,包括了不少普通二線城市和熱點三線城市。比如福州,雖然不如同省的廈門名聲大,但作爲經濟發達省份福建的省會,福州近幾年經濟發展勢頭相當不錯,城市擴張較快,GDP佔福建省比重也在不斷提高。2017年,其轄下長樂撤市改區後,福州中心城區平臺進一步做大,大福州正加速東進南下。

  南昌、貴陽等中西部省會,作爲所在省份的單極核心城市,集中了全省最好的經濟、教育、醫療、交通等資源,對所在省內其他地市的人口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如果實現零門檻,對這些城市的發展也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以南昌爲例,2018年南昌實現GDP爲5274.67億元,與同處中部的幾個省會相比,僅爲武漢的35.5%,長沙的47.7%,鄭州的52%,合肥的67.4%。與這三個城市都有較大的距離。另外,從城市集聚和對外輻射的能力看,南昌同樣與這四個城市差距較大。

  因此做大做強中心城市對南昌乃至江西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中西部地區與沿海發達地區發展階段不一樣,在中西部進入到工業化後期之前,區域經濟發展需要一個增長極,以增長極帶動周邊區域的發展。由於每個省份最好的研發、高教、金融等要素資源主要集中在省會,因此如何突出省會的帶動引領作用就十分關鍵。彭智敏說,現在弱一點的省會比如南昌等城市也在積極凸顯省會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

  今年的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高標準提升“引領圈”,編制大南昌都市圈“1+5”發展規劃,出臺支持大南昌都市圈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理順贛江新區管理體制。

  海口作爲海南的省會,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對市場影響亦較大。海南作爲國際旅遊島,風景優美,氣候溫暖,吸引了大量北方尤其是東北人前來過冬、養老、工作和定居。省會海口全面放開落戶限制,會吸引不少人口流入。

  熱點地級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的意義

  在省會城市之外,一些普通地級市,尤其是熱點地級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也有重要的意義,這些城市包括溫州、無錫、常州、南通、珠海、惠州、佛山、保定等。

  珠海作爲濱海城市,是珠三角乃至廣東省最宜居的城市,和海南一樣,吸引了大量北方人過來過冬、養老。而且相比海南,珠海由於距離廣深和港澳都非常近,生活便利的優勢更加明顯。

  對溫州、無錫、佛山、常州這些製造業十分突出的普通地級市來說,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同樣有着重要意義,這些城市製造業發達,集聚了大量的外來人口,這些外來人口留在當地並融入當地,對這些城市的發展十分重要。

  以外來人口十分密集的珠三角爲例,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林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珠三角外來人口衆多,一直以來戶籍問題困擾不斷。地方政府在此壓力下,也有必要通過戶籍放開,讓外來工融入到本地,有利於緩解用工缺口。因此包括佛山、中山等地取消戶籍限制,有利於這些地方繼續發揮製造業的優勢。

  不僅如此,一些在超大城市、大都市圈周邊上的三四線城市,實現零門檻落戶,將加快這些城市和大都市圈的發展。這些城市包括南通、保定、惠州等。

  以南通爲例,2017年南通城區常住人口爲159.84 萬人。2017年5月,江蘇省政府正式批覆《南通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總體方案》。批覆指出,加快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是南通搶抓國家系列重大戰略機遇的關鍵舉措,是策應上海建設卓越全球城市的實際行動,有利於推動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融合發展,在實現江蘇“兩聚一高”(聚力創新 聚焦富民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中發揮更大作用。

  在南通加快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的過程中,上海部分產業可以疏解到南通,部分羣體可以選擇在這裏落戶,從而加速上海大都市圈的發展。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惠州,在深圳土地發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部分產業和人口加速外溢,與深圳接壤的惠州就成爲承接外溢的重點地區。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說,未來一些大都市圈內的三四線城市,將會是產業佈局和人口落戶的重點,這些城市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

  表:II型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

  數據來源:2017年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