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美国单方面废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金本位制;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署的“石油美元”协议规定,沙特将以美元计价出售其石油,并将部分收入所得用于购买美国国债,进而也形成了石油-美元-美债的有机组合。美元也得以在脱离黄金本位的情况下,得以成为全球储备货币之王。

  基于此,石油一直是美债和美元的核心标的,全球多个石油国在过去数年,也一直是美债的主要持有者。不过,自从去年俄罗斯大幅清仓式抛售了约85%的美债后,一些石油国也开启了减持美债的进程。比如,根据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沙特于今年1月减持了90亿美元美债,目前持有1626亿美元。而阿联酋同样于该月减持了8亿美元美债,目前持有560亿美元美债。伊拉克减持了6亿美元,目前持有340亿美元。科威特减持了6亿美元美债,目前持有407亿美元,并且从去年11月起,科威特连续三个月减持了美债。也就是说,包括俄罗斯在内,5大石油国在过去一些月份都不同程度地抛售了美债。

  分析认为,一旦石油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多个石油国或将效仿俄罗斯国,存在大幅减持美债,而增持实物黄金及非美元货币的可能。这也将成为全球多个石油国去美元化的一大趋势。同时,也是全球去美元化的一大趋势。

  另一面,全球去美元化已不仅仅是石油国的专利,我们长期跟踪去美元化进程,发现截至目前,包括石油国在内,已有28个国家在不同领域的经贸中开始用自己的方法去美元化。其中包括中国、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伊朗、安哥拉、委内瑞拉、伊拉克、科威特、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卡塔尔、阿联酋、印度、越南、匈牙利、巴西、南非、沙特已用不同的方法在经贸领域去美元化。

  其中的方法包括,增加非美元外汇储备;增强实物黄金储备布局;经济体之间签订本币互换协议;地区之间的经贸采用非美元货币交易结算;放弃锚定美元;向石油美元说不等等。

  图片来源Occupy Graphics

  比如,阿联酋央行去年年底时就表示,阿联酋和沙特已经开始使用金融科技进行跨境结算,包括使用他们联合开发的数字货币。也就是说,阿联酋和沙特这两大石油国联合开启了局部去美元化的进程。再比如,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这东南亚三个经济体早在两年前,就宣布在地区间的经贸中开启本币化合作进程,规避美元的风险。印尼前央行行长阿古斯表示,“此前印尼出口业务的94%和进口业务的78%使用美元结算,上述计划有助三国的国际金融业务结算货币多元化”。

  值得一提的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盛产橡胶,而中国是最大的橡胶进口国,如果一直使用美元计价和结算,则会出现各种风险隐患,假如美元因为金融危机等出现了流动性问题,这一经贸可能无法展开。这也给到这些东南亚国家去美元化提供了理由。与此同时,由于对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心有余悸,因此,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一直致力于去美元化进程。而这些仅仅是全球去美元化的一个缩影。

  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数周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认为我们最终可能会拥有美元以外的储备货币。全球金融体系的演变目前落后于全球经济,并且发达经济体的金融资产集中度不对称经济活动。卡尼称,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活动中的份额现在为60%,但其在全球金融资产中的份额却落后于约三分之一。目前国际贸易的一半以美元计价,但随着经贸的转变,实际和金融之间的脱节可能会减少,并且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其他储备货币。

  无独有偶,欧洲知名的盛宝银行外汇策略主管约翰哈迪曾在报告中指出,美元越来越不正常。而美国亿万富翁投资人吉姆·罗杰斯曾表示,美元货币有着超级大的瑕疵,美元通用货币的地位并不会长存。(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