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週五早上在東京都內的醫院逝世,終年一百零一歲。中曾根在一九八二年到一九八七年擔任日本首相,是第一位在任時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首相。他任內與美國總統列根建立非常緊密的關係,強化日美安全保障體制;在國內採取「小政府」路線,將日本電信電話、日本專賣、日本國有鐵道這三家國營公司民營化。

  中曾根一九一八年在羣馬縣高崎市出生,舊東京帝國大學畢業,之後加入日本海軍,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在日本戰敗後投身政界,一九四七年眾議院選舉首度當選,選區是舊羣馬三區,總共連續二十次當選眾議員。

  他於一九五九年第二次岸內閣改組時被延攬為科學技術廳長官,之後擔任過防衞廳長官、運輸大臣,歷任自民黨幹事長、總務會長等職位,一九八二年十一月成為首相,執政共一千八百零六天,戰後排名第五,被公認為日本最「國際化」的政治領導人。

  任首相期間,中曾根提倡「戰後政治總清算」、致力於國營鐵路民營化。他與美國總統列根建立很強的互信關係,加強美日安保體制。他也改善了日本與蘇聯和中國的關係。但中曾根有很深的民族主義傾向,在一九八五年八月十五日以日本首相身分參拜靖國神社,是日本自二戰之來首位在任時參拜靖國神社的首相,在國內和亞洲國家引發抗議和批判。他主張修改憲法,在任期間打破了日本防衞費只佔國民生產總值百分之一的界限。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四日,中曾根政府發言人後藤田正晴發表談話,說日本必須重視國際關係,妥善顧及鄰國國民感情。隨後十多年,日本在任首相沒有參拜靖國神社。

  二○○七年,中曾根談及中日關係時說:「我認為,日中兩國的合作友好,是整個亞洲穩定發展的一個基礎。 作為亞洲的兩個大國,中日友好相處,還會使我們在世界上的發言權增大,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 二○一五年,中曾根向《文藝春秋》雜誌投稿,重申日本當年發動的是「錯誤的戰爭」,強調現代政治家應正視歷史,吸取教訓,帶領國家走上正確的發展方向。

首相安倍晉三昨日讚揚中曾根讓日本的國際地位大幅提高。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說:中曾根是有遠見的資深政治家,生前熱心對華友好交流和務實合作,為推動中日關係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