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題圖|奧巴馬

  文|風馬牛 (微信公衆號:馮侖風馬牛)

  2001 年 9 月 11 日,兩架客機撞上紐約世貿中心。之後大廈坍塌,2996 人死亡,超過 6000 人受傷。因爲這次恐襲,全球航空業和保險業受到重創,此外 18000 家企業因此倒閉, 430000 人隨之失業。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一家來自加拿大的企業卻因禍得福。

  恐襲發生之後,紐約常規手機的通信線路全都中斷。只剩下 RIM 公司提供的無線網絡還在運行。時任副總統切尼的手機就因爲這個特殊的「黑莓功能」,做到了大災之後的信息互通。

  災難性後果讓世界意識到,「安全」究竟有多重要。在這之後,「救災功臣」 RIM 公司順勢推出主打「安全」的黑莓手機,承諾黑莓電子郵件系統「連美國國家安全局也無法破解」。一時間,黑莓手機迎來銷量井噴。連美國國會都在休會期間,給每一位議員都配備了一部 RIM 公司的黑莓手機。

  此後連續 7 年,黑莓手機每年的活躍用戶量幾乎都會翻上一倍,在北美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也連續 6 年高達 50% ,世界 500 強企業有 85% 都曾全員配發黑莓手機。美國更是出現了一個「黑莓總統」奧巴馬,爲了在當選後繼續擁有黑莓手機,公然違反美國禁止總統使用私人手機的安全規定。

  對於這樣的成績, RIM 公司、黑莓手機的創始人麥克·拉扎瑞迪斯並不太意外。在迎來輝煌之前,他已經等待了太久。

  奧巴馬和他腰間的黑莓手機

  1984 年,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大學生拉扎瑞迪斯和他的朋友創辦了Rearch In Motion(即 RIM )。這個公司技術流氣息濃厚,延續了創始人的理想,只做硬件和無線技術。堅持了十幾年,無線技術已經很完善,公司卻仍是當初破破爛爛的樣子。

  迫於無奈, RIM 推出了無線電子郵件設備 Internet @ ctive Pager ,因爲沒有語音功能只能用文字交流,看起來不過是個雙向尋呼機,因爲有排列整齊的全鍵盤,被取名爲「黑莓」。

  正是長達 14 年的無線技術研究,爲黑莓手機主打的「安全可靠」奠定了基礎。自 9·11 名聲大噪後,RIM 公司發佈瞭如今爲人熟知的黑莓手機,把移動電話和短信的功能加上後,黑莓的賣點仍然是電子郵件、即時通訊服務、 Web 瀏覽和其它無線信息服務。

  和當時煊赫一時的諾基亞、摩托羅拉不同,黑莓不走炫彩路線,也不太追求工業設計感。其標誌性的全鍵盤和軌跡球所代表的是專業,也是 RIM 公司對精英階層許下的「無需擔心與世界失聯、信息被竊取」的承諾。

  拉扎瑞迪斯以爲,這就足夠了。因爲黑莓手機那些年所得到的評價是「掌上電腦」,對於那些工作上用電子郵件往來的人來說,粒粒分明的全鍵盤手感極佳,打字效率絕不遜於個人電腦的鍵盤和打字機。

  於是,在 2007 年蘋果公司推出取消按鈕、加大屏幕的 IPhone 時,拉扎瑞迪斯高傲地表示:「不是每個人都能在玻璃上打字,每檯筆記本電腦和其它手機都有觸覺鍵盤,我認爲我們的設計是一大優勢。」

  當時誰能否認這一點呢,然而人的需求就像一座活火山,說不定哪天就噴發了。

  克利夫蘭活火山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2008 年 7 月 11 日,蘋果公司發佈了 Iphone 3G ,除了升級之前的攝像頭和 MP3 功能,還上線了開放性應用商店 APP Store 。從此,智能手機挖掘人類需求的時代開啓了,手機因爲被使用而真正變成了「你的手機」。

  但拉扎瑞迪斯仍在冷眼旁觀,表示「黑莓智能手機絕不會增加 MP3 和照相功能,因爲公司的主要客戶是政府和企業。」這時互聯網和手機剛剛碰撞出靈感,黑莓手機仍站在潮頭。 RIM 公司以爲抓住了政府和企業就是抓住了市場,但 Iphone 和安卓手機卻反其道而行之,通過個人用戶這個最重要的支點撬動全球市場。

  更何況,黑莓手機引以爲傲的安全和保密,很快就迎來了當頭一棒。

  麥克·拉扎瑞迪斯 | 安全也是一把雙刃劍

  2008 年 11 月,印度孟買發生了一系列恐怖襲擊。從有 100 多年曆史的利奧波德咖啡館開始,到孟買地標建築泰姬瑪哈酒店,恐怖分子們肆無忌憚地施展暴行。更可怕的是,恐怖分子似乎對當地警方的行動瞭如指掌。

  事後,警方在恐怖分子的揹包裏發現了黑莓手機。他們懷疑,正是這個黑乎乎的東西阻止了政府解密恐怖分子策劃襲擊的訊息,甚至在警察行動時,恐怖分子也是通過黑莓手機準確獲得了外界信息。

  這起事件,造成超過 195 人死亡,孟買幾大地標建築都染上了鮮血。印度政府要求黑莓公司交出解密其電郵與信息服務的密碼,否則就封鎖黑莓手機服務。

  一下子,黑莓手機成爲衆矢之的。在印度和黑莓手機製造商 RIM 公司僵持期間,阿聯酋也因爲一起外國高管被刺事件向黑莓手機問責。禍不單行,黎巴嫩、印尼也要求 RIM 公司與當地政府合作,歐盟則乾脆封殺了黑莓手機。

  這讓 RIM 公司進退維谷。如果交了,那麼每一封經過黑莓的郵件都將在監控之下。如果 RIM 公司不交,就將失去半壁市場,黑莓手機再也無法維持其全球通用的著名電郵服務。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獨立還是市場,這也是個問題。拉扎瑞迪斯是不甘心的,在捧紅「黑莓」品牌之前, RIM 公司慘淡經營十餘年,這才做出令黑莓手機傲視同行的無線技術,以及號稱連美國國家安全局也破解不了的黑莓功能,就要這樣拱手讓出機密嗎?

  RIM 公司花了很長的時間來和各地政府打太極,但就在黑莓用力維護公司運營的獨立性之時, IPhone 和安卓手機已吹響了進軍的號角。

  泰姬瑪哈酒店 | 2008 年 11 月 26 日

  孟買沒有新聞

  從 2008 年到 2012 年,每年黑莓手機所發佈的活躍用戶量都在增加,甚至達到了 8000 萬的峯值。然而花團錦簇背後,是 IPhone 和安卓手機越走越猛的擴張,還有 Windows Phone 帶着天然優勢辦公三件套在一邊虎視眈眈。 8000 萬羣體很大,但新興國家市場幾十億用戶的缺口更大。

  這是手機市場羣雄逐鹿的時代,似黑莓手機這樣以守爲攻,註定只能越來越被動。RIM 公司也動了動手指,象徵性地發起了一些反攻。

  例如發佈新款,從 2007 年到 2012 年, RIM 公司接連推出了 37 款新機型。幾乎每隔一個月,就有一款新機型面世,可這些新機型總是黑黑的身子、胖胖的全鍵盤,連親媽 RIM 公司自己都承認,「並不清楚市場上到底在流通多少款黑莓機型。」對此,有「黴粉」繼續追捧其十年如一日的專業感,但更多的用戶開始動搖,投向了更加新鮮的安卓手機和 IPhone 的陣營。

  再例如增添時尚氣息,從前黑莓手機十分高冷,總是忽略用戶對外觀的意見,但經歷摩托羅拉刀鋒系列的刺激後,很快就高調聯合保時捷公司,設計出一款「不鏽鋼手機主框架、純手工打造電池艙蓋」的保時捷手機,還悄悄加上了 MP3 和攝像功能,售價 14000 多元人民幣,堪稱「 8848 手機必須向其致敬的作品」。然而這種強行給外表貼金的做法並沒贏得多少好感,《紐約時報》諷刺地登出一篇題爲《用黑莓手機真丟人》的文章,得到不少人的贊同。

  也許對於一推出就風靡全球的黑莓手機而言,這已經是極大的讓步與變革,因爲RIM公司堅信,「黑莓只是工作用的手機而非生活娛樂設備」,然而對於剛剛開啓智能手機時代的消費者而言,這只不過是隔靴搔癢。

  Facebook、Youtube、Twitter、微博、微信……在 IPhone 和安卓手機都擁有開放性應用商店後,各式各樣的社交軟件如雨後春筍般在全世界各地涌現,用戶交互式的內容迅速取代了門戶網站。

  在這些社交軟件裏,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交流工作,不用逐個抄送郵件,一個羣組就可以解決。更重要的是,人們開始分享生活,進入圖片、視頻和用戶生產內容的時代。

  特朗普推特截圖 | 有人分享生活,有人推特治國

  如此一來,連死忠粉絲「黑莓總統」奧巴馬也忍不住吐槽了,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的談話節目訪問時,他坦言「我得承認,這樣用黑莓一點樂趣也沒有。」因爲除了乾巴巴的工作報告,總統也需要一些「有佐料的消息」。

  不知不覺,在更便利的觸摸屏和更大的屏幕尺寸對比下,代表專業、安全態度的全鍵盤黑莓是如此沒有互聯網氣息,與時代格格不入。

  於是在 2012 年高峯後,黑莓公司的活躍用戶量斷崖式下跌。而本該穩固的企業市場,也因爲全球興起的「創新」文化而失守,就連 Google 女高管梅耶爾成爲雅虎 CEO 後,最先做的事情也是把全公司的黑莓手機換成 IPhone ,彷彿這樣就能讓雅虎煥然一新。

  黑莓手機就沒有創新嗎?技術流 RIM 公司當然是有的,但習慣緩慢磨刀的他們實在是跟不上這一波接一波的迭代浪潮了。早前衆多「莓粉」期待的黑莓 10 操作系統,發佈日期一推再推,這時間已經足夠中國的小米公司進行兩次系統升級了。

  黑莓經典系列 | 時代變得太快,經典只適合收藏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黑莓手機因爲「很安全」而聲名鵲起,又因爲「太追求安全」而越跑越慢。

  在各個手機廠商擼起袖子下場逐鹿的的時代,黑莓手機只能眼睜睜看着友商們跑過時濺起的塵土,而自己灰頭土臉。 2016 年,黑莓總部削減了 35% 的員工,同年第四季度,黑莓手機銷量僅爲 20.9 萬臺,佔全球手機出貨量不到 0.1% ,而它曾無視的老對手蘋果則爲 17.8% 。

  RIM 公司認輸了,這一年宣佈將停止自行設計黑莓手機,轉而「向合作伙伴授權」,來自中國廣東的 TCL 將成爲其全球授權商,換言之,黑莓手機已經被「賣掉了」。

  現在,手機已經成爲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比起前些年瘋狂增長的出貨量,如今的消費者已經對頻繁迭代的手機提出了更高的期許,但這種期許誰也說不清楚。

  幾年前,因爲 IPhone 顛覆性的創新,黑莓手機倒下了,不是它做得不好,是賽道換了。如今,喬布斯已逝,手機行業仍在不停探索突破,屏幕越變越大、顏色越來越多、攝像頭多幾個或者藏起來、甚至做出一部可以「打電話的單反」……然而消費者心中那座需求的活火山卻漸漸沉寂。很多廠商都想開創下一個「喬布斯」時代,可又有多少人想過:誰,會是下一個黑莓?

  參考資料

  [1] 孫永傑. 非競爭妥協之路: 黑莓關閉手機業務誰之過?[J]. 通信世界, 2016 (27): 9-9.

  [2] 馮鵬超. 基於黑莓手機操作系統的安全機制研究[D]. 北京理工大學, 2011.

  [3] 陳欽凱. 中國與印尼手機消費者市場比較研究[D]. 天津大學, 2017.

  [4] 林劍萍. 黑莓手機是如何從巔峯跌落的?[J]. 中國對外貿易, 2012, 11.

  [5] 李偉. 國際恐怖與反恐怖鬥爭態勢的變化[J]. 現代國際關係, 2010, 6(6).

  [6] Sweeny A. BlackBerry planet: the story of Research inMotion and the little device that took the world by storm[M]. John Wiley &Sons, 2009.

  圖片來自網絡

  本篇作者|毛洪濤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

  轉載聯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