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

駐小國的使館總共也沒幾個人,更談何很多人?

即使是在大館裡,以外交身份為掩護的情報官員也只會是少數,甚至是極少數

而且使館裡的情報官員並非全是隱藏身份的

而是至少有一個人是要向駐在國公開身份的,此外還有若干人是半公開身份的

所謂至少有一個人需要向駐在國公開身份,是因為這名情報官員叫Declared Officer,意思就是身份公開的情報官員,他的作用是擔任本國情報機關與駐在國情報機關交流的聯絡官員

你一個國家的情報機關,在使館裡怎麼也得有一個公開身份的代表吧?

要不駐在國情報機關發現了恐怖分子要襲擊你國,他們找誰聯繫?

不只友好國家之間要公開使館裡誰是公開情報官員,即使是敵對國家也是要互相公開至少一名情報官員的

好比美國和前蘇聯,美國駐莫斯科使館必須要向蘇聯當局公開一名駐在使館裡的中央情報局聯絡官的身份

同樣,前蘇聯駐華盛頓大使館必須要向美國當局公開一名駐在使館裡的克格勃第一總局聯絡官的身份

這樣一來,美國的祕密間諜在蘇聯被克格勃第二總局抓了,克格勃就可以聯繫中央情報局的那名公開身份的官員

同樣,前蘇聯的祕密間諜在美國被聯邦調查局抓了,聯邦調查局也可以聯繫克格勃第一總局的那名公開身份的官員

國際之間政府部門交流講究的是部門對口,你不公開你的情報機關聯絡官是誰,那人家找誰聯繫?

至於誰是半公開身份的間諜,就是武官處

武官全是由軍事情報機關派出的,而不是軍隊外事機關派出的

所以只要一提武官,就應該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就是軍事情報官員

軍隊裏軍事外交和軍事情報並不矛盾

但並非所有武官處人員都是從事祕密活動的,其中有負責公開情報的,也有負責情報分析的,負責祕密情報的武官處人員只能是少數,因為他們已經半公開身份了,開展間諜活動本身就比較容易被人關注

2011年,以色列駐俄羅斯大使館武官Vadim Leiderman上校被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指認為以色列軍事情報機關Aman的特工人員,後被驅逐出境

但這不代表使館裡的所有軍事情報官員全在武官處,軍事情報機關派出的間諜可以在使館內冒充任何身份的外交官員,比如前蘇聯的軍事情報機關GRU的軍官在使館裡可以扮成文化參贊,並不一定非得是安插在武官處

使館裡的情報官員畢竟都是擺在明面上的,駐在國反間諜機關在暗處一直盯著他們,所以實際上大部分的情報工作還要靠使館外面的祕密情報人員來做

2013年,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官員Ryan Christopher Fogle因從事間諜活動被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現場抓捕。他被指認為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後被驅逐出境

之所以要在使館裡放情報官員,一方面是因為有外交身份可以免於被捕,另一方面是讓主動送上門的叛徒知道找誰

美國中央情報局最大的鼴鼠Aldrich Ames和美國聯邦調查局最大的鼴鼠Robert Hanssen並不是被克格勃間諜主動策反,而是主動跑到蘇聯大使館,自己送上門為蘇聯人服務的

那麼當駐在國出了叛徒,想向你國出賣情報時,你國使館裡一個情報官員也沒有,他們找誰去?他們又不知道使館外面誰是你國的祕密間諜

在使館裡安插了情報官員,一旦有人跑到使館,自己送上門來,馬上就可以把此案轉給使館裡的情報官員,第一時間處理

此外,一般來講,一國駐別國的情報站站長都是有外交身份掩護的,因為他是情報站裏最重要的人,所以需要有外交身份來使他免於被捕

但由於使館裡的情報官員都會受到駐在國反間諜機關的監視,所以不能指望他們來完成大部分工作

大部分工作只能由使館外面的情報網來完成,使館中的情報官員的作用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既然以外交身份為掩護的情報官員的作用有限,所以情報機關當然沒有必要在使館裡安插很多人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