枼國,即葉國,提起葉國,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春秋末年與孔子論政的“葉公”,更爲熟悉的是那個帶有諷刺的成語“葉公好龍”。嚴格來說,春秋葉國實際上是楚國的一個邑,大家對葉國的認識也基於這些,但實際上葉國古來有之,商代稱枼方,“葉”是個簡化字,甲金文作“枼”或“葉”。枼族是商朝南部的一個大族,爲商的附屬國,枼侯在王室擔任“亞枼”(武將)一職,《殷周金文集成》中收錄與枼族有關的青銅器有“亞枼戈”、“亞枼觚(gū)”、“亞枼父辛觶(zhì)”、“枼父辛爵”、“亞枼鼎”等等。那麼商代枼國的地理位置在哪?如果按照春秋之後的記載,枼地當在今河南葉縣,之前有沒有過遷徙就不得而知了。西周時爲古應國的領地,春秋時受到楚國控制,後楚王將葉縣成爲許國的國都,春秋末年時成了楚國宗室羋諸樑(葉公)的封地。《戰國縱橫家書》記載:“秦有枼、昆陽,與舞陽鄰。”說明戰國時葉地劃入了秦國的版圖。

  “枼”的甲骨文是“一枝杆上長滿葉子狀”的象形,表示“一棵樹的枝繁葉茂”的抽象概念。“枼”並不是指某種特定的樹,而是一個泛稱、統稱,甲骨文中也有把“枼”下面的“木”去掉的,後世則根據此寫法衍生出一個新字:世。也有加上草字頭加以複雜化的,即“葉”,所以“世”和“葉”是“枼”的後來字,最終“世”繼承了“枼”的造字本義,“枼”則單純成了“樹葉”之義,因樹葉是薄薄一片,後來也被代指薄木片,把多個薄木片串起來用作書寫的叫“牒”,故《說文解字》說:“枼,薄也。”。古人擅於觀察和想像,樹葉的變化是人的肉眼最容易察覺到的,從初芽的嫩黃到成熟的淺綠,再從淺綠逐漸變成深綠,深綠走向墨綠,最終泛黃,直到凋落化爲泥土,這個過程像極了一切生靈的生老病死。所以“枼”其實就是樹葉更迭的微妙變化,代指一種生命物種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即“一生一世”。現在“葉”同樣包含“世”的意義,比如二十世紀中葉等等。早期枼地族人早已從“一葉知秋”的自然規律中窺現一個種族繁衍生息的神祕性和重要性,很有可能,枼族人以“樹葉”爲信仰,藉此象徵開枝散葉壯大族落的理想。

  葉的甲骨文

  之前提到過亙國,商王派雀侯去討伐亙國(今山西垣曲縣)時,亙人曾逃往枼地,雀侯緊追不捨到達枼地。如果當時枼地在今河南葉縣,那麼亙國位於枼地西北部,亙國正好處於商都安陽與枼地之間,三地呈三角之勢。卜辭:“貞:亙其枼惟執?貞:亙不枼惟執?”這是貞問亙人在枼地是否已經被全部抓獲。亙國最終被收服,顯然枼人也有一大功勞。商王對枼國是非常信任的,卜辭:“甲申貞:王於丁亥步枼?”這是貞問商王將親臨枼國的事情,商王親臨枼國做什麼?無外乎田獵或軍事、祭祀上的需要。從地理位置看,枼國雖然不屬於外服偏邦,但與商王畿也有一段距離,商王卻常常親自“步枼”,可見枼國在商朝地緣政治上舉足輕重的位置。

  卜辭中涉及到枼地軍事活動的記錄非常之多,而且還有跟枼地相關的多個奇怪的名號。卜辭:“辛巳貞:王惠癸未步自葉陮?”、“癸亥貞:王惠今日伐,王夕步自葉三陮?”、“癸亥貞:王其伐盧羊,告自大乙?甲子自上甲告十示又一,牛?茲用。在葉四陮。”卜辭中有“枼陮(duì)”、“枼三陮”、“枼四陮”等用數字編類的名號,就像軍營裏的分隊一樣,這應該是商王在枼地不同區域設立的多重軍事組織隊伍,這些組織是商王御定的武裝部隊,它們是武丁時期國家軍旅活動的重要武裝力量。卜辭中的“王步枼陮”,則說明商王經常去枼陮慰問和巡視。每當興兵將伐之即,商王便要親自去枼地進行兵力的徵調,並在枼地祭祀,禱告先祖,以求庇佑。

  枼字去掉下面的木,分裂出世字

  枼國是商朝南疆防禦外圍勢力的鐵翼,它並非出自王室宗族,但商王爲何對枼國如此信任?原來,枼國與王室爲世代姻親,枼國多有公主嫁給商王,其中武丁時期就有一位王后,叫“婦媟”。媟:即枼方女子,據說武丁有王后三十多位,婦媟雖然沒有像婦好、婦井那樣出色,但能在卜辭中留名,也足夠證明婦媟在武丁心目中的位置。卜辭記載:“貞:婦媟娩嘉?貞:婦媟娩,不其嘉?”這是一則婦媟分娩順不順利的貞問。對於婦媟的分娩記錄,卜辭中多有涉及。除了婦媟,卜辭中還有“母媟”,這位母媟無疑是上代嫁到王室的已經過世的枼國公主。枼國的最後結局應該亡於商末周初,或在牧野之戰時,或在周公東徵之際。枼國之後有葉姓,現代葉姓的起源多爲春秋末年的葉公,但實際上葉姓最早來自商代枼國。

  文/堰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