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修行聖地,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色達。

其實,在川西藏區的深處,有一處比色達更為隱秘的蓮花聖地,它的名字叫亞青寺,比起色達這裡更多一些安靜平和。

亞青寺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昌台區阿察鄉境內。白玉縣固守金沙江畔,與西藏隔江相望,北有海子雪山,日照如白玉,故名;也說系藏語白藏之意,藏俗謂白為護法神,玉為地域,即護法神所在之地,意為平安幸福。

亞青寺所在地交通極為不便,生活非常艱苦,創立者阿秋仁波切嚴格要求弟子閉關實修,因此在此修行者須有十分的勇氣和毅力。

也正是這個原因,亞青寺選址在極少受到外界干擾的章台大草原上,從甘孜縣行車要翻越卓達拉山和海子山兩座四、五千米的雪山方能到達。可以說,這裡是一處比色達更為純靜的藏傳佛教寧瑪巴派(紅教)修行之地。

昌曲河在流經亞青寺時分流兩支,圍成一個小島,兩萬餘覺姆(女僧)的僧房就在小島上,因此這個小島又被稱為「覺姆島」。

這裡四面環山,河流清澈,海拔4000多米,一年四季都要下大雪。極度的寒冷並沒阻擋人們徒步千里來亞青寺學佛的熱情,來自藏區各地近萬名僧人、覺姆,自力更生建起了上千間小木屋,生活在這個離天堂最近的地方。

亞青寺以曲水河為界分為扎巴(出家男眾)和覺姆(出家女眾)兩區。覺姆區面積約 0.15 平方公里,三面環水,聚集2萬覺姆,是世界上女性出家人最多的地方。小島也被叫作覺姆島,有「離佛祖最近的女兒國」美稱。寺廟戒律嚴格,出家的男性僧人,無論本寺或者外寺,都不準踏足這座小島。

覺姆,是藏語中指出家的女眾。藏文化里,通常國王的媽媽、姐妹叫作覺姆,因此把出家的女性稱呼為「覺姆」的真正意思是「女人中的傑出者」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珠穆」系藏語「覺姆」的不同音譯,是指仙女、女神的意思。

亞青寺僧尼眾多,尼僧們過著嚴格的宗教律儀生活,參加法會,聆聽教法,禪坐閉關,聞修耳傳訣竅,共同參與和維持僧團的生活秩序。

每年入冬後,覺姆們就會進入一個僅容一人的「火柴盒」小屋,進行為期百日的閉關修行,以極其艱苦的生活條件換取日以繼夜的修法之樂。黃昏過後,才能走出修行屋,結束當日的閉關。閉關是修行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神秘,覺姆們把自己關進修行屋只是為了能讓自己更加安靜地思考。

亞青寺金剛歌舞在藏曆每年6月末左右舉行的一次法會,每年這個時候,成千上萬的信徒要聚集在這裡一起觀看或跳金剛舞法會。金剛舞絕非是普通的舞蹈,而是一種修持,修行者認為跳金剛舞法會能去除逆緣,累積順緣。而且亞青寺是國內少有的覺姆之城(覺姆,藏語尼姑的意思),也是奉行艱苦修行的少有之地。

亞青寺,彷佛在孤寂中盛開的蓮花,在這裡,陽光是溫暖的梵音灑落在每一名信徒的身上。在這裡,人們是友善的,動物是自由的,天空是藏藍的,水是清澈的,一切事物都在自然的軌跡中恰到好處地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真實而自然。

雪山隔離了凡世的叨擾,亞青寺斷開了紅塵的糾纏。

依水而修的亞青寺,猶如一幅壯麗的紅色佛圖,如捲軸鋪展在廣袤的大地上。

這裡是世界上最多女僧人集體修行的道場,一個紅塵之外真正的女兒佛國。覺姆們轉山轉水轉佛塔,棄盡紅塵,聆聽佛前梵音。

在十幾年的時光里,她們依靠自己原始的手工勞動建起了一座宗教聖地。儘管十分艱苦,她們卻內心平靜的在這裡修行和生活。

這種近乎苦行僧似的修行,常人無法理解,然而亞青寺的修行者不分老少,不分晝夜用行動在證明著,這是一種深至骨髓的信仰。

在這片廣袤的藏區之中,有著太多太多等待我們去發現去探尋的秘境。而其中隱藏著兩座世界上最著名的藏傳寧瑪派的僧院,除了白玉亞青寺,還有色達五明佛學院。

色達五明佛學院偏居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城郊,距色達縣城20餘公里處,有一條山溝叫喇榮溝,順溝上行數里,就是舉世聞名的喇榮寺五明佛學院,也稱色達佛學院,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藏傳佛學院之一。

紅色,在色達是永恆的色調,即使是五彩的經幡也會以紅色為主體。

這裡每年都會坍塌不少的經幡,或是被風吹塌或是被雪壓垮又會是年久腐朽,同時每年僧侶信徒又會立起眾多新的經幡,年復一年,漸漸地形成了經幡林,氣勢磅礴。

藏區的經幡一般都是豎向搭建,像川西次般環狀搭建的並不多見,造型極其精美,勻稱。

在色達恰逢圓月,雲層不厚,卻很密集,巨大的月暈映襯著了整個蒼穹。在學院附近山頂露營一宿,夜,很靜,除了風聲。山下星星點點的燈明伴著躲在雲層後的柔弱的月光映亮了整座學院。

學院夜晚的雲層形狀非常詭異,皎潔的月光努力穿過波浪般的雲層將學院照亮,雖然天空無法看到迷人的星空,但是僧舍點點燈明卻像繁星一般映襯在川西高原。

每當晨曦初顯或是夕陽時分,站在高地俯瞰兩座學院,成百上千的紅色僧舍緊密地靠在一起,帶給人一場視覺上的盛宴,無與倫比的震撼!

僧侶是色達的魂,沒有了他們,這裡的一切都只是一個驅殼。他們創造了這裡的一切,而且我只是一個無名的匆匆過客,來到這裡,體會著他們的虔誠,他們的艱辛,他們的偉大 。

學院教室內專心學習的僧侶,學院每年都有考試,合格的僧侶可以繼續修行。佛學院分長期和短期進修兩種,長期學製為6年,特殊學位卻需要13年,學員通過各學科的單科考試,立宗論和口頭辯論考試及格的,學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師)的學位。類似於我們的本科,碩士,博士學位,一層層有明確的規定。

學院內有不少小僧侶,很小的時候就被送進學院。他們往往是一家人中年紀最小的,被家人送到學院學習,誦經禮佛,為全家祈福平安。他們本就是孩童,自然童心未泯,有得玩模型,有的摺紙飛機,為本嚴肅的學院帶來一份靈動。

每一個了解這裡的,到過這裡的人,眼中都有一個不同的色達。成千上萬的紅房子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仍不雜亂;雖然近幾年名聲越來越大,但始終只是一座學院,就如同學院所在的地方一般藏在山坳中,低調而不失莊嚴,甚至於很多第一次駕車來的朋友一個不留神就會開過。

不論何時來到色達,不論第幾次來到色達,當你看到第一眼時,依然對它的存在感到震撼。


補充:關於寧瑪派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的一個分支,由蓮花生大師創立的藏傳佛教流派,在各派中歷史最久,形成於公元11世紀。教派分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肅和雲南藏區,其中四川的甘孜和阿壩地區為寧瑪派的勢力中心。由於該派的僧人都戴紅色僧帽,所以也被稱為紅教。在川西這兩座寧瑪派學院內,紅色也是建築的主體顏色,遠遠望去,一片熾烈的紅,在川西高原腹地畫作永恆的經典,代表著寧瑪的紅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